網頁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嘉義市】文資場館方便連結


TWARCHINDEX:文資場館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abcy.chiayi.gov.tw/web/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入選提案公布 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無]-信仰》代表參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9 17:02:44)

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入選提案公布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作品代表參加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提案公開徵選,共有 4 個團隊參與競逐,經初複審程序後,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之《[無]-信仰》(Non-Belief)》獲選為本屆臺灣館代表之參展團隊,將於 2025 年 5 月 8日至 11 月 23 日在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

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大會主題為「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以「Intelligens」這個字詞來探索未來形式的集體智慧,尤其是人工智慧的新領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的《[無]-信仰」(Non-Belief)》提案,則以此為基礎,探索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Intelligens」角色,重新審視臺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提案受到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non-sites」理論的啟發,強調地景的缺席、置換與二元性,並通過抽象架構來反思建築、實質環境與再現之間的關係。「無」同時也是東方哲學中「無/有」的二元辯證思考,嘗試辨識、建構屬於臺灣「信仰」與「無信仰」之間二元辯證的灰色地帶。

成大團隊將透過展場裝置,重新詮釋並創造新的身體感知與社交狀態,體現臺灣的「Intelligens」

《[無]-信仰》(Non-Belief)》由策展人薛丞倫、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紀錄片導演江松長帶領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團隊,將以展覽、裝置、工作坊和論壇的形式,探索並定義當代臺灣建築師的「Intelligens」表現和未來設計的展場領域。成大建築學系主任暨所長薛丞倫教授指出,團隊將透過展場裝置,重新詮釋並創造新的身體感知與社交狀態,體現臺灣的「Intelligens」,分別以效率、科技、控制 3 個面向的研究與設計提案來回應大會命題。預計在展場中央設置 6 組平行並置的裝置,象徵臺灣從北到南切過主要都市聚落的 6 個剖面切片,這些切片形成橫向貫穿展場的通道,其中一側展示「信仰」,另一側展示「無信仰」,構成一種在二元之間游移的敘事與建築提案。並預計透過工作坊和論壇,將臺灣館作為具深厚公共歷史、生活體驗、媒體、數位技術的平台,與觀眾互動,建構新的臺灣建築觀點。

成大助理副校長吳秉聲代表成功大學沈孟儒校長出席,致詞感謝文化部、國美館及評審委員,讓成大有機會能夠代表國家到威尼斯來表達當代建築的一個想法。吳秉聲助理副校長指出,2024 年是臺南400,是台灣跟世界開始對話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明年 2025 年將迎來台南府城建城 3 百周年,大家以眾志成城、安身立命的概念一路走了 3 百年到現在,從學校從城市的觀點,非常高興在成大建築今年創系八十週年的這個時刻,獲得這次策展的機會,透過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成大建築系的思考與想像能夠獲得委員們的支持,並且把這個想法提出來給台灣社會知道,成大團隊對於當代整個台灣,甚至在國際的脈絡上,從建築的角度我們在想什麼事情。希望在幾個月之後,能夠讓全世界看到我們在台灣這個當下,在全世界的網絡地圖裡面,我們在思考什麼樣的關於空間的事情。希望這一次的策展能夠非常順利!非常成功!

(由左至右)評審徐明松教授、國美館陳貺怡館長、策展人薛丞倫、協同策展人吳秉聲、江松長導演

本屆評審團由張基義(召集人)、王嘉驥、吳光庭、侯君昊、徐明松、曾成德和漆志剛組成。評審團認為《[無]-信仰》的提案議題深入且廣泛,主題宏觀且能夠呼應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大會主題,展示內容豐富,因此選定此提案代表臺灣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19)日下午2點,在台北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舉辦入選提案發佈記者會。國立臺灣美術館陳貺怡館長致詞表示,國立台灣美術館從 2000 年開始承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台灣館活動,每兩年就會徵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台灣建築的策展提案。希望藉這個機會,能夠把台灣的建築作品推到國際上面,讓國際建築界能夠看到台灣的一些建築理念和優秀的建築師。也希望藉著此次展覽,能夠跟世界各國最前衛的建築師進行國際交流,因此建築雙聯展可說意義重大。

