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8年1月至111年12月)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科技計畫> https://www.abri.gov.tw/cl.aspx?n=762

壹、計畫緣起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為因應氣候與社會環境變遷,本計畫依據總統政見(五+二)循環經濟,並與內政部「建構永續宜居環境」之施政目標整合,創造節能、減廢與減排之循環經濟體系,促進環境資源永續利用,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同時依據經濟部105年第10次全國科技會議發展住商建築節能減碳之關鍵技術,強化綠建築產業技術發展,開創臺灣循環節能的營建科技新契機,以達成「循環多樣的自然生態」、「節能再生的低碳家園」、「潔淨健康的生活環境」與「國土建設永續發展」的整體政策目標。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8-111年)」係延續前期「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4-107年)」架構,依據104年經濟部第4次全國能源會議及105年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相關共識意見,以及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等議題詳予規劃,並以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主軸及綠建築評估家族系統為基礎,積極發展符合臺灣環亞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賡續加強相關節能減碳技術研發與應用,以擴大綠建築與永續環境推動政策施行之有效策略。

貳、歷年已完成之工作計畫說明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研發適用於台灣環亞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分就「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四大領域,積極辦理基礎研究、調查研究、設計技術與材料研發、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產業推廣策略、國際接軌交流,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

一、110年完成研究計畫如下:

(一)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
1.綠建築與建築能效標示之調合研究。
2.建築環境健康及防疫措施之可行性研究。

(二)永續城市環境科技
1.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成本效益之研究。
2.綠建築標章與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減碳量之關聯性研究。
3.綠建築基地保水設施之規劃設計指引之研究。

(三)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
1.建築規劃設計導入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之研究。
2.室內環境氣密性能現場檢測技術與方法之研究。
3.綠建築與建材碳揭露之可行性研究。
4.建築物同層排水系統設計及技術應用之研究。
5.綠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結推廣計畫。

(四)綠建築宣導推廣
1.住宅樓板衝擊音隔音技術應用之研究。
2.綠建築扎根教育。

二、完成發表「新建非住宅能效評估與標示系統之研究」、「Study on the Bathroom Spa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ame-Floor Drainage in Congregate Housing」及「Air Phthalate Emitted from Flooring Building Material by the Micro-Chamber Method: Two-Stage Emission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等國內、外論文8篇。

三、導入歷年研究成果應用於本所性能實驗中心,並完成檢測服務169件。

四、出版「再生綠建材應用推廣指引」等技術報告12冊,應用推廣研究成果。

五、辦理綠建築、綠建材相關講習會12場次,並邀請韓國與日本專家學者分享其經驗,促進國際交流。

六、辦理第6屆全國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創作出318件繪畫作品,比賽報名網 站(包括綠建築數位教材及優良綠建築示範基地案例)點閱瀏覽人數達54,651人次,落實綠建築扎根教育。

七、完成「綠建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修正、節能塗料檢測技術開發、「建材/家具逸散甲醛及TVOC試驗試驗標準方法」之檢測方法精進修訂、ISO532-1 聲音品質量測試驗技術開發及窗戶氣密性能現場檢測方法等5項法令規範(草案)。

參、未來擬規劃之研究課題說明

本所108至111年「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發展符合台灣環亞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次目標分述如下:

一、建構綠建築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環境基礎,研發創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綠建築環境科技,與減緩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建築節能科技。

二、以本土化氣候條件與生態體系,建立以綠建築為基礎的永續都市,發展邁向生態城市之都市綠資源資料庫,以研擬未來氣候與都市環境變遷之調適措施。

三、持續深化建築產業創新技術,導入循環經濟之理念,健全我國綠建築技術發展,整合建築專業實驗研究設施,進行創新循環建築材料與技術之研發,以達到建築永續發展與循環利用之目標。

四、擴大創新循環綠建築節能科技與二氧化碳減量技術之研發,將相關研究成果法制化,加強宣導並應用於實務,以提升綠建築產業發展, 建立優良之永續環境品質。

111研究課題方向及重點,將賡續以「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為主軸,規劃建綠建築節能減碳、能效管理、碳足跡揭露、維護管理以及環境效益等議題;同時因應國際間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的重視,加強規劃建築物規劃設計導入防疫措施、室內環境品質與健康策略等 議題等議題;參考國際間低碳、可循環利用之健康綠建材的發展趨勢,規劃辦理綠色工法技術研發、再生綠建材技術研發與循環經濟產業的鏈結等議題;同時將考量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11:人類居住公平、安全及永續性,以綠建築作為永續城市發展之基礎關鍵,提出生態社區擴散策略;以及一直持續辦理的綠建築教育、國際交流、政策推廣與落實等細項加強規劃,以提升研究課題在整體科技計畫四大研究軸向之均衡發展,具體呈現創新循環綠建築相關政策落實之成果。

