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法規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BUILDINGFOCUS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民國100年起) 


113年試題

一、近年因為氣候變遷影響甚鉅,大型天然災害頻傳,進而影響民眾生活及財產,為能使民眾快速恢復正常生活,災後復原重建觀念頗為重要,請試申論「災害復原重建」的意涵,且依「災害防救法」規定,詳述地方政府實施災後復原重建時,應實施那些事項?(20 分) 

二、按都市計畫法規定,都市計畫經發布實施後,不得隨時任意變更,惟應定期辦理通盤檢討作業,請試申論理由為何?又於何種情況,應即辦理通盤檢討?同時,對於學校用地之檢討標準及原則為何?請詳述之。 (30 分) 

三、「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自 106 年制訂迄今已逾 7 年,以內政部 113 年統計之數據,似乎已成為各縣市政府推動更新改建之主力,其適用基地範圍為何?請詳述之。另為能有效協助整合,也於 112 年 12 月 6 日公布修訂公有財產應參與重建之規定,並載明排除要件,請分述法規目的及排除要件為何?並試申論分析與「都市更新條例」之條件差異及對都市發展的優缺點。(30 分) 

四、文化立國為我國之重要政策,現訂有文化資產保存法,針對不同類型之文化資產進行維護,其中部分有形之文化資產得透過「容積移轉」方式協助保存,請詳述那些類別之有形文化資產可以辦理「容積移轉」及其本質與相關規定(可移出量、接受基地上限及計算公式)為何?請列點詳述之。(20 分)


112年試題

一、依「國土計畫法」之規定,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擬訂計畫之機關應視實際發展情況,定期通盤檢討,並作必要之變更,但政府興辦國防、重大之公共設施或公用事業計畫,得適時檢討變更之。請問,何謂「重大 之公共設施或公用事業計畫」?試申論之。(25 分) 

二、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應遵循之基本原則為何?學校用地之多目標使用,得包含那些項目?(25 分) 

三、試論「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作業要點」之訂定理由為何?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那些情形得逕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辦理,免受「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作業要點」之限制?(25 分) 

四、依「農村再生條例」及其子法之規定,農村活化再生之推動原則為何?何謂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應包含那些內容?(25分)


111年試題

一、國土計畫法中規定直轄市、縣(市)之成長管理計畫內容應包括那些項目?成長管理理念演進概略可分為那四個時期?當前我國直轄市、縣 (市)國土規劃有關成長管理作為推動到那個階段?試申論之。(25 分)

二、國土計畫法對於原依區域計畫法所劃定之鄉村區,在什麼條件下會被國土計畫調整劃定為何種分區分類?其理由為何?(25 分)

三、辦理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和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時,對於生態都市之發展策略和規劃原則各有何規定?從永續城鄉規劃的觀點而言,尚應包括那些面向?(25 分)

四、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對於工業區檢討方面有何相關規定? 國土計畫法對於原依區域計畫法所劃定的工業區有何新的處置?全國國土計畫對於製造業用地的產業需求規定如何?國土計畫與都市計畫所劃設之產業用地如果存在競合或衝突問題的時候,應從那些面向去思考?(25 分)


110年試題

一、假設今有一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計畫,擬申請擴大或變更都市計畫。 請依據「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作業要點」規定,詳述申請書內容如何進行區位與規模之分析?(25 分)

二、國家因應興辦公益事業之需要,需徵收私有土地及其土地改良物。依據 「土地徵收條例」有關補償徵收私有土地及其土地改良物之相關規定,請詳述說明被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應發給補償費之內容與補償標準。 (25 分)

三、為因應都市環境變遷及經濟發展需要,假設今有某都市計畫區內之一處老舊廠房工業區擬申請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以活化再利用。請說明申請人申請變更工業區時,於主要計畫核定前,應同意那些事項並納入計畫書?而其工業區變更有那些開發方式?(25 分)

四、「國土計畫法」係以確保國家永續發展及提升環境品質為目的,請詳述那些地區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劃定為國土復育促進地區?並請說明對於已被劃定為國土復育促進地區之開發行為、既有聚落或建築設施之管 理措施為何?(25 分)


109年試題

一、都市更新條例施行細則規定之公聽會辦理程序為何?試詳述之。(25 分)

二、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對於行政法人興辦老人活動設施、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公共托育設施及社會住宅使用之非公有土地,有何獎勵規定?試說明之。(25 分)

三、於非都市土地開發工業區,依「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之規定,工業區內之道路系統及人行道系統應依那些原則留設?(25 分)

四、市地重劃區內抵費地處理所得價款,除抵付重劃負擔總費用外,剩餘留供重劃區內增加建設、管理、維護之費用,依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規定,應指定行庫按重劃區分別設立專戶儲存支用,該專戶運用之範圍為何?試說明之。(25 分)


108年試題

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業經常需考量在地型災害潛勢風險,以避免極端氣候變遷的城鄉發展衝擊。請試述「災害防救法」對“災害”的定義。(15 分)又,何謂「災害防救計畫」?(10 分)

二、都市更新單元內之土地及建築物,依「都市更新條例」規定,在何等情況下可以減免稅捐。(25 分)

三、依「大眾捷運法」之規範,請試述「大眾捷運系統規劃報告書」內容,應包含的事項?(25 分)

四、依「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使用審議規範」條文,請說明農業區變更為住宅區使用時, 其應劃設及提供的相關公共設施和公用設備用地與代用地(含附帶條件)等規定。(25 分)


107年試題

一、「國土計畫法施行細則」第 6 條的內容是有關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應載明的事項,內容涵蓋計畫年期、基本調查、直轄市、縣(市)空間發展及成長管理計畫與部門空間發展計畫等。請詳述該施行細則第 6 條所規定的應載明事項。(25 分)

二、依「都市計畫法」第 77 條的規定,地方政府及鄉、鎮、縣轄市公所為實施都市計畫所需經費可透過七種方式來籌措。請舉例申論地方政府及鄉、鎮、縣轄市公所在實際採用這七種籌措方式時所面臨的課題。(25 分)

三、根據「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第 17 點的規定,基地開發時應 於基地內劃設必要之保育區,以維持基地自然淨化空氣、涵養水源、平衡生態之功能。請依該規定,試舉例詳述基地內劃設保育區時應遵循之原則。(25 分)

四、政府在評估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可行性時,必須優先進行法律層次多方面的可行性評估。請以臺灣實際個案為例,申論其進行法律相關可行性評估時,可能必須面對的相關法律議題。(25 分)


106年試題

一、依據「國土計畫法」之規定,申請人在符合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使用原則下, 從事一定規模以上或性質特殊之土地使用時,可申請使用許可。請詳述申請人於申請許可時應檢具那些書圖文件,主管機關審議申請使用許可案件時應考量那些條件,以及申請人於主管機關核發使用許可後,應先行完成那些事項,始得依據經許可的使用計畫進行後續的使用。(25 分)

二、請詳述目前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所面臨的問題,以及依據「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檢討變更作業原則」,地方政府可採取那些配套措施以落實都市計畫實施之受益者負擔之公平原則。(25 分)

三、「文化資產保存法」係以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為目的,請詳述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規定的文化資產項目及其內容。(25 分)

四、依據「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之規定,請詳述申請開發基地位於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區域計畫景觀道路行經範圍內,以及河川新生地範圍者,應符合那些規定?(25 分)


105年試題

一、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社經脆弱性(socio-economic vulnerabilities),檢視臺灣城鎮相關土地使用之各項法規種類,前述有何項是涉及災害潛勢預防及規定,並能立即做計畫內容之變更與修正?請申論該項法規內容。(25 分)

二、試以現行法規內容規範討論,農業用地依法變更為非農業用地後,其相關稅則的課徵或免除等規定為何?請詳述之。(25 分)