陳貺怡館長表示感謝文化部的支持,也感謝策展團隊,看到成大的提案在評審裡面的記錄,幾乎是毫無懸念的拔得頭籌。也非常感謝辛苦的諮詢委員跟評審委員。評審委員銘傳大學徐明松老師說,此次成大「無-信仰」的提案,毫無懸念獲得評審一致認同。「這個特別獎給成大的團隊,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相信成大會愈來愈好。」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和歷史悠久的國際藝術盛會之一,涵蓋了多個文化領域,如視覺藝術、電影、建築、音樂、戲劇和舞蹈等。自 1895 年創辦以來,該展覽每兩年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行 1 次,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和藝術愛好者。1930 年代雙年展擴展到其他文化領域,誕生了音樂、電影和戲劇節。其中,1932 年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首個國際電影節,1980 年舉辦了首屆國際建築展(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ial),將建築學與藝術的對話推向全球視野。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提案公開徵選5/20起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6 11:19:09) 為鼓勵優秀建築創作人才,提出呈現臺灣建築文化與人文觀點之提案,以及參與國際文化交流,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2025年「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將於今(2024)年5月20日起至8月3日止對外公開徵選「臺灣館」參展提案。「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徵選案,主辦單位仍承續歷屆精神並秉持開放態度,鼓勵優秀建築人才追求突破與創新,提出能與當代世界對話、分享,且具啟發性、挑戰性觀點,並足以完整呈現於臺灣館內之參展提案,並從中徵選出最優秀之作品代表我國參加「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期訂於明(2025)年5月24日至11月23日,參展地點以綠園城堡為主,而「臺灣館」方面,因歷屆美術及建築雙年展展場均在「普里奇歐尼宮」(Pallazzo delle Prigioni),而該處已被大眾視為「臺灣館」所在,故將繼續沿用,作為2025年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覽場地。本案自2000年起辦理至今,已陸續公開徵選國內知名建築團隊/策展人領銜參與此一盛會,各團隊均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臺灣建築藝術特色,讓臺灣建築師的創作理念,與世界建築趨勢交流激盪。

國美館表示,有鑑於全球展演均倡議減少碳足跡及永續營運,今年參與徵選提案的評比基準,將納入提案是否具備「永續節能規劃」的思考,本案審查會將展場佈卸、照明、運輸等具低碳、減碳效益規劃列為評比基準之一。此外,為引發參展作品國際共鳴、提增我國展出與國際接軌對話能力,且促進臺灣館獲國際媒體有效關注,提案單位的國際交流目標及資源也將列入評比基準之一。

凡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個人,或政府合法登記之團體、工作室或建築師事務所等皆可提案參加徵選,初審由主辦單位進行參展提案資料書面審核,時間暫訂於今(2024)年 8月上旬,提案資料齊備者即通過初審,進入複審。複審由主辦單位聘請相關專業人士5至7名,組成評審會進行之,複審時提案人須親至現場簡報說明,時間暫訂於8月下旬。關於本展徵選更多資訊請至國立臺灣美術館網站 https://www.ntmofa.gov.tw 下載,收件日期自2024年5月20日至8月3日止。如有疑問請來電洽詢業務承辦人,電話: (04) 2372-3552 分機305 陳小姐或分機308 何先生,傳真: (04) 2375-4730。(廣告)

第19屆威尼斯徵件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_展場照/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_展場照/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Primitiv Migration from to Taiwan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乃全世界矚目的國際展覽之一,在此群雄爭霸的競技場中,全球建築師們不斷地提出最新的建築方式與概念,企求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建築條件。臺灣於2000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參加「第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邀請建築師李祖原、王重平、藝術家蕭勤共同以《生命城市》(Life City)為題,踏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平台後,自此開啟了臺灣建築界與世界各國相互架接、聯繫的因緣。

為使臺灣更多建築師有參展的可能性,自2002年「第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開始對外公開徵選參展團隊,邀請國內外建築界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委員,挑選出代表參展的建築師或團隊。綜觀歷屆徵選和參展過程,每屆的參展者無不全力以赴,呈現最佳的展覽效果,投入極大心力,希冀在兼顧大會主題和展出內容,呈現臺灣參展作品之水準。二十年來,國立臺灣美術館從參與承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到今日臺灣建築界將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視為個人榮耀之一,其中的歷程漫長又艱辛。期盼臺灣在未來的威尼斯國際建築展中,透過文化與建築脈動快捷的串連、東西方文化價值體系的互惠交融之聯結,建構出更廣闊的國際視野與豐厚的建築美學。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參展   | La Vie 0915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出爐!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獲選|MOT TIMES 明日誌 0914