肆、研究成果之預期績效說明

茲分別從民生社會發展、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環境永續及經濟效益等4個面向綜合說明前期計畫執行績效如下:

一、民生社會發展之施政效益-形成綠建築政策與相關法規,帶動市場機制,普及教育宣導。
(一)健全綠建築政策相關法規;
(二)賡續推動公有建築物綠建築設計管制,擴大綠建築標章實施範圍;
(三)建立並推廣綠建材標章制度;
(四)推動既有建築物綠建築改造工程;
(五)普及綠建築概念,提升居住環境品質。

二、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效益-厚植本土綠建築學術研究能力,促進國際接軌。
(一)學術成就;
(二)實驗研究與創新技術發展;
(三)國際合作交流效益。

三、環境永續效益-推動新建建築物採行綠建築設計,新增綠建築部分可衍生可觀之節水節電效益,以打造低碳環保健康之綠建築,邁向永續發展。

四、經濟效益-發揮綠建築經濟效益,轉型綠色科技發展。

更新日期:111-04-19

110年度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3/4   

壹、計畫緣起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為因應氣候與社會環境變遷,本計畫依據總統政見(五+二)循環經濟,並與內政部「建構永續宜居環境」之施政目標整合,創造節能、減廢與減排之循環經濟體系,促進環境資源永續利用,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同時依據經濟部105年第10次全國科技會議發展住商建築節能減碳之關鍵技術,強化綠建築產業技術發展,開創臺灣循環節能的營建科技新契機,以達成「循環多樣的自然生態」、「節能再生的低碳家園」、「潔淨健康的生活環境」與「國土建設永續發展」的整體政策目標。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8-111年)」係延續前期「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4-107年)」架構,依據104年經濟部第4次全國能源會議及105年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相關共識意見,以及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等議題詳予規劃,並以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主軸及綠建築評估家族系統為基礎,積極發展符合臺灣環亞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賡續加強相關節能減碳技術研發與應用,以擴大綠建築與永續環境推動政策施行之有效策略。

貳、歷年已完成之工作計畫說明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研發適用於台灣環亞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分就「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四大領域,積極辦理基礎研究、調查研究、設計技術與材料研發、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產業推廣策略、國際接軌交流,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

一、109年完成研究計畫如下:

(一)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
1.住宅類綠建築能源計算基準與標示之研究。
2.非住宅類綠建築能源計算基準與標示之研究。
3.既有建築綠建築能源耗用案例試評之研究。
4.綠建築相關設施設備建置與維護成本之研究。
5.既有建築物室內環境氣密性能之調查研究。

(二)永續城市環境科技
1.建築基地地表逕流貯集利用規劃設計之研究。
2.建築溫室氣體排放預測及減量措施之分析。
3.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之建置與發展研究

(三)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
1.降低建築樓板衝擊音設計之研究。
2.既有建築物含石綿建材診斷評估之研究。
3.綠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結與國際交流。

(四)綠建築宣導推廣
1.集合住宅同層排水法制化與技術規範修訂之研究。
2.綠建築扎根教育。

二、完成發表「不同樓板表面材組構樓板重量衝擊音隔音性能之探討」及「Investigation of Building airtightness profile of Taiwanese dwellings」等國內、外論文8篇。

三、導入歷年研究成果應用於本所性能實驗中心,並完成檢測服務171件。

四、出版「再生綠建材應用推廣指引」等技術報告19冊,應用推廣研究成果。

五、辦理綠建築、綠建材相關講習會10場次,並邀請韓國與日本專家學者分享其經驗,促進國際交流。

六、辦理第5屆全國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參賽人數逾1,400人,落實綠建築扎根教育。

七、完成「完成聲學-建築物及建築構件之隔音量評定-空氣音隔音」、建築物給水排水設備設計技術規範-同層排水設計技術規範增修訂條文等6項法令標準(草案)。

參、未來擬規劃之研究課題說明

本所108至111年「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發展符合台灣環亞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次目標分述如下:

一、建構綠建築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環境基礎,研發創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綠建築環境科技,與減緩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建築節能科技。