三、近年中央與地方政府為減少災害發生或防止災害的擴大不遺餘力,按《災害防救法》規定,請申論各級政府平時應依權責實施那些減災事項?(25 分)

四、辦理主要計畫與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時,應視實際需要擬定那些「生態都市」規劃發展策略與原則,以呼應全球盛行之韌性永續城市(resilient sustainable cities)概念? (25 分)


104年試題

一、我國區域計畫為當前國土空間最高指導計畫,請說明依據現行區域計畫法規定,何 種地區應擬定區域計畫?並說明依照 102 年 10 月內政部公告之全國區域計畫內容, 未來區域計畫的計畫目標應包括那些?(25 分)

二、回應全球氣候變遷與建構韌性城鄉為近年來國土空間計畫的主要議題,試說明在都市計畫制定、通盤檢討以及災害防救等相關法令規定中,對於災害防救以及生態永續如何回應?(25 分)

三、都市更新為都市計畫的開發工具之一,近年來更是國內外許多城市發展的主開發策略,試說明依照都市計畫法,舊市區的更新計畫劃定原則與處理方式有那幾種?並依照都市更新條例規定,說明都市更新權利變換的實施方式、實施費用負擔、分配方式等內容。(25 分)

四、「土地徵收」為政府對土地私有所有權取得之最終手段,請論述土地徵收對人民財 產權的剝奪是否與憲法第143條等條文內容有所牴觸?同時論述民國 101 年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後,對於實施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評估的相關內容。(25 分)


103年試題

一、都市更新條例及其子法對於訊息公告及民眾參與有何主要規定?請說明之。(25 分)

二、都市計畫於法定容積以外增加之容積種類繁多。雖個別獎勵皆訂有上限,如無總量累計上限之規定,易影響環境品質。請說明現行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對於都市計畫法定容積放寬建築容積額度之總量累計上限之規定。(25 分)

三、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非屬開發利用之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劃定或檢討變更,應依區域計畫法之規定,報經上級主管機關核定。但使用分區有何種情形者, 得委辦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25 分)

四、依現行「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對於以集村方式興建農舍者有何規定?請分析之。(25 分)


102年試題

一、由於經濟發展轉型的影響,臺灣傳統產業紛紛外移,導致都市計畫工業區土地面臨閒置或轉型的壓力,中央政府乃有放寬一般商業設施有條件的容許於工業區使用之規定。請你從產業結構及相關法令面向,探討此放寬一般商業設施政策對於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之影響為何?為維護都市之健全發展,請問你對於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有何建議?(25 分)

二、請問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後,於何種情況下應即辦理通盤檢討?又於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對於遊憩設施用地之檢討基準有何規定?(25 分)

三、臺灣地區受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及地質的影響,經常發生颱風、豪雨、地震、乾旱等異常氣象之災害。為了減輕災害損失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根據「災害防救法」之規定,請問各級政府應依權責實施那些災害應變措施?(25 分)

四、依據「土地徵收條例」之規定,為確保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私人財產及增進公共利益,請問需用土地人興辦公益事業,有關其勘選用地與範圍之規定為何?又需用土地人興辦事業徵收土地時,應綜合評估分析興辦事業之公益性與必要性的評估因素為何?(25 分)


101年試題

一、都市計畫之實施與建築管理息息相關,試問為強化都市計畫與建築管理之法制聯繫關係,都市計畫法對於建築管理有那些重要明文規範?試說明之。(30 分)

二、區域計畫法為因應民間非都市土地開發之需要,得依規定許可開發。試問開發許可的要件及開發計畫所應包括之內容何在?試說明之。(20 分)

三、都市計畫法關於公共設施定有專章規範,試問都市計畫公共設施有關的法定類型有那些?又對於規劃配置以及土地使用的管理規範重點何在?試說明之。(25 分)

四、都市計畫發布實施以後,非依法律規定不得任意變更。都市計畫法規定的都市計畫變更有那兩種主要的變更方式,其辦理的法律要件為何?這兩種都市計畫變更的實施,對都市發展衝擊的優缺點何在?試說明之。(25 分)


100年試題

一、法律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國憲法明文規定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然而都市計畫為了改善地區居民生活環境,卻經常限制或改變人民既有的財產或其分配。請問我國都市計畫法及相關法律對於都市計畫影響人民既有財產或其分配時,對人民財產權保障的具體作法有那些?請舉例說明並闡述之。(25 分)

二、根據我國都市更新條例中關於權利變換的規定,以及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實施辦法之規定,都市更新若採用權利變換,權利關係人包括那些類型?又,都市更新前與後的權利變換原則為何?請分別說明之。(25 分)

三、何謂「土地開發影響費」?我國現行的土地開發影響費之徵收包括那些項目?又, 其課徵額度之計費考量要素為何?請分別敘述或說明之。(25 分)

四、我國早期有七個區域計畫,現行則有北、中、南與東四個區域計畫。目前某些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亦開始推動其區域計畫,倘若皆依規定完成審議程序且公告實施,則部分的土地將會出現「不同層級的區域計畫同時管理(或管制)同一塊土地」的狀況。請問這種不同的區域計畫重疊管理(或管制)同一塊土地的狀況,是否符合我國區域計畫法之相關規定?請闡述說明之。(25 分)



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都市交通計畫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BUILDINGFOCUS: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民國100年起) 


113年試題

一、旅次發生(Trip Generation)是以交通分區的社會經濟、區位與土地使用 等特性估計進入或離開該區的總旅次數,是運輸規劃的重要步驟,其中類目分析法(Category Analysis)係有效且節省經費的方法。目前已知下列資料,請以類目分析法預測 A 區、B 區及 C 區二十年後旅次吸引數。 (25 分) 

二、行人流(pedestrian flow)是許多交通設施於設計及現況評估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若欲從客觀角度進行人行需求之評估,可以行人交通設施服務水準加以評定。請依行人步行時感受的差異性,列舉水平步道的服務水準分級,並說明其分級之涵義。(25 分) 

三、交通寧靜區係指劃設某區域範圍內之道路採用寧靜式交通策略,以減少穿越性交通及降低行車速率,降低機動車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改善該範圍內道路使用環境。請列舉交通寧靜區之規劃原則,並列舉交通工程實務中可採用之策略。(25 分) 

四、交通影響衝擊評估係評估新增交通量對基地範圍內路段或路口之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及改善之效果,其基本精神架構不脫離傳統都市運輸規劃方法範疇。請分別說明交通影響衝擊評估與傳統都市運輸規劃方法在「基本特性」、「土地使用」及「運輸系統」層面上之特性(各方法各層面請分別說明至少 3 項特性)。(25 分)


112年試題

一、隨著都市發展的演進,有專家提出「15分鐘城市(15-minute city)」的理 念;也有人稱之為「20分鐘城市」,惟其基本理念相同。但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對該城市發展理念也有所評論。請試述何謂「15分鐘城市」並說明交通計畫應如何配合其城市建設。(25 分) 

二、請說明如何進行都市道路容量與服務水準分析。(25 分) 

三、都會城市為爭取捷運建設,例如興建 MRT(Mass Rapid Transit)系統或 LRT(Light Rail Transit)系統,因而需於興建前進行該建設之效益評估。 請舉例並列點說明捷運建設效益評估的項目與內容。(25 分) 

四、程序性運輸需求分析的首要工作為旅次產生(trip generation)。請舉例說明如何預測旅次產生的作業程序。(25 分)


111年試題

一、交通部近來針對偏鄉地區積極推廣 DRTS(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以改善偏鄉居民交通之可及性。請說明目前推動 DRTS 之成效,以及面臨之困難與挑戰。(25 分)