2022-09-14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代表參加「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之徵選,共有5個團隊參與競逐,經由縝密的初複審程序後,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提案之《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獲選為本屆臺灣館代表之參展團隊。國美館今(14)日舉辦入選提案發布記者會,由國美館廖仁義館長主持,評審委員吳光庭、徐明松等2位教授、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許和捷院長,以及策展團隊東海大學建築系策展人曾瑋、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與蘇孟宗等人均出席。

廖仁義館長表示,今年東海大學建築系的入選提案《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的策展理念令人感動,不但讓人重新看見臺灣的農村地景及自然的樣貌,並且重新思考臺灣建築與土地的連結廖館長並期許透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國際舞臺,讓我們的作品可以被看見,可以讓臺灣建築創作在國際上發光發亮。

評審委員吳光庭教授認為,本屆參與徵選團隊與歷屆較為不同,今年參與競逐的大多為學校,最後由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獲選。他表示作為評審委員很高興看到,本屆策展團隊將與國內其他學校共同合作,整合其他學校的能量共同完成本展,相信將能反映出臺灣日建築無限的潛能。此外,吳光庭提到,本屆預算比往年充裕,表示國家對建築文化在國際參與的重視。

評審委員徐明松表示,本次東海大學建築系的提案,讓我們可以思考到建築創作是多元、包容的,當我們用眼睛看向未來時,不要忘了曾經留下的足跡,這些足跡相信能更豐富及充實我們的建築創作能力及內涵。

18屆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由策展人曾瑋、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與蘇孟宗領導的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團隊,認為「未來」不全然只具有積極向前的特性,21世紀的未來可能需要我們踏上迂迴的道路,留意並重新拼湊你我生活周遭,因時代進步而遺忘的事物。策展團隊重新回到臺灣的山海之間,從「真實的日常」尋找面對未來的養分。

策展團隊以「剖面」的視角聚焦臺灣農業地景,發現其中存在的「改裝」性格。無論是嘉義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上的溫室或是梨山的茶園,都可以說是人類指認、理解並適應自然作用的節氣與時序後,進一步加以「改裝」的構築性回應。策展團隊提出「協調者」、「二元性」、「義肢」、「內在性」、「中介」、「濾器」六大關鍵字回應這些發生在臺灣山海之間人們如何與自然衝突、妥協進而共榮的事物,提煉出面對臺灣建築未來發展的可能方法。

同時,策展團隊認為「學校」具有「實驗室」的精神,並提出「展覽即行動」的主張。本次展覽內容將與建築教育現場緊密結合,規劃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師生共同完成展覽的重要作品;另一方面,策展團隊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學院如成功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等建築學系參與,擴大此次展覽實驗與行動的動能,所完成的作品將一同於本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展出。策展團隊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視為難得可貴的國際建築盛事,期待與更多願意為未來臺灣建築努力的夥伴,特別是新生代建築人一同參與,在緊密的合作與辛勤的設計勞動中,為臺灣建築找尋下一個世代的方向性與描繪未來藍圖。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評審團委員為吳光庭、張基義、徐明松、邱文傑、廖偉立、黃健敏與劉國滄。評審團委員認為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擁有深度調研臺灣風土文化的行動力,其對未來建築的想法揉雜了臺灣充滿韌性的適應特色,因此選出此項提案代表臺灣館。「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將於明(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於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舉行。


2022-05-16「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提案公開徵選5/19起跑

  


2021-06-24國美館「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國際線上記者會 帶領觀者一窺臺灣建築設計思維與實踐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及草字頭國際策展的《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展覽,已於5月22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開展。因應疫情,原訂於普宮舉行的國際記者會,昨(23)日下午以線上方式舉辦,由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致詞開場,並邀請到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主持人曾志偉及黃偉倫共同參與,透過展覽現場影片播放,以及策展人曾志偉建築師及黃偉倫先生的介紹,帶領觀者一窺策展團隊如何呈現臺灣建築設計思維與實踐。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這次得以順利開展,特別感謝文化部、外交部、衛福部、策展團隊、諮詢及評審委員的大力支持,展覽最大挑戰在於自2020年5月大會宣布延期至今(2021)年以來,各種行政作業繁瑣,增加展品倉儲時間,運輸航班的不確定性,碼頭人工縮減影響運輸進度,出國人員面臨義大利當地防疫規範及個人健康風險,不得精簡國美館、建築團隊及運輸公司出國人數,總共僅有9人前往,並且於出國前安排施打公費疫苗,配合義大利與臺灣的入境隔離等防疫政策,布展及承辦同仁歷經前後隔離超過20天以上。

