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



2024竹博覽會,五地共展     展期:2024/03/16-2024/04/28

 ​ ​ ​ ​ ​ #嘉義展區 03/16-04/28
​ ​ ​ ​ ​ ​ #花蓮展區 03/30-04/07
​ ​ ​ ​ ​ ​ #新竹展區 04/12-04/28
​ ​ ​ ​ ​ ​ #南投展區 04/13-04/28
​ ​ ​ ​ ​ ​ #雲林展區 04/19-04/28

首屆台灣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1 17:56:27) 2024第12屆世界竹論壇於台灣舉辦,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攜手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台灣竹會共同策劃執行,分別於新竹、南投、雲林、嘉義及花蓮等5個展區合作首次舉辦「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展出不同竹材於生活、工藝、建築中的多元應用方式。

嘉義展區訂於3月16日至4月28日共展出13件「林鐵構築竹」大型竹構築作品,分布於嘉義製材所、車庫園區、竹崎車站、梨園寮車站、水社寮車站以及十字路車站,民眾與至少三座築構作品合照,可以至北門、竹崎或奮起湖車站兌換2隻台灣桂竹做的質感竹蜻蜓,此外還可以報名搭乘阿里山林業鐵路主題列車,在各車站與竹構作品間穿梭連接,欣賞這些竹構築作品,感受竹材在建築結構應用的多樣呈現,細細品味竹構作品與環境融合的美感。

除了靜態展示,還有三場動態活動包括:

一、3月23至24日乘著蒸汽火車玩竹崎,行駛路線:嘉義-車庫園區-竹崎,由專人帶領旅客前往觀賞竹構作品及三角線演示,本場活動需付費報名,報名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lishanForestRailway.Taiwan/ 

二、3月20日及4月17日追竹列車玩到十字路,細細品味竹構工藝及沿途竹林,行駛路線:嘉義-梨園寮-水社寮-十字路,本場活動需付費報名,報名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lishanForestRailway.Taiwan/ 

三、3月23至24日竹崎車站假日竹市集,含有專人竹崎車站導覽、市集活動、竹童玩遊戲以及竹編DIY等活動。

世界竹論壇預計將有30個國家、200多位國際竹業領域專家來台共同參加,並邀請國際講者分享淨零趨勢下全球竹產業發展現況,重塑次世代竹文化減碳生活新風貌,另外竹博覽會展區橫跨新竹、南投、雲林、嘉義及花蓮等5個展區,展出內容著重於「植」、「技」、「築」、「藝」、「育」、「饗」六個面向,涵蓋竹加工技術、竹構建築、工藝設計品、手作體驗、療育遊程及市集等活動,造訪竹之所在,體驗台灣竹文化的全新盛宴。

更多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即時資訊,歡迎隨時關注官方網站及社群。

竹文化到竹產業的新工藝樣貌

2024年第12屆世界竹論壇(12th World Bamboo Congress)將首度移師臺灣辦理,世界竹論壇是國際上竹領域重要學術與文化交流活動。疫情過後睽違已久的國際盛事,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業署)以及社團法人臺灣竹會(以下簡稱臺灣竹會)的共同籌備下擴大舉辦博覽會與論壇,將於3月16日(六)正式啟動!

竹博覽會由五大展區構成,3月16日起至4月28日期間於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五地共展,工藝中心以臺灣竹藝展區(南投)代表串連竹科技(新竹)、竹療育(雲林)、竹構築(嘉義)及竹生活(花蓮)主題展區,藉由本次活動,從臺灣傳統竹產業的生態到新世代竹的生活樣態,以創新、突破的關係,開啟竹藝產業在「次世代竹」的傳承延續與對未來的期許。期待在論壇的國際交流現場,展現臺灣竹產業經營的多元面貌,及多年來產業發展的累積與創新經驗,帶給來自世界各地與會的論壇嘉賓對臺灣竹的認同,加上在博覽會的多元主題展區帶動下,為國內竹產業工作者帶進更多新的產業發展刺激與契機,呼應世界竹產業當代發展的永續目標。