二、為了能有效整合公共運輸與共享運具,交通部近年來參考國外案例,積極推動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請詳述目前推動MaaS之成效,以及面臨之困難與挑戰。(25 分)

三、目前自動駕駛技術日趨成熟,請評估未來自動駕駛普及後,對於道路安全、幾何設計、道路容量、服務水準等方面之衝擊,並分析目前實務方面仍待克服之困境。(25 分)

四、請詳述運輸需求預測之總計需求模式(Aggregate Demand Model),以及個體需求模式(Discrete Choice Model),在資料蒐集、模式校估、預測能力,以及計算重要指標(如需求彈性,評估時間價值)方面之差異。 (25 分)


110年試題

一、臺灣諸多縣市現正推動市區鐵路立體化的建設。在計畫擬定的過程中, 需要舉辦公聽會以說明興辦事業計畫的內容及計畫的公益性。請問市區鐵路立體化的公益性,包含那些項目?並說明各項目的內容。(25 分)

二、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主張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TOD)的都市發展模式。而TOD發展模式須考慮都市特徵之5D要素。何謂 5D 要素?請詳加說明之。(25 分)

三、臺灣已步入高齡社會,建置高齡友善的大眾運輸系統是都市空間規劃所應關注的議題。請依高齡者的生理及心理特性,敘述高齡者所需之大眾運輸需求服務水準的評估項目,並列項說明之。(25 分)

四、興建都會大眾捷運系統,需要依據都會區未來發展,進行路線、路廊、 路網搭乘之運量潛在需求分析。請說明預測運量潛在需求分析的作業程序。(25 分)


109年試題

一、從交通規劃/政策的角度來看,若以採取下列方式處理都市交通問題的相對優點及限制為何?(例如需付出的經濟成本、政治上的可行性等)(25分) 

(一)擴充(expansion)運輸設施容量

(二)對土地使用及運輸系統發展之介入(intervention) 

(三)擬定鼓勵個人旅行行為改變的政策(policy)

二、 試比較緊密城市(Compact City)與都市蔓延(Urban Sprawl)之二種發展 型態,對於都市交通的規劃、設計及影響為何?並請舉例說明之。(25 分) 


108年試題

一、程序性運輸需求分析主要分為四個步驟,以及前置的分析及預測。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敘述程序性運輸需求分析的前置分析內容。(5 分)

(二)請敘述程序性運輸需求分析四個步驟中,各步驟的分析目的。(20 分)

二、在評估市區號誌化路口之服務水準時,可以利用流量/容量比(V/C Ratio)來當績效指標,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何謂流量/容量比?(10 分)

(二)以流量/容量比來估計服務水準時有何缺點?(10 分)

(三)以流量/容量比來估計服務水準的使用時機為何?(5 分)

三、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間之互動關係非常密切,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繪出土地使用與運輸系統互動之循環關係圖。(15 分)

(二)請就上開關係圖中敘述各重要影響因素間之關係。(10 分)

四、價值(value)、目標(goal)、標的(objective)及準則(criteria)是用以發展及評估各種可能方案的一套體系,使評估者得以衡量各方案的達成程度。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敘述價值、目標、標的及準則的定義。(16 分)

(二)今若有一標的為「減少路網擁擠」,請為此標的設定評估準則。(9 分)


107年試題

一、請說明如何將家庭訪問調查得到的 O-D 資料轉換成為 P-A 資料。若,某地區分成四個交通分區,住甲、乙、丙、丁、戊五人,某天的活動如下:

  甲:從 1 區家中出發→ 3 區工作→ 2 區購物→回家

  乙:從 1 區家中出發→ 3 區工作→回家

  丙:從 1 區家中出發→ 2 區工作→ 4 區訪友→ 2 區購物→回家

  丁:從 4 區家中出發→ 3 區工作→ 2 區購物→回家

  戊:從 4 區家中出發→ 2 區工作→回家

 試求該研究地區的 O-D 表及 P-A 表。(25 分)

二、Wardrop(1952)提出交通路網均衡兩大原則為何?又,Dail(1971)所提出的多重路徑指派方法,其基本假設又是如何?(25 分)

三、請說明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與設計應該注意之事項。(25 分)

四、請說明綠運輸政策的政策目標,並就其中如何落實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之策略規劃進一步闡述。(25 分)


106年試題

一、請加以論述都市交通問題如何界定?交通及運輸問題之本質及特性各為何?都市交通問題的成因有那些?(25 分)

二、都市發展常結合都市土地使用與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規劃理念進行規劃,試論述 TOD 在都市運輸系統上帶來的潛在效益有那些?並說明 TOD 規劃設計之重要關鍵與原則為何?(25 分)

三、都市停車為現代都市生活之一大問題,試述停車場設計時,對停車問題之基本認知為何?停車問題之研究與調查項目為何?並敘述停車場設計應考慮之因素包含那些?(25 分)

四、請說明運輸系統管理(TSM)之意義及特性。請列舉八項以運輸手段解決運輸問題之運輸系統管理之方案,並請說明個別方案之特性。(25 分)


105年試題


三、請說明「生活化道路」之意涵,(10 分)及建立生活化道路之措施。(15 分)

四、請說明「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s, DRTS)」之意涵, (15 分)並說明 DRTS 通常會應用到那些智慧型運輸系統的使用者服務項目(請舉出兩項)。(10 分)


104年試題

一、公車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 BRT)近年來在國內廣受重視,請說明公車捷運系統及其特性。(25 分)

二、交通分區的區劃係屬交通運輸規劃時的重要工作項目,請說明進行交通分區劃分的目的和原則。(25 分)

三、基於規劃、修建和養護等目的,通常會針對公路進行分類,請說明臺灣地區現行對於所謂公路的定義範疇和劃分種類。(25 分)

四、交通運輸計畫是都市計畫的重要內容,請說明交通運輸需求的特性,以及從都市規劃的觀點來說,為何通常無法應用純粹的交通手段解決交通問題,而須與其他規劃手段結合運用,並請舉例說明。(25 分)


103年試題


三、關於都市道路系統「功能分類(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請回答以下問題:

(一)功能分類主要是以那些因素進行區分?常見的功能分類等級是什麼?(17 分)

(二)公車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 BRT)路線適合規劃在那類道路上?BRT 通常會應用到那些智慧型運輸系統的使用者服務項目(請舉出兩項)?(8 分)

四、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是目前重要的運輸需求管理策略之一,請說明它的意義以及重要的空間規劃原則。(25 分)


102年試題

一、個體需求模式是交通運輸規劃的重要方法,請詳述個體需求模式基本原理和特性。 (25 分)

二、政府目前要求相關大眾捷運系統之建設必須考慮自償率問題,請舉例詳論可以用為提高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自償率之作法。(25 分)

三、請舉例詳論都市運輸系統管理之目的及其實務上可應用之策略。(25 分)

四、快速道路網的建構是解決都會區交通的重要建設,請舉例詳述規劃快速道路網時應考慮的各種因素。(25 分)


101年試題

一、都市運輸建設,例如新建或拓寬道路,經常產生「誘發性旅運需求(induced travel demand)」,亦即因為這個運輸建設而誘發的新的旅運需求,短期的誘發需求主要來自其他運輸設施使用者的移轉,長期的誘發需求主要來自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間的循環作用關係。請繪圖說明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間的循環作用關係,並據此解釋長期的誘發性旅運需求發生的原因。(25 分)

二、假設你為了決定一段新闢都市計畫道路的寬度,必須估計該路段單方向尖峰15 分鐘之「需求流率(符號:q;單位:pcu/小時)」,若已知以下條件:設計年平均每日流量(符號:ADT)=20,000 pcu,設計小時流量係數(符號:K)=0.10,車流之方向分布係數(符號:D)= 0.6,尖峰小時係數(符號:PHF)=0.86。請你估計 q,並解釋 PHF(peak hour factor)的意義。(25 分)