策展人黃偉倫表示,展覽呼應本屆大會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策展團隊自然洋行與草字頭國際提出《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畫》,透過梳理數個獨特案件、跨領域合作經驗,深入探討打造環境建築的前端企劃、與後續實驗建築的營運紀錄。在都會往郊區擴張、開發土地、打造實體建築前,透過基地調查、田野、藝術合作、在地材料實驗⋯⋯,逐漸探索出適切於當地風土、暸解與尊重文化、原有自然環境,與產業連結,共同產生合作產生未來的影響力。

在面對媒體的提問時,策展人曾志偉表示,本次展覽與永續環境、生態學及不過度開發建築的概念產生對話,從人的使用行為回推建築空間的需求量,並且研擬如何讓空間的規模透過設計而達成減量的效果,並且在建材的部分有所考量,例如將建築作為空氣濾心的考量,研發空氣濾心原理的相關建材,並且作為對未來大量發展時的示範依據。

展場位於前為古老監獄的普里奇歐尼宮,是威尼斯重要交通樞紐與觀光景點,展場設計上期望能提供給觀者一個寧靜而略帶有原始感受的場所,盡可能的保留普里奇歐尼宮空間本身原有質感。在面對疫情的同時,也讓觀眾有機會透過這些基於自然的作品,找尋寧靜而平和的心境。整體展場提供許多留白,並展出新作包括投影,與建築的原有原素互配。

展覽將持續展出至11月21日,更多活動詳情請參見國立臺灣美術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頁(https://architecture.ntmofa.gov.tw/2021/en-us)、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官網(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1)及《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畫》展覽影片(https://youtu.be/bSceEp_-Zs0)。


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Taiwan at the Venice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 Facebook




0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建築網訊

 

臺灣建築學會     https://www.architw.org.tw/


臺灣建築學會   建築網訊

https://www.architw.org.tw/list_article.php?dir=24


2024

建築網訊第570號
AIT WEB NEWS--2024-08-30

建築網訊第569號
AIT WEB NEWS--2024-08-15

建築網訊第568號
AIT WEB NEWS--2024-08-01

建築網訊第567號
AIT WEB NEWS--2024-07-23

建築網訊第566號
AIT WEB NEWS--2024-07-15

建築網訊第565號
AIT WEB NEWS--2024-07-05

建築網訊第564號
AIT WEB NEWS--2024-07-02

建築網訊第563號
AIT WEB NEWS--2024-06-15

建築網訊第562號
AIT WEB NEWS--2024-06-09 

建築網訊第561號
AIT WEB NEWS--2024-05-17

建築網訊第560號

AIT WEB NEWS--2024-04-11


建築網訊第559號
AIT WEB NEWS--2024-04-03


建築網訊第558號
AIT WEB NEWS--2024-02-29


建築網訊第557號
AIT WEB NEWS--2024-01-02


2023

建築網訊 ‧ 第553號    2023.10.03

https://www.architw.org.tw/view_epaper.php?id=13726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建築網訊 ‧ 第307號    2011.08.01

https://www.architw.org.tw/view_epaper.php?id=3598

10081日起更名為「臺灣建築學會」(原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建築網訊 ‧ 第1號    1999.01.01

https://www.architw.org.tw/view_epaper.php?id=259

31

32

33

34

35

第36

25

26

27

28

29

30

19

20

21

22

23

24

13

14

15

16

17

18

7

8

9

10

11

12

第1

2

3

4

5

6


1998 試刊號

年終特刊3      年終特刊2      年終特刊1    

試刊10號      試刊9號      試刊8號      試刊7號      試刊6號

試刊5號      試刊4號      試刊3號      試刊2號      試刊1號



微佈築道

 

微佈築道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BZD2023


簡介

為你解析建築、都市、房地產的相關微知識 !! 不論是工程細節、業界軼事、城市歷史!! 想知道什麼都歡迎留言!! 如果想多了解一些台灣建築,請搜尋 "台灣建築地圖" 連結


台灣建築地圖FB      facebook.com/ArchimapTW

微佈築道FB      facebook.com/WBZD2023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中華建築金石獎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採購工程>工程獎項


接見建築金石獎獲獎者 副總統盼業界一起協助推動都更 提升國人生活品質及居住水準
副總統接見「『第30屆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與地方政府獲奬單位代表」
賴清德副總統今(16)日下午接見「『第30屆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與地方政府獲奬單位代表」,肯定每一位獲獎者對臺灣建築業的貢獻與付出。並指出,臺灣的老舊房屋影響國人的居住安全及生活品質,政府相關部會積極推動都更,期望業界能夠一起協助推動都更,大家共同合作,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及居住水準。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去年他很榮幸參加「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當天典禮之隆重,充分展現「中華建築金石獎」國家級獎項的規格,所以他今天也非常榮幸能在總統府歡迎及感謝大家。