竹藝與世界的接軌

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紛紛開始重視竹產業與地方文化經濟之間的關係,並建立起不少竹材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包括越南、印度、日本、韓國以及臺灣等竹材產量豐富的國家;此外,由於竹材的循環利用被全球公認為綠色產業,許多非竹材產區國家,如德國、法國等,也開始積極投入竹材產業發展與研究相關活動。

臺灣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各種竹子廣泛分佈於全島各地,竹產業也因此與民生密切相關,特別是早期50至70年代,竹藝製品無處不在,從家具器具到香蕉簍,以及竹筷、竹籤和童玩等大量運用,除了內需供應之外,更有大量出口需求,從而成為推進臺灣經濟成長之動力。儘管後來工業現代化和生活型態改變一度為臺灣竹產業帶來危機,相形促使臺灣竹工藝發展逐漸轉型,開始擺脫過去的困境,並展現獨特的自我風格。工藝中心肩負臺灣工藝文化推廣與產業發展使命,多年來引領材料研究、技術改良以至設計創新,持續扶植製造者、工藝家乃至設計師,共同耕耘臺灣竹藝產業,並積極推動臺灣竹藝產業參與國際交流,包含本次辦理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活動。

竹藝的傳承、創新與未來路徑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扣合工藝中心倡議的『活工藝.工藝活』目標,本次工藝中心作為竹博覽會臺灣竹藝代表展區,將從支持經濟的竹產業、竹藝創新設計合作以及結合當代科技與材料試驗的竹藝未來探索,呈現臺灣工藝從工藝1.0逐步走向工藝4.0的脈絡路徑。」展區規劃包含從臺灣早期支持竹產業經濟的常民匠師作品到集結當代臺灣竹藝大師的「匠心之作」區、結合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國內外設計師與工藝家共創合作的「國際合創」區、以及融合實驗精神於傳統材料技術與當代科技運用的「科技跨域」區,目的在帶給國內外觀者對臺灣竹藝產業發展,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認識與認同。

此外,工藝中心以推廣臺灣竹文化要角,分工此次世界竹論壇4月21日至22日兩天的重要工作,除了安排參與論壇的國際貴賓深入臺灣重要竹產區參訪外,並協力林業署南投分署,以周末限定的動態活動「竹食力市集」搭配工藝中心「假日工藝市集」竹主題活動,強調竹對生態、工藝實用、藝術與信仰的支持與表現,以及地方的竹產業成果。從臺灣傳統竹產業到新世代竹文化,展現竹工藝在當地文化與生活中的連結,具體展現竹成為日常生活文化設計的一部分。(廣告)

左到右: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長張岱、林鐵及文資處處長黃妙修、台灣竹會理事長許倍銜、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雲林縣政府陳璧君處長、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長李政賢及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長夏榮生共同進行竹博覽會開幕儀式。

左到右: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長張岱、林鐵及文資處處長黃妙修、台灣竹會理事長許倍銜、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雲林縣政府陳璧君處長、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長李政賢及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長夏榮生共同進行竹博覽會開幕儀式。竹博覽會由五大展區構成,3月16日起至4月28日期間於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五地共展,工藝中心以臺灣竹藝展區(南投)代表展出。
竹博覽會由五大展區構成,3月16日起至4月28日期間於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五地共展,工藝中心以臺灣竹藝展區(南投)代表展出。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致詞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致詞林業保育署署長_林華慶致詞
林業保育署署長_林華慶致詞

首屆臺灣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登場 五大展區齊現竹材減碳生活新運用 | 永續藍圖 - 好生活 | 中央社 CNA


2024竹博覽會。五地共展-南投展區

 

工藝七十系列活動「竹跡+」特展 與世界一起在臺灣看見「次世代竹」的新想像 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竹藝展區重磅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6 16:09:30) 歷經兩年的籌備,「2024年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活動正式落腳於臺灣,4月16日代表臺灣竹藝的展區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草屯園區正式開展,與本次博覽會其他四大展區—新竹、雲林、嘉義、花蓮連袂登場,期待讓臺灣工藝的國際交流有更多元的樣貌呈現。