三、請說明市區自行車道的常見型式,以及規劃市區自行車道路線與設施時應注意的重 要規劃原則。(25 分)

四、請分別解釋「運輸系統管理(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 TSM)」與「運輸需求管理(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TDM)」的意義。並請說明 TSM 與 TDM 二者之間的差異。另外,請以提升大眾運輸系統的服務或使用為目的,分別就 TSM 與 TDM 各舉出一項具體的管理策略或措施。(25 分)


100年試題

一、執行公車優先對策時,必須與道路一般交通做協調。試就專用設施、營運管理、交通控制以及執法等不同層面,說明落實公車優先之具體作法。(25 分)

二、規劃步行交通時,應從人的意願與外在條件的相互作用來考量。試從步行環境與用路人生理、心理等面向,說明提高步行意願的具體策略。(25 分)

三、請說明各類交通轉乘設施及場站之規劃內容與重要原則。(25 分)

四、請基於城市永續發展之理念,說明多元整合運輸系統之內涵。(25 分)




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計畫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BUILDINGFOCUS: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民國100年起) 


113年試題

一、由於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的衝擊,如何降低災害風險,乃土地使用計畫之要務。故請說明災害風險的組成要素為何?如何評估災害風險?如欲將災害風險評估納入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規劃程序,又應如何辦理? (25 分) 

二、請詳細說明國土保育地區劃設原則為何?在國土保育地區以外之其他國土功能分區,如有符合國土保育地區之劃設原則者,應如何管制?如有土地開發,從事一定規模以上或性質特殊之土地使用,應如何處理方能進行開發?如該土地開發跨國土保育與海洋資源地區,主管機關又應如何處理?(25 分) 

三、請依現行法令,詳細說明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可能財源籌措方式。此等財源籌措方式,與國土永續發展基金的財源有何差異?如都市計畫配合區段徵收推動,則其公共設施用地又可如何取得?(25 分) 

四、都市更新實施權利變換時,權利變換範圍內,那些公共使用之用地,可列入共同負擔?其負擔方式與負擔內容為何?權利變換範圍內之土地所有權人,如何計算其負擔比率?另更新地區範圍內,如有公共設施保留地得如何處理?(25 分)


112年試題

一、根據都市計畫法之規定,都市計畫地區公共設施用地應如何配置?請試述在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發展趨勢下,可能會產生的議題與因應方法。(25 分) 

二、為實現 2050 淨零排放目標,臺灣各部門陸續提出淨零策略與行動方案, 請從綜效(Synergy)與權衡(Trade-off)的角度,舉例詳述目前淨零策略與行動方案對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計畫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的影響。 (25 分) 

三、民眾參與在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計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請以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為例,詳述民眾參與的時機與方式。(25 分) 

四、近年來大眾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已形成趨勢,請試述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因應該發展模式的可能調整做法。(25 分)


111年試題

一、請以臺灣地區某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為例,詳論其土地使用規劃過程中應該秉持的基本規劃原則。(25 分)

二、都市更新先期規劃係政府為推動都市更新政策規劃及因應地區特性所擬訂之整體發展計畫,主要規劃內容包括:基本資料調查、更新構想與定位、實質再發展計畫及更新整體開發策略……等部分。請針對「基本資料調查」部分,舉例詳論其規劃過程中應有的基本工作內容與作業方法。(25 分)

三、受到少子化、人口流失或人口重分布的影響,部分地區已經面臨國民中小學……等諸多公共設施低度利用甚至閒置的課題。為了改善低度利用或閒置設施的狀況,引進民間資源參與這類公共設施的再發展計畫,也就常成為政府機關單位考量的選項之一。如果低度利用或閒置公共設施 的再發展計畫擬引進民間資源參與投資建設時,請舉例詳論規劃師如何評估其引進民間參與的可行性。(25 分)

四、新訂或檢討都市公共設施計畫時,除了依法參考「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中有關「公共設施用地之檢討基準」之規定外,更有效率地提供都市公共設施,也是規劃師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之一。請由公共經濟學的觀點,舉例論述有效率地提供公共設施的理論基礎及其可相配合的實務操作方法。(25 分)


110年試題

一、臺灣人口總數於2020年出現重大改變,該年度死亡人數首次大於出生人數,人口負成長現象逐漸明顯,也將對整體規劃環境帶來重大衝擊。 試問,截至2021年10月,臺北市、臺中市及高雄市戶籍人口成長趨勢各為何?又在此人口成長趨勢下,三個都市的計畫人口數及空間成長管理政策是否有明顯差異之處?請分別論述並比較之。(25 分)

二、根據都市計畫法第48條規定,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方式包括那三種方法?又同法第83條之1及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規定,容積移轉之送出基地以那幾類土地為限?試詳論以上幾類土地中,那一類被應用程度最低,理由為何?(25 分)

三、請詳論國土計畫法第20條,各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劃設原則。又新訂及擴大都市計畫案件,在國土計劃框架下,未來將以納入何種功能分區為限?根據各縣市已經通過的縣市國土計畫,這些新訂及擴大都市計畫區暫時以何種功能分區匡列之?主要理由為何?(25 分)

四、請問COP26全球氣候高峰會之主要目標為何?請詳列今年會議的主要工作項目,並闡述該工作目標對臺灣地區土地使用領域會有何影響? (25 分)


109年試題

一、「人口分析」常係土地使用規劃作業基礎,請問「計畫人口」、「現況人口」及「活動人口」在規劃應用之異同?並請說明如何進行「活動人口」推估?(25分) 

二、近年各縣市推動「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對公共設施保留地問題予以處理。請問公共設施檢討處理樣態,可能有那些方式?(25分) 

三、都市建設方式有不同發展方式,請列舉不同開發方式,並說明各優缺點及改善方式。(25分) 

四、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極端降雨之挑戰,近年亦積極推動水土整合、跨域合作來因應。請說明在不同(大、中、小)空間尺度下,跨域合作之土地使用規劃構想。(25分)


108年試題

一、為維護都市發展之生活機能需要,在都市計畫區劃設公共設施,但卻存在長期未予徵收,因而成為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問題。請就臺灣都市計劃之實務背景,分析其形 成原因。(25 分)

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中,必須明訂各種管制項目與管制標準,其訂定又必須考量各都市發展的特性、目標以及都市計畫的內容。請說明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劃作業的流程。(25 分)

三、如何評量都市公共設施的服務水準?請以都市之社區公園為例,說明其評量方式。 (25 分)

四、政府部門於辦理公共建設計畫之規劃階段,應進行可行性研究,其中包含經濟效益分析及財務效益分析。請問此兩種分析之定義與評估內容上,有何差異?(25 分)


107年試題

一、都市規劃開發常會依照發展情形與需要,考量採行整體規劃開發(如區段徵收)或採行開發許可方式,請分別申論採行上述規劃開發與開發許可方式的目的、時機與條件。(25 分)

二、臺灣地區的總人口數已逐漸穩定並趨向負成長,請申論未來進行都市規劃時,作為一個規劃師應該考量的目標、課題與發展策略。(25 分)

三、都市居住人口密度影響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規劃,請申論在一塊固定範圍面積的基地上,進行城市規劃時,都市計畫人口密度與土地使用規劃及公共設施規劃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25 分)

四、都市計畫土地開發時,為取得公共設施用地,會針對不同需要,以自願回饋負擔土地及發展權移轉方式辦理,請申論採行上述兩種方式的時機、困境與因應對策。(25 分)


106年試題

一、國土計畫之實施與推動是我國計畫體系上之重大變革,對未來土地使用計畫之體制將產生重大影響,試就你所知,現行已公告之全國國土計畫(草案)內容所採用之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劃設原則為何?請詳細說明之。(25 分)