二、以本土化氣候條件與生態體系,建立以綠建築為基礎的永續都市,發展邁向生態城市之都市綠資源資料庫,以研擬未來氣候與都市環境變遷之調適措施。

三、持續深化建築產業創新技術,導入循環經濟之理念,健全我國綠建築技術發展,整合建築專業實驗研究設施,進行創新循環建築材料與技術之研發,以達到建築永續發展與循環利用之目標。

四、擴大創新循環綠建築節能科技與二氧化碳減量技術之研發,將相關研究成果法制化,加強宣導並應用於實務,以提升綠建築產業發展, 建立優良之永續環境品質。
110研究課題方向及重點,將賡續以「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為主軸,規劃建築能源標示與計算、能源耗用評估基準、建築物碳足跡、綠建築維護管理與成本等議題;因應國際間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的重視,加強規劃建築物室內環境品質與健康策略議題;參考國際間低碳、可循環利用之健康綠建材的發展趨勢,規劃綠色工法技術研發、循環綠建材技術研發及強化綠建材環境效益與循環經濟產業的鏈結等議題;綠建築擴大至永續社區及城市的議題;以及一直持續辦理的綠建築教育、國際交流、政策推廣與落實等細項加強規劃,以提升研究課題在整體科技計畫四大研究軸向之均衡發展,具體呈現創新循環綠建築相關政策落實之成果。

肆、研究成果之預期績效說明

茲分別從民生社會發展、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環境永續及經濟效益等
4個面向綜合說明前期計畫執行績效如下:

一、民生社會發展之施政效益-形成綠建築政策與相關法規,帶動市場機制,普及教育宣導。
(一)健全綠建築政策相關法規;
(二)賡續推動公有建築物綠建築設計管制,擴大綠建築標章實施範圍;
(三)建立並推廣綠建材標章制度;
(四)推動既有建築物綠建築改造工程;
(五)普及綠建築概念,提升居住環境品質。

二、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效益-厚植本土綠建築學術研究能力,促進國際接軌。
(一)學術成就;
(二)實驗研究與創新技術發展;
(三)國際合作交流效益。

三、環境永續效益-推動新建建築物採行綠建築設計,新增綠建築部分可衍生可觀之節水節電效益,以打造低碳環保健康之綠建築,邁向永續發展。

四、經濟效益-發揮綠建築經濟效益,轉型綠色科技發展。

更新日期:110-04-23



壹、計畫緣起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為因應氣候與社會環境變遷,本計畫依據總統政見(五+二)循環經濟,並與內政部「建構永續宜居環境」之施政目標整合,創造創能、節能、減廢與減排之循環經濟體系,促進環境資源永續利用,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同時依據經濟部105年第10次全國科技會議發展住商建築節能減碳之關鍵技術,強化綠建築產業技術發展,開創臺灣循環節能的營建科技新契機,以達成「循環多樣的自然生態」、「節能再生的低碳家園」、「潔淨健康的生活環境」與「國土建設永續發展」的整體政策目標。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8-111年)」係延續前期「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4-107年)」架構,配合行政院核定實施之「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擴大推動智慧綠建築之政策方針與方向,同時依據104年經濟部第4次全國能源會議及105年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相關共識意見,以及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等議題詳予規劃,並以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主軸及綠建築評估家族系統為基礎,積極發展符合臺灣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賡續加強相關節能減碳技術研發與應用,以擴大綠建築與永續環境推動政策施行之有效策略。

貳、歷年已完成之工作計畫說明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研發適用於台灣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分就「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四大領域,積極辦理基礎研究、調查研究、設計技術與材料研發、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產業推廣策略、國際接軌交流,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

一、108年完成研究計畫如下:

(一)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
1.建築材料碳足跡資料系統建置之研究。
2.綠建築營運使用評估方式及簡化之研究。
3.綠建築與近零能源制度之調合研究。
4.住宅部門溫室氣體減量及獎勵措施之研究。
(二)永續城市環境科技
1.都市更新案例申請綠建築標章指標項目與成本之分析。
2.綠建築雨水貯集利用設計與管理維護之研究。
(三)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
1.建築物重量衝擊源樓板衝擊音量測及評估方法之研究。
2.綠建材產業發展現況及產值調查之研究。
3.塑化劑污染物檢測標準驗證研究-以板材類為主
4.國際健康建築與綠建築、綠建材制度之調合研究。
5.樓板緩衝材動態剛性實驗量測技術之研究。
6.性能實驗中心研發及試驗設備精進研究。
(四)綠建築宣導推廣
1.建築空調節能基準法制化可行性研究。
2.既有建築綠建築評估手冊之研究。
3.我國健康綠建材與美國GREEN GUARD標準比較研究。
4.國內外循環綠建材推動策略之探討。