特別的是,為慶祝工藝中心今年成立70周年,工藝七十系列活動陸續開跑,包含二月份在工藝文化館以「三生有幸-藝活相生」特展為序曲,三月份與國美館攜手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特展,四月份則從竹工藝領域切入,接力展出【竹跡+】特展,本展將自4月16日於工藝中心工藝設計館開展後一路延續至今年12月20日。本展規劃三大展區:入館後的第一展區為常民竹工藝與臺灣竹工藝大師的匠心之作,第二展區為國內外設計師與工藝家共創合作的國際合創區,第二展區則為結合當代科技運用的科技跨域區,串接傳統、當代到未來產業發展的時間軸帶。

第一展區的常民竹工藝,由工藝中心近年來竹藝重要推手林秀鳳老師,以多種臺灣常民竹藝小品創作為展覽拉開序幕,接著透過1954年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工藝中心的起源)創辦人顏水龍先生的竹椅與珍貴復刻手稿,揭開臺灣竹工藝故事的敘述起點,進而導引至於臺灣竹藝發展有重要貢獻的國寶級工藝大師的創作世界,諸如竹藝人才訓練推手黃塗山老師、籃胎竹藝技術重要傳承者李榮烈老師,以及竹籐編器仿古生漆髹塗技法創始人張憲平老師等,作品本身的代表性以及工藝大師的創作生命歷程,都是臺灣在竹藝產業發展初始時代的見證。第二展區推出工藝中心近年積極促成臺灣竹藝與國內外設計師的合作成果為主打,以多元設計及異材質為話題,強調臺灣竹的性格表現,打破傳統的限制,創造出融合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的作品,營造當代竹藝與生活品味的共鳴與諧和。

第三展區以本次博覽會突破新世代工藝觀感的立場,從探索竹材的材料語言出發,由工藝中心統籌以主題計畫鋪陳設計及科技兩個脈絡:從設計的思維,由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以及法國巴黎布勒設計學院促成28位臺法雙方設計系學生合作,重新定義竹材料的在地資源意義與拓展至其他領域運用的新工藝方法,並思考如何為工藝提供更廣泛的視角以及創造引人注目的元素;從科技的觀點,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數位自造研究室李建佑助理教授,共同號召六位臺灣新一代竹藝青年與東京大學筧康明教授xlab研究團隊,以「TA-KE-NOLOGY」為論述核心,以竹材物理特質與自然環境共構的理念,探討空氣、光線、運動與聲音的現象在竹材的工藝設計形式表現,進而附加科技的感測元件,實現自然與人與機械的人類與非人類互動。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竹工藝蘊含對於自然環境的永續與友善,具有精品工藝、生活工藝甚至科技工藝在產業的影響性,更見證臺灣當代工藝創造「活工藝,工藝活」的重要典範。【竹跡+】循跡2017年工藝中心在臺北展出的【竹跡】特展,回望2017年臺灣「國產材元年」倡議振興臺灣人工林產業與推廣臺灣木竹材使用,七年後的我們仍持續邁步向前,在本次【竹跡+】特展中展現臺灣竹產業所奠基的豐厚文化基礎、不斷創新突破的能量,以更多元的色彩與維度呈現臺灣竹藝的再次演化,在工藝中心邁入七十週年之際,別具重要的象徵與意義,也期待工藝能夠在國際活動盛事的參與下,為臺灣工藝產業的未來注入更多文化以外的經濟價值與效益。立足七十,邀世界走進來,讓臺灣走出去!(廣告)工藝七十系列活動「竹跡+」特展開展,與會貴賓共同合影留念

工藝七十系列活動「竹跡+」特展開展,與會貴賓共同合影留念左起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人間國寶張憲平、林業署南投分署李政賢、人間國寶李榮烈等貴賓共同參與展覽開幕儀式
左起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人間國寶張憲平、林業署南投分署李政賢、人間國寶李榮烈等貴賓共同參與展覽開幕儀式【竹跡+】特展中展現臺灣竹產業所奠基的豐厚文化基礎、不斷創新突破的能量,以更多元的色彩與維度呈現臺灣竹藝的再次演化。
【竹跡+】特展中展現臺灣竹產業所奠基的豐厚文化基礎、不斷創新突破的能量,以更多元的色彩與維度呈現臺灣竹藝的再次演化。「2024年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活動臺灣竹藝的展區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草屯園區正式開展
「2024年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活動臺灣竹藝的展區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草屯園區正式開展展覽中的第一展區展出常民竹工藝與臺灣竹工藝大師的匠心之作。
展覽中的第一展區展出常民竹工藝與臺灣竹工藝大師的匠心之作。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新竹市】國立新竹高工。National Hsinchu Senior Industrial Vocational School