二、民國106年公布之「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適用之範圍包含那些?有那些獎勵及配套措施?其對現行之都市計畫、都市更新、文化資產保護機制是否會產生衝擊或競合?請詳細說明之。(25 分)

三、都市計畫之土地開發常運用區段徵收作為整體開發之途徑,但這兩者間之連繫配合 是否合宜,對都市計畫的完整性及被徵收土地之土地所有權人權益均深具影響,請問在現行機制下,都市計畫程序與區段徵收計畫存在著什麼課題?兩者間宜如何協調運作?請詳細說明你的看法。(25 分)

四、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之趨勢,傳統之土地使用規劃應融入適當的調適思維,尤其在脆弱度評估、韌性評估、土地開發策略等方面,請以跨領域之角度,詳述土地使用計畫可有什麼調適性之策略,以補充現行之土地使用計畫之內容?(25 分)


105年試題

一、近代土地使用規劃對於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的參與,日益受到重視,試以策略空間規劃(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的作法,說明規劃過程的公共參與如何運作。 (25 分)

二、土地使用計畫中的發展管理計畫(或稱成長管理計畫),目的為確保實質空間計畫得以確實執行,試說明在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中應包含的發展管理計畫內容。 (25 分)

三、試說明在計畫方案的設計階段,如何應用當前發展迅速的規劃支援相關工具的輔助,提高方案內容的可行性與溝通性。(25 分)

四、對於設施需求的掌握是公共設施規劃的基礎,試說明公共設施需求的類型與特性,以及需求估計的方法。(25 分)


104年試題

一、請從「仕紳化衝突」(gentrification conflict)的角度,檢討都市更新規劃可能存在的問題。(25 分)

二、請問以「趨勢外推法」進行土地使用人口預測時,可能存在那些分析的課題?請說明其他的人口預測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特性。(25 分)

三、臺灣部分地區存在淹水課題,請問在進行土地使用規劃時,應考量那些因應之規劃構想與內容?(25 分)

四、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計畫研擬後,如何進行計畫品質評估?請列舉評估準則並說明之。(25 分)


103年試題

一、都市成長需要有基盤設施(infrastructure)提供都市機能。請說明什麼是都市基盤設施?並請以臺灣之都市為例,說明該都市最應加強的基盤設施為何?(25 分)

二、依都市成長管理的思維,為進行土地使用之總量管制,需進行容受力分析(capacity analysis)。請說明容受力分析的方法有那些?(25 分)

三、目前臺灣之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正在進行「區域計畫」之擬定。參酌「國土計畫法」(草案)的精神,將各區域內的土地指定不同等級的環境敏感地。請說明環境敏感地包含那些類項?而各類項的內容為何?(25 分)

四、都市土地使用與人口活動有密切的關係,在已知都市的人口總量(以「人」為單位)及都市內各分區單元(例如行政村里分區),如何將總人口分派到都市內各分區 單元,並得到各分區單元的住宅土地需求量(以「公頃」為單位)?請舉一種分派方法為例,繪製分派作業流程圖,並詳細說明之。(25 分)


102年試題

一、在土地使用賽局中,不同利益團體對於土地使用價值常存在著觀點不一的現象,請問對於土地使用價值觀,一般可分為那幾種?其不同土地使用價值觀之合縱連橫關係又為何?(15 分)

二、當都市發展面臨人口成長趨緩、公共設施保留地多及開闢率低等情境下,請問您在此類都市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業中,應如何進行公共設施檢討規劃?請研擬規劃作業之主要事項與內容,並列點說明之。(25 分)

三、請問您認為臺灣過去都市規劃過程「民眾參與」的問題有那些?請舉一實際案例詳細說明之。(15 分)

四、臺灣許多都市的發展,在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劃設為商業區的土地,實際上卻為住宅使用。請問您認為此種現象之原因為何?作為都市規劃者,您認為有無改善之必要? 如果需要改善,可能改善方法為何?(25 分)

五、土地使用計畫是協調都市發展與環境永續關係的重要工作,請問如何進行土地使用方案對於環境永續的計畫評估?請就此計畫評估之要項與內容,列點詳細說明之。 (20 分)


101年試題

一、人口推估預測為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規劃之主要依據,而各都市計畫區因人口成長程度不一,使用之人口預測方法也不盡相同。請對於人口快速成長、人口遲緩成長及人口衰退地區,各列舉一種合適之人口推估預測方法並說明其運算公式。(25 分)

二、公共設施計畫為維護與提昇生活環境品質之基礎,然而目前臺灣各都市計畫區之公共設施,尤其是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遊樂場等五項開放空間開闢率低,請討論其原因及改善之策略。(25 分)

三、假設目前有一處位於都市計畫區 100 公頃之農業區擬變更為住宅區,試提出可能之整體開發方式,並說明採用該開發方式之主要變更程序,又依目前法制可能面臨之問題為何?(25 分)

四、在土地使用計畫中,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都市設計之主要目的及功能為何?有何異同?(25 分)


100年試題

一、在都市計畫之擬定或通盤檢討之前,必須進行土地使用調查,以了解計畫區內的土地特性。請分類說明土地使用調查的項目。(25 分)

二、在都市開發之實務作業中,經常會有為了增加開發基地之容積率,而進行容積獎勵(如都市更新)或容積移轉。請從理論上分析,增加(或放寬)基地容積率在土地使用上應有的使用管制。可以從土地之容受力及其對鄰里環境之外部性(externality) 加以解析。(25 分)

三、在預測產業用地需求時,常會使用經濟基礎分析法(Economic-base Analysis)。請說明該分析方法的基礎理論與操作步驟。(25 分)

四、臺灣地區的都市土地使用管制採混合使用,也就是住宅區允許某些程度的商業使用; 而商業區亦不排除住宅使用,但如何衡量“混合使用"的程度,則尚有許多爭議。 以下公式為衡量指標之一(以某住宅區之街廓為衡量單元): 

其中,I為混合程度指標,A為該街廓之總樓地板面積,而Ck則為第k種非住宅使用的樓地板面積。請評論該公式是否能達到衡量該住宅區街廓之混合程度,並列點說明之。(25 分)




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環境規劃與設計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BUILDINGFOCUS: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民國100年起) 


113年試題

一、為減輕公共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之負面影響,基於生態保育、公民參與 及資訊公開之原則,積極創造優質之環境,政府特訂定「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據以辦理生態檢核相關作業,針對新建公共工程涉及之生態議題與影響,應評估可行及妥適應對生態保育策略之方案。請論述生態保育策略之內容。(25 分) 

二、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全國國土計畫訂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國土防災策略的專章,作為全國空間發展及土地使用之原則性指導。請就都市及鄉村集居地區,說明氣候變遷調適策略。(25 分) 

三、因應全球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的衝擊,都市熱環境已成為今日都市規劃的重要議題。為有效促使都市熱島退燒,請試述公園與綠地的規劃設計應如何回應都市熱環境的需求?(25 分) 

四、在進行土地使用規劃時,除了自然因素的探討之外,也應以人文生態學的觀點建構人文分析時應有之內涵,以瞭解土地使用與自然環境及人文社會之互動。請說明土地使用規劃之人文生態分析工作項目。(25 分)


112年試題

一、環境規劃過程中,常會運用 GIS 軟體來進行疊圖分析。請列舉三種 GIS 軟體的疊圖分析功能,並舉例說明各個功能的適用分析內容與操作指令。(25 分) 

二、為劃設國土保育區,需收集相關公部門所完成的環境敏感地資料。請列舉三項劃設國土保育區第一類可以收集到的環境敏感地資料項目,並說明其資料來源之機關等相關資訊。(25 分) 

三、為達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試舉例說明在都市環境中,有那些規劃與設計手法可以有效減緩都市二氧化碳排放量?(25 分) 