二、完成發表「臺灣綠建材標章制度與綠建築設計之應用」及「Construction Cost of Green Building Certified Residence: A Case Study in Taiwan」等國內、外論文10篇。
三、導入歷年研究成果應用於本所性能實驗中心,並完成檢測服務182件。
四、出版「綠建築雨水貯集利用模組設計手冊」等技術報告19冊,應用推廣研究成果。
五、辦理綠建築、綠建材相關講習會13場次,並邀請韓國與日本專家學者分享其經驗,促進國際交流。
六、辦理第4屆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及第1屆綠建築攝影比賽,參賽人數逾1,400人,落實綠建築扎根教育。
七、完成「聲學-建築物及建築構件之隔音量測法-空氣音隔音之現場量測方法」、「CNS 16000-31有機磷化合物的阻燃劑和塑化劑試驗法-磷酸酯」等8項規範標準(草案)。

參、未來擬規劃之研究課題說明

本所108至111年「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發展符合台灣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次目標分述如下:

一、建構綠建築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環境基礎,研發創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綠建築環境科技,與減緩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建築節能科技。
二、以本土化氣候條件與生態體系,建立以綠建築為基礎的永續都市,發展邁向生態城市之都市綠資源資料庫,以研擬未來氣候與都市環境變遷之調適措施。
三、持續深化建築產業創新技術,導入循環經濟之理念,健全我國綠建築技術發展,整合建築專業實驗研究設施,進行創新循環建築材料與技術之研發,以達到建築永續發展與循環利用之目標。
四、擴大創新循環綠建築節能科技與二氧化碳減量技術之研發,將相關研究成果法制化,加強宣導並應用於實務,以提升綠建築產業發展, 建立優良之永續環境品質。

109研究課題方向及重點,將賡續以「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為主軸,規劃近零能源建築、碳足跡、綠建築使用管理、溫室氣體減量等節能減碳議題;配合國際時勢與國家政策的循環經濟議題;既有建築建材石綿含量檢測、建築物給排水及節水設計相關法規檢討;綠建築擴大至永續社區及城市的議題;以及一直持續辦理的綠建築教育、國際交流、政策推廣與落實等細項加強規劃,以提升研究課題在整體科技計畫四大研究軸向之均衡發展,具體呈現創新循環綠建築相關政策落實之成果。

肆、研究成果之預期績效說明

茲分別從民生社會發展、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環境永續及經濟效益等
4個面向綜合說明前期計畫執行績效如下:

一、民生社會發展之施政效益-形成綠建築政策與相關法規,帶動市場機制,普及教育宣導。
(一)健全綠建築政策相關法規;
(二)賡續推動公有建築物綠建築設計管制,擴大綠建築標章實施範圍
(三)建立並推廣綠建材標章制度;
(四)推動既有建築物綠建築改造工程;
(五)普及綠建築概念,提升居住環境品質。
二、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效益-厚植本土綠建築學術研究能力,促進國際接軌。
(一)學術成就;
(二)實驗研究與創新技術發展;
(三)國際合作交流效益。
三、環境永續效益-推動新建建築物採行綠建築設計,新增綠建築部分可衍生可觀之節水節電效益,以打造低碳環保健康之綠建築,邁向永續發展。
四、經濟效益-發揮綠建築經濟效益,轉型綠色科技發展。

更新日期:109-08-26



壹、計畫緣起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為因應氣候與社會環境變遷,本計畫依據總統政見(五+二)循環經濟,並與內政部「建構永續宜居環境」之施政目標整合,創造創能、節能、減廢與減排之循環經濟體系,促進環境資源永續利用,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同時依據經濟部105年第10次全國科技會議發展住商建築節能減碳之關鍵技術,強化綠建築產業技術發展,開創臺灣循環節能的營建科技新契機,以達成「循環多樣的自然生態」、「節能再生的低碳家園」、「潔淨健康的生活環境」與「國土建設永續發展」的整體政策目標。