副總統說,「建築金石獎」創立的宗旨就是希望能提高國人居住品質、改善生活品質,同時也聚焦在品牌、品味、品質等三面向。自1993年創辦至今,確實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這都是大家對社會的貢獻。

副總統提到,2023年全球景氣下滑,恐怕對臺灣的經濟景氣也會有些影響。政府會持續做好相關措施,讓各行各業在面對2023年嚴峻的產業情況時,能夠將衝擊降到最低。

副總統指出,面對景氣不佳的現況,擴大公共支出是一個必要的手段,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是2.7兆元,公共建設及科技預算分別是5,900億元及1,700億元,都是歷年新高。再加上大家的努力,去年稅金超收4,500億元,除了700億元要歸地方政府之外,中央的3,800億元,其中 1,000億元將用來投資台電及補助勞健保等,政府所採取的種種措施,都是為了要穩定物價。

談及都市更新,副總統希望業界能夠協助進行都更,如果建築業及營建業都能將都更作為重要的業務,相信對擴大國內產業發展、減少全球景氣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衝擊,一定會非常有效果。

副總統強調,政府相關部會都非常積極推動都更,包括修改相關法律及提出相關政策等,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合作,推動國內的都更,臺灣的老舊房屋已經有數百萬戶之多,希望大家一起來推動都更,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及居住水準。

訪賓一行由金石獎活動委員會總顧問周光宙率領,內政部次長吳堂安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中華建築金石獎【粉絲專頁】




副總統:政府、民間及產官學研各界力量站在一起 讓都更工作順利推展
副總統出席「第30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11年09月28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6999

賴清德副總統今(28)日晚間出席「第30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肯定得獎企業的建築作品或建設工程,對臺灣的進步、安全的維護都有很大幫助。他期盼政府、民間及產官學研各界力量站在一起,讓都更工作順利推展。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蔡總統感謝中華建築金石獎委員會,30年來秉持改善建築品質、提升人民生活的宗旨,以品質、品牌、品味為訴求,用國家級的獎項鼓勵建築業界,對於臺灣建築產業或建築品質的提升,有莫大的貢獻。




接見建築金石獎獲獎者 總統盼以良好建築及社區概念設計 回應新的社會型態需求及挑戰
總統接見「第29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與地方政府獲獎單位代表」

蔡英文總統今(3)日上午接見「第29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與地方政府獲獎單位代表」,感謝每一位得獎者為整體建築環境及公共建設品質帶來進步,並期盼政府與民間持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良好的建築與社區概念設計,回應新的社會型態需求及挑戰。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賓來到總統府,很高興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能與大家見面。她也恭喜每一位得獎者獲得中華建築金石獎的肯定,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真的非常不容易。

總統指出,臺灣自去年以來,不但守住疫情,經濟表現也非常亮眼,除了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有機會突破6%,股市也創下新的高點。她認為,臺灣經濟可以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每個領域的從業者都非常努力,也帶來很多突破和創新。對於所有得獎者為整體建築環境以及公共建設的品質帶來非常大的進步,總統表達由衷謝忱。

總統表示,金石獎的項目內容非常多元,包括規劃設計類、施工品質類、公共建設類等。藉由金石獎的表揚,可以持續提升建築專業以及居住環境的品質,也更希望共同倡導「智慧共築、健康共生」的概念。

總統提到,透過打造具有智慧設計、生態、節能特性的建築物,可以減輕地球的負擔,更可以把環境永續的概念,落實在整體建築設計當中,讓民眾享有更健康、更宜居的生活環境。她要藉這個機會感謝所有得獎者的付出,並希望未來政府和民間持續加強合作,一起推動良好的建築和社區概念設計,來回應新的社會型態需求和挑戰。

總統舉例說明,像是面對高齡社會和少子女化挑戰,這些年來,我們對於社會住宅的規劃,加入了長照據點、非營利幼兒園、托嬰中心等等設計,也希望大家在未來的設計當中,能夠更融入這些社會照顧的概念。

總統接著指出,在促進城市發展方面,我們必須持續提升公共建設的品質,為城市帶來新風貌,注入新的動能。例如,這次獲獎的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除了構造和設計非常傑出,也帶動了南臺灣文化藝術展演的發展,這就是非常好的示範。