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新竹高工    https://www.hcvs.hc.edu.tw/ischool/publish_page/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3 17:31:33) 新竹高工今(13)日舉辦80週年校慶暨園遊會,以「竹躍八十、工逢其盛」為主題規劃一系列活動與展覽,另有社團發表會及Logo大賽頒獎儀式等精彩活動,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副處長張品珊代表市府出席參與學生們用心準備的各項活動,與師生們共同歡慶學校80歲生日。

張副處長表示,新竹高工的學生無論在競賽、學業或社團才藝上皆有優秀表現,感謝教師無私的栽培、家長的全心投入,以及校友為學校注入資源,祝福新竹高工80歲生日快樂,期勉學校持續培育優秀人才。

教育處表示,新竹高工以「竹躍八十、工逢其盛」為題開展一系列的校慶活動,除有80週年校慶展及「CHANGING特展」,也有各科的教學成果展及80週年音樂饗宴,展現學生所學成果。

教育處指出,此次新竹高工80週年校慶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不只讓高工學子、校友們共襄盛舉,強化對母校的認同感,也讓一同參與活動的訪賓,進一步認識學校的悠久校史。

新竹高工80週年校慶 竹市府肯定學校用心培育優秀人才

新竹高工80週年校慶 竹市府肯定學校用心培育優秀人才

新竹高工80週年校慶 竹市府肯定學校用心培育優秀人才

教育處副處長張品珊致詞及祝福


室內空間設計科    https://www.hcvs.hc.edu.tw/ischool/publish_page/171


室設科簡介

民國478月,台灣經濟起飛初期,家具製造產業蓬勃發展,政府為因應社會實際需要,增設家具木工科,實施單位行業訓練。

訓練大批家具專業人才投入市場,從基層技術領班到工場生產流程管理人才,在提升台灣家具產業之競爭力上,功不可沒。60-70年代,台灣一度成為全球公認之家具合板王國,創下台灣經濟奇蹟之一頁。

民國808月,由原傢俱木工科改科設立,歸屬設計類群。結合傳統藝術、造型設計及現代美學,培養學生設計專業知識的鑽研與探討,歷史傳承,在三年級辦理畢業作品發表展覽,展現自我。在校期間,開設各種專業課程,使學生能在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土木工程上,有更多及更寬廣的學習陶冶。


民國928月,開設綜合高中室內設計學程


綜合高中    https://www.hcvs.hc.edu.tw/ischool/publish_page/19

室內設計學程





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臺中市建築師公會】《尺度》季刊

 

尺度季刊第二期出刊了


建築接地氣!台中市建築師公會創辦「尺度」季刊 |  聯合新聞網






為了更積極的介入社會參與,臺中市建築師公會創辦《SCALE:尺度》季刊,期待透過這本雜誌的誕生,呈現出“建築師不只是建築師”的態度與思考,希望透過這本雜誌,展現建築師對於城市的多元觀點,將建築的美學與機能,透過立體而多元的方式,將建築師內在的各種複雜的思考,外化成為各種精密的比例,並透過精確的“尺度”,幫市民形塑“生活的容器”!

「臺中市建築師公會」是集結專業建築工作者的在地職業公會,在現代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建築師」是背負著為社會造福、為環境行永續的公共責任重要的推手。

台中市建築師公會公關委員會主委龔瑞琦表示:藉由臺中市建築師公會-會刊《SCALE:尺度》創刊號的發行,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幫助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藉由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更進一步記錄著我們生活的城市更全面發展的脈絡。

建築人的工作,需要社會大眾的了解與支持,期盼藉由《SCALE:尺度》向大眾溝通、並且相互了解,成為與市民大眾合作的第一個起點!