本計畫係延續前期「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04-107年)」架構,配合行政院核定實施之「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擴大推動智慧綠建築之政策方針與方向,同時依據104年經濟部第4次全國能源會議及105年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相關共識意見,以及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等議題詳予規劃,並以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主軸及綠建築評估家族系統為基礎,積極發展符合臺灣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賡續加強相關節能減碳技術研發與應用,以擴大綠建築與永續環境推動政策施行之有效策略。

本計畫係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設計技術與科技研發之主軸計畫,執行時將著重上中下游各計畫之整合,研究成果可提供其他計畫應用;下游計畫則為政策面公共建設計畫之執行與應用,將綠建築科技研究成果,落實於法規、基準、規範、國家標準等,俾利全面推動。

貳、歷年已完成之工作計畫說明

「創新循環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研發適用於台灣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分就「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科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永續城市環境科技」、「綠建築宣導推廣」四大領域,積極辦理基礎研究、調查研究、設計技術與材料研發、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產業推廣策略、國際接軌交流,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計畫執行重點分述如下:

100-106年度

一、低碳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

(一)綠建築大型中央空調系統以BEMS輔助之節能系統建立
(二)建築物節能減碳標示制度之研究
(三)永續、低碳之整合性建築環境控制及改善技術
(四)從零(低)耗能建築邁向零碳城市
(五)太陽能住宅之研究,由零碳建築邁向正能源建築
(六)建築物碳揭露CDP制度之研究
(七)建築能源證照制度之研究
(八)綠色工廠評估EEWH-GF之推廣與實踐
(九)綠建築更新評估EEWH-RN之推廣與實踐
(十)鄰棟遮蔽對建築群的建築外殼耗能影響之研究
(十一)我國近零能源建築設計與技術可行性研究
(十二)國內外綠建築標章認證執行策略比較
(十三)建築物節能外牆之應用研究
(十四)玻璃性能對室內光、熱環境和節能效果影響之實測研究
(十五)屋頂隔熱對策全尺度節能實證之研究
(十六)老人福利機構與長期照顧機構之照護空間節能環境控制及改善技術
(十七)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國外適用策略之研究
(十八)循環永續綠建築創新環境科技發展策略研究
(十九)綠建築空調效率評估信賴度提升之研究
(二十)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比較研究
(二十一)綠建築維護管理與費用合理性之研究
(二十二)建築玻璃用隔熱膜性能衰減試驗方法研訂之研究
(二十三)住宅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調適措施與衝擊評估之研究
(二十四)我國近零能源建築之發展策略與可行性評估研究

二、創新低碳建築材料工法技術開發與應用

(一)減碳型綠建材開發研究與建材碳評估制度之建立
(二)綠建材評定輔導及制度精進計畫
(三)再生綠建材生命週期CO2減量評估與優質再生綠建材推廣應用
(四)健康綠建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逸散模擬資訊系統之建置與推廣應用
(五)節能減碳綠建材開發研究計畫
(六)新型態健康高性能木質建材開發與應用
(七)生態材料結合綠建築水環境之應用產品研究
(八)地冷空調應用於建築節能之可行性研究
(九)浮式樓板緩衝材之動態剛性量測方法與衝擊音降低效果研究
(十)建材之蟲害、黴菌防制技術研究
(十一)隔熱漆耐久年限之檢測研究
(十二)綠建材環境效益評估-以再生綠建材為例
(十三)低碳建築工法納入綠建材標章評估之研究
(十四)無響室聲場性能驗證與應用之研究
(十五)建築材料使用溴化阻燃劑調查研究
(十六)建材逸散氡氣調查與健康風險評估之研究
(十七)建材塑化劑逸散量評估方法之研究
(十八)創新綠建材評估系統與驗證制度之研究
(十九)建材逸散塑化劑檢測技術開發與試驗調查之研究
(二十)健康綠建材試驗標準方法之精進研究
(二十一)國內外建材類標章評估系統比較分析之研究
(二十二)綠建築室內環境指標整合健康概念之可行性研究