總統強調,在改善居住環境上,推動危老重建及都市更新,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標。目前,臺灣30年以上的老屋,仍有數百萬棟。為了解決建築物老舊的問題,我們制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來加速推動危老建物的更新。政府也成立專責機構「國家住都中心」,來增加推動都更的能量。

最後,總統說,這些重要的工作及政策方向,她要拜託所有建築界、工程界、營造界的先進,都能與政府共同努力,一起為民眾打造更良好的居住環境。

訪賓一行由中華建築金石獎活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立法委員管碧玲率領,內政部長徐國勇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也在座。


11010月27日。副總統出席「第29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9年1103日。副總統出席「第28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8年0305日。副總統接見「第26屆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與地方政府獲奬單位代表」

107年1004日。副總統出席「第26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51031

副總統期勉建築界菁英與政府共同打造永續幸福家園

陳建仁副總統今(31)日下午接見「第24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一行,除祝賀得獎人,並期勉與會建築界菁英持續回饋社會,建立優良品牌形象,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為打造永續幸福家園而努力。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得獎者,在嚴謹與公正的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殊榮,難能可貴;並感謝主辦單位全體工作同仁的辛勞。副總統表示,建築可說是文化藝術與科技工業的綜合表現,代表一個國家的生活模式與文明水準,也是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的歷史見證。而營造一個理想的家是所有民眾最關心的課題,不僅攸關全民的生活福祉,亦是社會生存的命脈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副總統說,「中華建築金石獎」評選委員會長期致力以「改善國人居住品質,提升國人生活水準」為宗旨,並推動以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等指標來規劃居住環境,鼓勵業界要以「善」為出發點,不僅要規劃完善的居家環境,確保工程品質的安全,更要進一步提供住戶良好的管理維護與安全的居住環境。雖是民間組織,但對保護消費者購屋權益,以及提升建築企業專業能力與環境品質,貢獻良多。

副總統談及,為保障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安身立命的居所,新政府目前正在推動「安心住宅計畫」,杜絕房市炒作,健全租屋體系,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將於8年興辦20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並將在《住宅法》修正草案中,把社會住宅提供給經濟或社會弱勢者的比率提高為30%

在居住安全方面,副總統也提及,政府一方面會持續推動老舊建築物耐震評估補強,土壤液化潛勢區的防治改善,同時也規劃提升複合型災害防救量能,建構統籌應變一元化機制,強化情境式災害管理對策等,並持續提升建築專業技能,多重管理建築物使用,讓建築安全的管理更趨完備。

副總統指出,政府為提振經濟景氣、促進投資動能,行政院已提出「擴大投資方案」,包括成立1,000億元規模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帶動創新產業的投資,並由國營及泛公股事業研議,提出總經費3,400億元的基礎設施與新興產業投資計畫,充實數位基礎建設,協助企業數位轉型,強化數位創新。

副總統也表示,新政府將利用國內產業群聚優勢,推動「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產業」,以及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創新研發計畫,讓創新驅動臺灣經濟再發展,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活絡經濟景氣,為人民營造一個優質、幸福的家園。

最後,副總統強調,為營造安全的家園,推動都市更新將是住宅政策非常重要的一環,政府將從生態城市永續發展的新視野,全盤檢視我國城鄉與建築的發展環境,鼓勵建築產業升級,提升學校建築專業教育,來完善建築產業的發展環境。希望與會建築界的菁英們能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打造永續幸福家園。

訪賓一行50餘人,由立法院副院長、「中華建築金石獎」主任委員蔡其昌陪同,前來總統拜會副總統,內政部次長林慈玲亦在座。



1041126日。總統接見「第23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

1040921日。副總統出席第23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40306日。總統接見第22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

1031001日。副總統出席「第22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21230日。副總統接見「第二十一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代表一

1020924日。副總統出席「第21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11109日。副總統接見「第20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一行

1010920日。副總統出席「第20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1010515日。總統接見第19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

1001122日。副總統接見「第19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優良企業代表

991214日。副總統接見第18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

981111日。副總統接見第17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

971029日。總統接見「第16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業者代表

971013日。副總統出席中華金石獎頒獎典禮

960921日。總統接見「第15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代表

951116日。總統接見「第十四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代表

950221日。總統接見「第13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企業代表

920723日。副總統參加第十一屆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

911211日。總統接見第十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代表

890218日。總統接見第七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得獎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