建築師的專業培養,除技術工程之外也包含了美感、藝術與人文,理性源於專業人的堅持,感性則來自於生活與環境的觸動,因此建築師不僅是一個空間的創造者,同時也可以是一個生活的觀察家,建築是生活的容器,意味著人們的生活、工作皆與建築密不可分。

《SCALE:尺度》的內容,是透過建築專業者的觀察與敘述,來重新檢視我們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食衣住行育樂,以建築人角度解讀都市的生成、人文歷史的脈絡,也逐一剖析建築師的巧思與構想,協助業主從對家的想像,一步一步的化為真實的空間;收錄建築師對社會觀點:包含建設物的設計、監造與施工管理權責、建築師的產業進化及都市空間的解析,以及輕鬆貼近生活的單元,與大眾分享旅遊、攝影、美食、文史等等。

《SCALE:尺度》的發行,除了用專業的眼睛看在地的價值,更期待獲得大眾的喜愛,也應該有助於專業工作兩端的人們相互了解、互相支持!社會與城市環境持續進步與改善,更是建築專業者不能放棄的使命!

為了可以讓更廣大的群眾可以接觸到《SCALE:尺度》季刊,這本雜誌預計於獨立書店銷售,並同步於Readmoo電子書平台上架。

希望透過本期的內容,您可以更懂建築人。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新北市建築報

 

TWARCHINDEX職業團體【社團法人新北市建築師公會】


新北市建築報。2019年1月創刊。季刊





臺灣建築期刊雜誌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

期刊指南查詢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guide

期刊瀏覽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Browse


建築期刊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募集「師法自然的社會創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2 10:29:06) 極端氣候下人類需付出更多代價來延續生存,乾旱、熱浪、野火、暴雨可能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近期歐洲人權法院 (ECHR) 判定一案極端氣候侵犯基礎人權的「生存權」,可向國家求償,顯示社會中存在部分弱勢族群並無法因應氣候衝擊。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在新北市政府、台灣經濟研究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徵求大專青年與新創團隊提出面對「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人類是否能借鏡生物的適存方法來面對氣候衝擊呢?

為了減緩極端氣候衝擊,各國祭出減碳、淨零政策,希望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於2007年成立「低碳社區發展中心」,是國內第一個獨立單位用以執行減碳工作、推廣低碳生活。環保局強調民眾從日常生活、消費行為去改變遠比政府訂定規範來的有影響力,因此也設計多樣化的減碳方法,例如傳統市場非政府限塑政策的管制場所,成為塑膠袋使用最大的場域,新北市設立全台第一座不塑菜市場,提倡民眾自己帶購物袋,忘記也可以使用市場提供的回收袋,五年來已減少14萬個塑膠袋的使用。

為轉型淨零社會,建立互惠共生的社會體系方能達成公正轉型、不遺漏任何一人。現今的措施例如由政府或民間協助經濟弱勢家庭汰換老舊燈具成較為昂貴的節能燈具,不僅節電也能減輕他們的電費負擔;因大力推動電動車的使用,可能影響傳統燃油車行營運,藉由促進電動車業者與傳統車行的交流、或由電動車業者輔導傳統車行轉型等,形成產業間的互惠共好等,這些是已在推行的政策服務,還有哪些在極端氣候下受到影響的族群、可以運用哪些社會創新系統來協助公正轉型? 是否能從生物間互利共生的策略中獲得靈感?

「社會創新」是藉由科技或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改變社會各個群體間的互動關係,並從這樣的改變中,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新途徑。仿生社會創新主要從生態系統的角度進行系統性仿生思考,而非單從生物的形態來構想。例如真菌類如何形成龐大的地下網絡彼此供給養分與水源?魚群如何藉由簡單的行為自行組織最不耗力的團體移動?珊瑚礁具生物多樣性的棲地如何形成?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舉辦仿生設計競賽已邁入第十年,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主題為「極端氣候下的仿生適應策略」,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特選子題「淨零公正轉型獎」,邀請大專暨新創團隊從自然生態汲取靈感,改良政府現有的行政服務、甚至創造新的社區服務系統,讓所有人共好!「淨零公正轉型獎」除提供首獎獎金五萬元,作品進入決選之團隊皆可參與「仿生共學咖啡館」活動,與同儕、專家輔導團一起腦力激盪、精進作品,以利商業化進程!大專與社會人士組於2024年5月26日(日)23:59截止收件,競賽辦法詳見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官網: https://www.biomimicrytaiwan.org/