三、生態環境與低碳城市評估機制

(一)都市及社區環境構體生態、節能減碳、減廢、健康性能提升
(二)基地保水設施多目標應用與生態城鄉發展應用研究
(三)綠建築邁向生態都市的水資源循環利用規劃與評估系統
(四)生態都市永續光環境計畫
(五)永續低碳城市與創意智慧居住環境規劃
(六)衛星遙感監測都市土地使用之研究
(七)台灣生態城市之戶外公共空間規劃準則研究
(八)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推廣與實踐
(九)屋頂綠化水文水理模擬模式建立與環境成本效益分析
(十)都市建築屋頂雨水及中水回收再利用潛勢分析及對都市水循環影響與效益分析
(十一)都市退燒之戶外環境設計策略及材料特性規範之研究
(十二)都市計畫區溫熱環境與氣候資訊整合平台建構
(十三)綠街道評估指標系統
(十四)綠建築立體綠化技術之研究
(十五)綠建築綠化成效評估制度之建立
(十六)自然通風與室內熱環境之實證研究
(十七)綠建築雨水利用及汙水垃圾處理現況之調查與規劃策略研究
(十八)建築基地保水現況分析及設計技術規範檢討與修訂之研究
(十九)建築基地保水設施經濟有效性分析架構研擬
(二十)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二十一)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二十二)雨水貯留設施系統設計與產品模組化技術探討
(二十三)公共建築能源總量指標評估研究
(二十四)基於未來氣候的住宅溫室氣體排放趨勢預測與調適策略
(二十五)綠建築雨水貯集利用系統之應用推廣研究
(二十六)綠建築對都市熱島緩和及舒適度提升之量化效益評估研究

四、綠建築法制教育與應用推廣及健康室內環境科技

(一)建築物生命週期健康性能診斷與效率評估
(二)用於建築之能源產品對生物與環境衝擊之探討與評估
(三)建築室內音環境診斷與管理機制之研究
(四)永續、低碳綠建築-健康環境控制及改善技術
(五)建築設計隔音性能基準與管理機制研究
(六)高性能複合吸音材料開發及應用研究
(七)整體考量熱環境、熱舒適,和空調節能的建築熱性能
(八)建築用電系統分項計量設計指導原則之研究
(九)我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節能設計法規因應建築多樣化趨勢應有之調適策略研究
(十)建築防音法規解說及設計技術手冊之研究
(十一)EEWH綠建築標章減廢面向指標評估提升之研究
(十二)既有住宅樓板衝擊音改善策略之研究
(十三)綠建築環境教育推廣策略強化研究
(十四)CNS建築聲學實驗室量測標準修訂之研究
(十五)環亞熱帶創新低碳綠建築國際研討會推廣計畫
(十六)綠建築推廣宣導計畫-子計畫2(四) 綠建築扎根教育
(十七)以ISO 7235規範進行R1消音箱實驗設備性能檢核驗證研究

參、未來擬規劃之研究課題說明

本所108至111年「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旨為積極發展符合台灣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與生態環境之綠建築科技與技術,同時整合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理念,帶動綠建築創新循環產業模式與技術發展,俾達國土永續建設之整體政策目標。次目標分述如下:

一、建構綠建築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環境基礎,研發創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綠建築環境科技,與減緩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建築節能科技。

二、以本土化氣候條件與生態體系,建立以綠建築為基礎的永續都市,發展邁向生態城市之都市綠資源資料庫,以研擬未來氣候與都市環境變遷之調適措施。

三、持續深化建築產業創新技術,導入循環經濟之理念,健全我國綠建築技術發展,整合建築專業實驗研究設施,進行創新循環建築材料與技術之研發,以達到建築永續發展與循環利用之目標。

四、擴大創新循環綠建築節能科技與二氧化碳減量技術之研發,將相關研究成果法制化,加強宣導並應用於實務,以提升綠建築產業發展, 建立優良之永續環境品質。

肆、研究成果之預期績效說明

茲分別從民生社會發展、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環境永續及經濟效益等4個面向綜合說明前期計畫執行績效如下:

一、民生社會發展之施政效益-形成綠建築政策與相關法規,帶動市場機制,普及教育宣導。

(一)健全綠建築政策相關法規;
(二)賡續推動公有建築物綠建築設計管制,擴大綠建築標章實施範圍;
(三)建立並推廣綠建材標章制度;
(四)推動既有建築物綠建築改造工程;
(五)普及綠建築概念,提升居住環境品質。

二、科技基礎研究與整合創新效益-厚植本土綠建築學術研究能力,促進國際接軌。

(一)學術成就;
(二)實驗研究與創新技術發展;
(三)國際合作交流效益。

三、環境永續效益-推動新建建築物採行綠建築設計,新增綠建築部分可衍生可觀之節水節電效益,以打造低碳環保健康之綠建築,邁向永續發展。

四、經濟效益-發揮綠建築經濟效益,轉型綠色科技發展。

 (2018-04-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