四、請說明水循環的過程,並由水循環的概念說明都市開發對逕流的影響。請再進一步闡述都市環境中,如何透過規劃與設計手法進行暴雨管理, 以分擔在極端氣候事件下排水工程設施的不足?(25 分)


111年試題

一、請分別詳述如次的兩個問題:

請問 2015 年聯合國所宣布的「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何?(10 分)

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區域災變頻繁的狀態下,韌性城市是都市發展從當下延伸到未來相當重要的城市規劃理論,請問對於建立城市的韌性方面需要考量那些層面?(15 分)

二、道路系統之規劃除了應建立清晰的秩序和基地機能外,也須讓使用者有 好觀感及環境意象。基於上述觀點,請舉例論述規劃道路時應有的評估標準為何?(25 分)

三、面對人口日漸老化的城市,規劃師在規劃其高齡者宜居及高可及性的城市環境時,應注意那些規劃面向?如何透過以通用設計理念為基礎,建立高齡友善的城市環境,請說明其規劃理念。(25 分)

四、何謂生態社區?生態社區的規劃目標為何?請試述如何以綠建築規劃理念協助降低建築物及其使用對土地、生態、資源所造成的環境負擔, 並呼應生態社區之精神?(25 分)


110年試題

一、請試述下列各項指標的意義及在環境規劃之應用: (每小題 5 分,共 25 分)

綠覆率(green coverage ratio)

綠視率(visible green ratio)

(三綠地率(green area ratio)

(四綠化量(greening index of green building)

(五綠容積率(green volume ratio)

二、疫情改變了居民生活與活動之模式,也改變了都市型態,請說明後疫情時期,為抑制疫情擴散應採取的都市規劃以及公共建設為何?(25 分)

三、夏季瞬間豪大雨成災,形成局部地區洪氾災害。試說明都市雨洪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調節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或公共建設以緩解都市災害? (25 分)

四、臺灣面臨人口老化及房屋老化等「雙老」現象。為加速都市更新、推動高齡者的長照措施,政府在都市規劃政策得採取那些策略?(25 分)


109年試題

一、試解釋下列各名詞並說明其內涵:(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熱舒適度(Thermal comfort)評估。

綠建築中生態社區評估系統(EEWH-EC)之評估內容包括那些範疇。

(三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內涵為何?並列舉其中五項做說明。

(四生態設計目的及其提供減少環境危機之策略。

二、何謂行人風場?(5 分)如何評估行人風場的舒適度?(5 分)當建築物無法修改其設計時,如何改善風場?(5 分)另外建築物如何配合不同季節之季風進行配置排列?(15 分)

三、土地開發學中,影響整地計畫的因子有那些?(10 分)其中基地坡度如何分析?(10 分)試述整地計畫中對於空間的構思、使用及造型的規劃過程及步驟。(10 分)


108年試題

一、全國國土計畫將國土功能分區之農業發展地區分為五類。其中第一類之特性如下所述: 具優良農業生產環境,或曾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之地區,符合下列條件中之一,且滿足面積規模大於 25 公頃以上與農業生產使用面積比例達 80%以上者;但依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辦理分區檢討變更後之特定農業區,得劃設為本分類土地:

投資重大農業改良設施之地區。

原依區域計畫法劃定之特定專用區仍須供農業使用之土地。

(三農業經營專區、農產專業區、集團產區。

(四養殖漁業生產區。

(五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據地方農業發展需要劃設者。

請說明劃設第一類農業發展地區所需地理圖資以及劃設流程。(25 分)

二、請說明水利法於 107 年 6 月增訂第 7 章有關「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規定」與因應氣候變遷、極端降雨強度增加,所提出的韌性城市(resilient city)觀念之相關性。(25 分)

三、請說明進行空間規劃所需國土利用調查圖的資料來源,以及土地使用的分類系統, 並列舉國土利用調查圖可用來分析的內容。(25 分)

四、請舉例說明空間規劃對減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氣候變遷可以採用的策略。(25 分)


107年試題

一、在進行都市環境規劃設計時,應考量各項都市的「物理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請說明分析要項與內容。(25 分)

二、臺灣許多城市存在洪災的威脅,除透過水利工程治水外,運用環境規劃手段輔助減低洪災,亦為降低洪患的可能途徑之一。請說明有那些具體的環境規劃作法?(25 分)

三、「綠地資源」是都市環境規劃時重要的元素。特別是建構綠色基盤的網絡系統,更具發揮其整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請說明如何進行綠色網絡空間規劃分析?(25 分)

四、「氣候變遷」為當代環境規劃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請以沿海地區為例,說明氣候變遷對其可能的威脅,以及環境規劃時應注意的因應重點。(25 分)


106年試題

一、都市收縮(urban shrinkage)為近代都市空間發展現象之一,請說明都市收縮形成原因?並說明其所產生之影響?試以臺灣都市收縮的狀況舉例說明,以及需要政府介入處理之政策?(25 分)

二、極端氣候影響下造成都市熱島效應愈來愈顯著,為了讓都市熱島降溫,如何以生態方法緩解熱島效應?再者,如何以都市建設規劃手法調解熱島效應?(25 分)

三、為發展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擬應改善那些面向的公共建設,使其具有包容性和可及性的都市環境並能促進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之功能?(25 分)

四、我國現行於都市管理制度以容積為管制或獎勵的措施有那些?為「增進公共利益」之目標,都市更新計畫得依那些原則給予適度之建築容積獎勵?(25 分)


105年試題

一、氣候環境變遷的威脅在臺灣地區造成的衝擊,主要為洪水災害與坡地災害,試述導致淹水之原因,(10 分)及未來氣候變遷可能對洪災的衝擊影響,(15 分)並試述海綿城市之概念及其對防洪之功能。(10 分)

二、美國聯邦政府將受到污染的土地稱為褐地(brownfield),以和綠地(greenfield)區分。 綠色植生污染土地整治技術是一個創新的概念,是以植物和自然兩大主軸,來處理穩定土壤中有害廢棄物、沉積物、及地表水與地下水。試述綠色植生污染整治技術的優點及其功能分類,(15 分)選用綠色植生污染防治之植物種類應做那些評估?(10 分)此技術應用上有那些潛在風險?(10 分)

三、進行環境規劃時,基礎的資料調查包括自然環境資料、人為環境資料、以及綜合前 兩項且據法令要求的環境影響評估的基礎資料調查,試述此三類調查之內涵。(30 分)


104年試題

一、請由行政院核定的「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的八個領域中,選擇其中三個領域, 說明如何透過都市規劃協助該領域調適氣候變遷。(25 分)

註:八個領域: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與產業、 農地及生物多樣性、健康。

二、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包括四類:(一供給(provision);(二調節 (regulating);(三文化(cultural)以及(四支援(supporting)。請以農地為例說明農地具有那些供給、調節與支援的生態系統服務?(25 分)

三、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簡稱 IPCC)的第五次評估報告(AR5)將都市形態(urban form)歸納為四類:密度(density)、土地使用混合性(land use mix)、街廓連接性(connectivity)與可及性(accessibility)。請說明此四類都市形態指標量度大小 (例如密度大或小)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與原因。(25 分)

四、請說明臺灣目前可以蒐集到那些與天然災害相關的圖資?請詳述圖資項目與內容、資料來源機關、比例尺等相關資訊。(25 分)


103年試題

一、環境規劃與設計過程,常常運用 GIS 軟體來進行疊圖分析。請問不同圖層間之疊圖運算方法有那幾種?並請說明各方法之適用特性。(25 分)

二、有關環境規劃分析內容,常常提及「環境敏感地劃設分析」及「土地適宜性分析」。請說明此兩種分析之內容,並比較分析其異同之處?(25 分)