更多仿生策略請至仿生科技產業化資料庫: https://www.biomimicrytaiwan.com/biological-strategy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募集「要低碳更要安全便利」的都市交通系統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3 16:44:29) 極端氣候可能讓道路、機場、鐵路等交通運輸系統受到破壞,因豪雨、風災或其他特殊事件(如天災地震),造成交通敏感路段壅塞或受阻延宕救災,因此全球城市正積極防範嚴重天災癱瘓交通的問題。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在新北市政府、台灣經濟研究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徵求大專青年與新創團隊提出面對「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人類是否能借鏡生物的適存方法來面對氣候衝擊呢?

城市交通系統聯繫著日常生活運作,以新北市為例,通勤人口多,受道路空間限制影響,上下班塞車是民眾切身之痛,因此目前市政府除持續加強交通號誌控制疏導交通外,也推動大眾運輸,減少私人汽、機車使用比例,降低道路負荷。特別是在國家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透過提高市內公車電動化、擴增公有停車場充電設施促進電動車普及;增加共享運具及公共自行車,跨縣市延伸至臺北及桃園,擴大通勤綠廊整體路網;跨運具票證整合並提供較低價格的TPASS基北北桃都會通,激勵更多民眾選擇大眾運輸系統,讓「移動」這件事盡量「低碳」。

低碳交通系統重便利外,安全更是關鍵,在極端氣候下,可能造成交通易壅塞甚至受阻,因此新北市政府除針對敏感地段路口進行交通號誌時制重整及動態號誌改善外,為避免無預警停電影響路口號誌設施運作,也於境內276處維生道路主要路口交通號誌裝設「UPS號誌不斷電系統」,能穩定供應3小時緊急電力,並透過電腦遠端監控平台即時監看路口UPS運作狀況,在狀況發生時維持主要路口號誌正常運作,調節交通流動。智慧科技時代下,市政府設置交通戰情室及市政交通儀表板,蒐集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資料應用於交控系統,將交通事故比照天然災害處理,迅速恢復原狀。

黏菌 (slime mold)是一種大型單細胞生物,透過擴展與生長,將自己組織成管狀結構的網絡,快速且有效地連接食物來源,過程中,會依環境變化不斷地權衡該網脈的成本、效率及應變能力,持續自我優化,以建構出最佳的路徑。黏菌沒有大腦,它們是怎麼辦到的? 能盡可能使用最少的資源和能量,同時創造有彈性且容許錯誤的系統?如果沒有中央控制系統,人類的交通運輸網絡有無可能如黏菌般的靈活運行?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舉辦仿生設計競賽已邁入第十年,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主題為「極端氣候下的仿生適應策略」,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特選子題「蛻變交通獎」,邀請大專暨新創團隊想想如何借鏡大自然的智慧,在極端氣候挑戰下,為用路人、駕駛人帶來安全又方便的交通?「蛻變交通獎」除提供首獎獎金五萬元,作品進入決選之團隊皆可參與「仿生共學咖啡館」活動,與同儕、專家輔導團一起腦力激盪、精進作品,以利商業化進程!大專與社會人士組於2024年5月26日(日)23:59截止收件,競賽辦法詳見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官網: https://www.biomimicrytaiwan.org/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募集「要低碳更要安全便利」的都市交通系統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募集「要低碳更要安全便利」的都市交通系統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徵件中 ! 4獎項各可獲5萬元

【新北市訊】為因應極端氣候影響,本(113)年度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舉辦「台灣仿生設計競賽」,主題為「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設立4個特選獎項,每項獎金各5萬元,邀請大專院校學生與社會新創人士,運用仿生學針對極端氣候提出解決靈感,競賽徵件自即日起至2024年5月26日截止。

4特選獎項 : 永續漁業、蛻變交通、淨零公正轉型、永續城市
隨著極端氣候日益嚴重,為強化社會大眾對極端氣候的重視,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將本年度競賽主題定為「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希望參賽者能從自然界中尋求仿生靈感,共同研擬仿生適應策略應對氣候衝擊,為地球環境改善盡一份心力!