三、人類生活亦為自然生態的一部分,為兼顧人類福祉的需求,同時得以維持生態運作,「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乃為其重要的理念。請問何謂「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那些類別與內容?(25 分)

四、有關國土功能分區劃設中,「農業發展地區」為維持農業發展及糧食安全之需要。 請問劃設「農業發展地區」有那些考量原則?並請研擬劃設分析之準則架構。(25 分)


102年試題

一、城市與鄉村的主要機能分別為何?為建構區域內環境共生的城鄉環境,城市與鄉村應該分別採取那些發展規劃的理念與原則?(25 分)

二、何謂災害回復力(resilience)?其與環境容受力有何關係?為規劃具有災害回復力的耐災城市(resilient city),有那些必要考量的環境面向與指標?(25 分)

三、條件評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與特徵價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皆屬於廣泛被用來評估環境資源價值的一種非市場評價技術。請分別說明這兩種方法的本質、內容與缺點,並比較其評估方式的差異。(25 分)

四、何謂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請就其可適用的環境範圍、原則、途徑與方式,說明如何建構生態補償機制。(25 分)


101年試題

一、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兼顧生態及防災之都會型總合治水之意義為何?流域治理與土地使用管理機制結合之規劃重點為何?(35 分)

二、臺灣目前有關容積之相關法令繁多,目前容積總量除基準容積外,尚有免計容積、獎勵容積、移轉容積等。試簡述上述容積項目內容,說明其適用之相關規定辦法並評析其對都市環境規劃之優缺點及影響。(35 分)

三、通用設計為何成為現代規劃設計新趨勢?通用設計定義為何?通用設計規劃準則為何?(30 分)


100年試題

一、環境調查的重點之一在於對一個被指認的地方做詳細的現況記錄與分析,其中除了 實質環境外,還包含在此地生活的人們。至於有關人文、歷史、社會、經濟等面向的調查工作,需要各種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如果你的任務是一個鄉鎮的環境調查,請問你會建議用什麼方法,以及幾種調查工具來進行有關對於「人」的調查分析?請用案例或你熟悉的地方說明你所建議的方法與工具。(35 分)

二、環境規劃與設計的一個主要目的在於追求更有效的土地使用。土地使用的效率可以用「經濟效益」為指標,例如高科技園區;或可用合理性及最佳性為依據,例如優良農地。在人口密集、土地稀少的狀況下,不同的土地使用需求會互相競爭並產生矛盾。試論這是否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矛盾,或是可有雙贏共生的可能性?並請問這是一個「土地正義」的觀念或是土地規劃的技術問題?(35 分)

三、「水」在都市設計中是一個重要的節能減碳策略,但目前幾個重要的都市設計案例,例如首爾的清溪川及新北市的中港大排,都需要靠人工的水循環工法來維持水流,這種人工耗電力的工法其實違背了節能減碳的原則。請問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試論如何才可以實踐都市水系統的自然生態工法。(30 分)



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計畫分析方法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BUILDINGFOCUS:歷年都市計畫技師高考試題(民國100年起) 


113年試題


112年試題


111年試題

一、下表為某規劃範圍內各行政分區之面積以及從民國 85 年至民國 105 年 之人口數,下圖為該規劃範圍各行政分區區位示意圖。請就現有之資料做資料處理,分析及預測該規劃範圍之人口特性。(25 分)

二、P 中位模式(P-median problem)為常用的區位配置分析模式。請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舉一個適合應用 P 中位模式的案例,並說明理由。(10 分)

(二)請就所舉之應用案例,說明其目標函數應如何設定。(5 分)

(三)P 中心模式(P-center problem)為另一種常用的區位配置分析模式。 請說明 P 中位模式與 P 中心模式在應用上之差異。(10 分)

三、家戶旅次調查資料庫收集家戶的社會經濟資料以及旅次資料,是擬定交通政策或是研究都市議題時的重要資料來源,該資料庫通常是抽樣調查而來。請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以家戶旅次調查為例,分別就下列四種抽樣方式:簡單隨機抽樣 (simple random sampling)、系統隨機抽樣(system random sampling)、 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集叢隨機抽樣(clustered random sampling),說明選擇樣本的作業程序。(16 分)

(二)請問上述那一種或那幾種抽樣方式比較適合應用在家戶旅次調查 上?請說明原因。(9 分)

四、下表為某都市某產業的產業規模,假設該產業在近年的成長趨勢為直線成長,請以最小平方法(計算公式提示如下)求出產業規模與年份的迴歸方程式,並計算此迴歸方程式在第 4 年的殘差值,以及預測第 5 年的產業規模。(25 分)


110年試題

一、請試以基地開發方式之評選為例,設計一個應用多準則評估的操作程序,並說明該程序中的資料處理方法。(25 分)

二、隨著資料來源與收集技術的發展,大數據資料提供都市分析新的應用機會。請詳述大數據的資料特性,並舉例說明其在都市議題的分析應用。(25 分)

三、假設在某項公共設施滿意度問卷調查資料中,有包含受訪者位置之坐標資料。請詳細說明採用建立線性迴歸模型以進行分析時,該項坐標資料可以透過那些形式,以討論模型中的空間效果(spatial effect)。(25 分)

四、請說明系統分析方法的特性,並以都市發展過程中的議題為例,說明其系統分析方法的分析與應用。(25 分)


109年試題

一、世代生存法(Cohort-Survival Model)是預測未來人口規模與年齡組成的工具,下表是某地區的人口年齡組成,請以世代生存法推算出 15 年後各年齡組的人口數,列出計算過程,並敘述世代生存法的適用條件。(25 分)

二、經濟基礎分析法(Economic Base Analysis)將一地的產業活動區分為基礎產業活動與非基礎產業活動兩類。請說明基礎產業活動與非基礎產業活動的定義,並敘述區分基礎產業活動的常用方法。(25 分)

三、重力模式(Gravity Model)是程序性運輸需求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請問重力模式最常用在程序性運輸需求分析中的那一項分析?請列出重力模式的數學式,說明式中自變數、依變數、參數各為何?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並說明重力模式在應用時的注意事項。(25 分)

四、資料依型態及衡量,可分為名目資料、順序資料、區間資料與比例資料四種。請說明此四種資料型態的定義、資料特性、資料處理方式,以及適合的統計測量數,並舉例說明屬於該種型態的資料名稱。(25 分)


108年試題

一、簡單聯結法(Single Linkage Method)為階層式集群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的一種,請試以下列距離矩陣以簡單聯結法計算其集群並繪製樹狀圖(dendrogram)? (25 分)

二、交通調查為都市計畫的基本工作內容,請詳述交通調查的目的與其主要內容有那 些?(20 分)小客車當量(passenger car equivalent, PCE)、小客車當量數(passenger car unit, PCU)間的關係又為何?(5 分)

三、試以單限引力模式(Single Constrained Model)及下列資料來計算各分區之總銷售額。假設係數 a=1, b=2。(25 分)

四、某地區土地使用現況調查得表如下,試請回答:

(一)依每人平均使用樓地板面積為 38 平方公尺來計算,請問該地區目前居住人口?(10 分)

(二)若各式住宅區均 100%開闢完成,該地區預計可容納多少人?(10 分)

(三)由最新人口點位空間資料得知該地區人口數為 65,432 人,平均戶量為 2.8 人,請問該地區目前空屋率為何?(5 分)


107年試題





106年試題

一、北部某都市與臺灣地區民國 105 年底之人口組成如下表所示。依表中數據,此一都市的人口課題為何?若你為該都市之行政首長,對於如此的人口特質,在相關政策研擬時,應注意那些現象及提出那些都市規劃上的對策?至少利用三種人口分析方法佐證說明你的見解。(25 分)

二、經濟基礎分析(economic base analysis)是描述地區產業特質的基本方法,試由下表提供之及業人口數資訊(單位:千人),回答下列問題:

(一)此地區之基礎性產業為何?在產業發展計畫的研擬上具有何種意義?(10 分)

(二)試分別計算此地區基礎產業活動及非基礎產業活動之及業人口數,並說明此資料可以應用在那些分析及預測上。(15 分)

三、一地區進行公園設施之使用評價問卷調查,以作為公園環境改善之依據,試以規劃者之角度,回答下列問題:

(一)此問卷之研擬應包含那些項目及內容。(10 分)

(二)下表為不同年齡層對設施使用率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著水準 α=0.05,平均值愈大代表使用率愈高)。依據表中數據,此問卷之有效樣本數有幾份?不同年齡層與設施使用率兩者關係之檢定結果應如何判斷及解釋?可提供未來改善之參考方向為何?(15 分)

四、進行多準則評估時,各評估準則或指標的權重如何決定?試列舉兩種方法,說明其 主要操作方式,並比較兩者之優缺點。(25 分)


105年試題

一、規劃過程中意見和現象的蒐集直接影響規劃的成敗,規劃者的實地參與觀察是資料 蒐集和記錄的一個重要方法。請試述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主要特 質及適用情形。(25 分)

二、請試述時間序列(time series)分析的內涵、特性與序列的類型,並說明時間序列的分析步驟。(25 分)

三、都市更新以重建及權利變換方式且涉及都市計畫變更,請申論辦理的階段與程序(請繪製流程圖表示)。(15 分)有一都市更新案,更新前甲的土地價值 1,000 萬元、乙的房地價值 1,500 萬元、丙的房屋價值 200 萬元,其他權利關係人價值 9,300 萬元, 辦理都市更新後,該案房地總值 36,000 萬元(其中住家單價 30 萬元/坪、車位每個 110 萬元)、共同負擔費用 18,000 萬元,更新後甲選擇一戶 50 坪住家和一個車位、乙 選擇一戶 60 坪住家和兩個車位、丙選擇領取更新後補償金,請詳述藉由權利變換過程甲、乙、丙三人的價值應如何分配?(10 分)

四、探索性分析(exploratory analysis)過程中最常被使用的變項萃取方法:共同因素分析法(common factor analysis)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請試述兩者的異同點。(25 分)


104年試題

一、已知某市各年齡組人口資料如下表:

註:生育率 =(1995-2015 年間生育數/1995 年人口數);死亡率 =(1995-2015 年間死 亡數/1995年人口數);淨遷入率 =(1995-2015 年間淨遷入數/2015年人口數)。

(一)試估計 2035 年該市各年齡組之人口數,請以世代生存法進行估計。(20 分)

(二)請說明以世代生存法估計未來人口數可能存在的問題,請至少說明 2 項。(5 分)

二、已知某國最新產業關聯係數(或稱「李昂第夫逆矩陣(Leontief inverse matrix)」係數)如下表:

(一)某國為促進經濟成長,政府計畫向國內之農業、工業、商業各採購 10 億元產品, 請你估計此採購計畫將使這三個產業分別增加多少產值。(10 分)

(二)請估計三個產業各自的標準化向後關聯係數(影響度)與標準化向前關聯係數 (感應度),據以說明那一個產業對整體產業發展有最大的帶動效果,值得某國政府優先鼓勵發展。(10 分)

(三)上述產業關聯分析(或稱投入產出分析)是在什麼假設下進行?請至少說明 2 項。 (5 分)

三、某縣區域計畫之研擬作業中,你負責使用地理資訊系統,經由土地適宜性分析程序,為某縣辨認出適合的城鄉發展地區,請說明你研擬的土地適宜性分析程序,並說明程序中各步驟的工作內容。(25 分)

四、某地區將建置公共自行車系統,你負責決定租借站的配置位置。已知:某地區人口平均分布在 5 個分區內;而租借站候選位置有 4 個,且在各候選位置設置租借站的成本都相同;4 個租借站候選位置與 5 個分區之間的平均步行距離如下(單位:公 尺):

(一)若民眾使用公共自行車的合理步行距離為 500 公尺,以此作為租借站服務範圍。 在無預算限制下,可以使用「區位設施之服務範圍問題(location set covering problem, LSCP)」模式決定最佳租借站設置位置。請你列出此 LSCP 模式。 (10 分)

(二)同樣的服務範圍條件,但預算只能設置 1 個租借站,且 5 個分區人口數依序分別 為 [ 1500, 500, 1100, 1600, 700 ](單位:人)。在有預算限制下,可以使用「最大服務範圍之區位問題(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 MCLP)」模式決定最佳租借站設置位置。請你列出 MCLP 模式。(10 分)

(三)使用上述模式配置租借站位置,可能會忽略什麼考量因素?請至少說明 2 項。 (5 分)


103年試題

一、在一個農業區中根據其地形與區位條件,區分為 A、B、C 三個分區,每一分區的面積與最大供水量如下表:

當地的農會想在此一農業區中規劃種植 1、2、3 三種農作物,考量市場供需與農作 物種植的用水需求後,得出此三種農作物的最大種植面積、需水量以及淨收益資料 如下表:

農會追求收益最大化,依據上述條件規劃,請問三種農作物分配到三個分區種植的 最佳方案為何?請回答並計算之。(25 分)

二、投資 NT$100,000 的方案,預估第 1 年底與第 2 年底各有 NT$30,000 之現金收益,第 3 年底與第 4 年底各有 NT$35,000 之現金收益。若年利率為 10%時,請計算此一投資方案的淨現值以及內部報酬率,並說明此投資方案是否妥當?(25 分)

三、當規劃涉及態度或滿意度等心理量表的調查時,量表設計(scale design)是重要的測量(measurement) 方法。請問何謂量表設計?若調查問卷中採用量表設計進行量測時,如何提高資料蒐集的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請說明之。(25 分)

四、地區發展定位是影響該地區土地使用、交通運輸、公共設施等計畫決策的前提或脈絡。 請問何謂 SWOT 分析?假設某一城市欲規劃發展為「區域觀光發展服務中心」,請利用 SWOT 分析訂定該城市發展的策略。請以你自己熟悉的城市為例說明並申論之。 (25 分)


102年試題

一、人口為都市分析的重要基礎,請問進行人口分析需要收集的人口資料項目為何?試就你所熟悉的分析方法,建立一套能支援敘述人口現況課題與預測未來趨勢的程序,並說明處理過程與產生的資訊內容。(25 分)

二、區位分派模式(location-allocation model)是探討公共設施選址問題上常用到的方法。由於各類公共設施性質存在差異,適用的模型亦有差別。試詳細說明區位分派模式的類型,以及其適用的公共設施服務性質。(25 分)

三、透過兩個年度的土地利用現況調查資料,可以比對產生土地利用變遷的位置與變遷的型態,以此資料為基礎,試說明有那些指標或方法,可以用以判識這些變遷的空間聚集現象?(25 分)

四、假設 A1、A2、A3 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所研擬的調適行動替選方案,若以多準則評估方法進行方案評選,試說明準則擬定、權重設定以及準則資料值之處理過程。(25 分)


101年試題


100年試題

一、預測土地使用發展趨勢,常使用土地使用分派模型,請舉一個分派模型為例,說明其假設條件、理論基礎、模式結構及模型之限制。(25 分)

二、目前多個縣市均在規劃捷運,請舉例說明捷運車站選址之模式,並說明其優缺點。(25 分)

三、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常用於何種規劃上?請說明其特性、實施步驟,以及應用上應注意之事項。(25 分)

四、請說明投入產出模型(input-output model)之基本假設及模型結構,並說明此模型應用之優缺點,以及如何應用在空間規劃中。(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