為提升適應極端氣候的能力,新北市政府與仿生協會合作,加碼設立4個特選獎項,分別為永續漁業創新、蛻變交通、淨零公正轉型及永續城市等獎項,每項獎金各為5萬元,優勝團隊將能參與「仿生共學咖啡館」活動,由仿生協會邀集各界專家輔導作品進行打磨優化,後續也將於頒獎典禮展示團隊成果作品。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柏宇表示,為拓展民眾對仿生學與仿生科技的認知,仿生協會亦將於3月16日舉辦仿生沙龍,配合精彩的仿生電影首映,報名資訊詳見網址(https://forms.gle/ocTV3zM1PQxfZ35XA),歡迎民眾報名參加,報名至3月15日截止。

新北市漁業處表示,新北市推動淨零轉型等相關政策,期望透過本次競賽能使社會大眾更關注極端氣候影響,提升氣候相關議題討論熱度,與國際接軌,讓民眾與政府一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競賽報名資訊詳見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官網: https://www.biomimicrytaiwan.org/2024-taiwan-biomimicry-design-challenge/


極端氣候比小雞小鴨還鬧!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募集創新攻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217 14:01:25) 身在寶島台灣,「極端氣候」似乎是政府政策與環保人士的倡議語言,除非遇到缺水、淹水、斷電、土石流、糧食貴,否則那些因人類造成的環境汙染與大自然輪迴的聖嬰影響所加總下的暖化現象,離日常生活與學校生活都好遠!但是,近年來全球各地出現的極端氣候事件都在對我們洩題,告訴我們僅靠「天佑台灣」的祝願恐怕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天災!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在新北市政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經濟研究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徵求大專青年與新創團隊、高中職學生與大自然合作,提出面對「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期能共同應對氣候衝擊!

根據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的數據,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的全球首次突破關鍵的1.5°C升溫限制、達到 1.52C!步入2024年,1月份英國風暴強降雨使大片地區遭洪水淹沒、法國也有暴雨洪災、美國冬季風暴癱瘓紐約市,1月底台灣追雪趣之際,鄰近的日本卻迎來雪災,近期原是熱帶沙漠氣候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艾因罕見降下冰雹、杜拜則連日大雨導致市區積水!

極端氣候不僅衝擊家園,也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極度乾旱和熱浪影響橄欖的生長周期,橄欖油價格創下歷史新高;2023年全球葡萄酒產量是繼1961年以後最低、咖啡豆產量也減少;義大利連年遭逢乾旱、泰國降雨減少、美國加州種稻區逢旱,大幅影響米的產量!極端氣候對人文社會與文化也帶來影響,海平面上升,島國如印尼、吐瓦魯近期因洪水巨浪無法進行國家選舉,可曾想過,台灣台南北門的「南鯤鯓代天府」因風暴潮海水倒灌成為孤島、大甲媽祖遶境可能因進香路線升溫減少遶境來避免熱傷害、位於低窪地區的鹿港老街因「強降雨災情」而沒落?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舉辦仿生設計競賽已邁入第十年,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主題為「極端氣候下的仿生適應策略」,大專暨社會人士組由新北市政府漁業處、交通局、環保局與秘書處出題,提供各五萬元獎金;高中職組則由台灣仿生協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提供獎金,且今年兩項競賽再獲台經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協辦。歡迎青年組隊參加,作品進入決選之團隊皆可參與「仿生共學咖啡館」活動,與專家輔導團精進作品,以利升學或商業化進程!大專與社會人士組於2024年5月26日(日)23:59截止收件;高中職組於2024年6月2日(日)23:59 截止收件!競賽辦法詳見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官網: https://www.biomimicrytaiwan.org/

#仿生設計 #新北市政府 #科博館 #台經社 #極端氣候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_大專暨社會人士組募集中!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_大專暨社會人士組募集中!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_高中職組募集中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_高中職組募集中

訊息來源:台經社Bio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