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https://www.pcc.gov.tw/pcc/ 改版新網址
BUILDINGFOCUS:工程會新聞輯要2023-2024
BUILDINGFOCUS:部會報告【立法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0屆第7會期)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https://www.pcc.gov.tw/pcc/ 改版新網址
BUILDINGFOCUS:工程會新聞輯要2023-2024
BUILDINGFOCUS:部會報告【立法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0屆第7會期)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The Control Yuan https://www.cy.gov.tw/
審計部全球資訊網 https://www.audit.gov.tw/
BUILDINGFOCUS:監察院新聞輯要2024
BUILDINGFOCUS:審計部新聞輯要2024
BUILDINGFOCUS:審計部新聞輯要2023
Public Building Taiwan:國定古蹟監察院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https://www.ey.gov.tw/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https://www.ly.gov.tw/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https://aam.ly.gov.tw/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 https://daap.ly.gov.tw/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法制局
https://www.ly.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3
立法院法制局 -研究成果
https://www.ly.gov.tw/Pages/List.aspx?nodeid=6585
嘉義縣雖然沒有大型博物館,但我們更重視的是「類博物館」概念的落實,目前共輔導13個館舍,其中梅嶺美術館與國家廣播文物館被文化部列為潛力博物館,不同類型的產業文化館、甚至是傳統廟會、藝術節都是民眾參與及體驗地方文化活力的學習場域。
「類博物館」指的是,無須有「機構」名銜,卻超越制式專業博物館的文化與教育機能。 博物館在嘉義縣主要以地方文化館為主體,尤其國家廣播文物館文物收藏量豐富,已陸續完成標準的典藏庫房,往博物館的道路再邁進一大步。
整建中的朴子藝術公園,把梅嶺美術館、東石神社與公園景觀相互串接,加強外部建築拉皮工程與內部空間強化,增設在地藝術家(楊元太、侯連琴、謝東哲)的戶外雕塑,讓美術館成為公園的核心,將朴子公園轉型成為美術館公園。
嘉義縣還有縣定古蹟「東石郡役所」,也有以傳統廟會為底蘊的「嘉義好神」和「大士爺祭」節慶,今年開始辦理的「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也都是類博物館,都是鄉親體驗與學習的文化場域;而水道頭文創聚落讓遊客彷彿穿越時空走進懷舊的年代,在在都是文化與創意結合的展現。
我們還將「類博物館」概念擴大至產業端,結合生態與生產的「洲南鹽場」、規劃中的茶葉改良總場遷場嘉義,以及耗資30億元的大埔美工業區佐丹尼絲觀光工廠,這些都是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並帶動觀光發展的「類博物館」。
文化是隨著時代推移的,除了傳統的「類博物館」,更應該包括最新的數位科技運用,縣府推動「微型文創園區」開發案,開發商光禹文旅將投資14億元興建數位藝術文化休閒園區,引進浮空投影、AR、VR等數位技術的展演活動,展現面向未來的文化新視野。
嘉義縣支持文化發展不遺餘力,以111年為例,地方文化館13個館舍經費1040萬元,10個社區營造點660萬元,傑出表演團隊5團250萬元,文創產業輔導230萬元,「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1500萬元,社藝術季巡演9鄉鎮450萬元,展現縣府在文化層面上的用心。
糖業文化是嘉義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蒜頭糖廠建廠至今116年,為國內少數從製糖、倉儲、運輸到住宿等空間皆保存良好的糖廠。
為保存及活化嘉義糖業文化,2015年登錄為文化景觀,投入1.89億元進行保存修繕,完成東側倉庫修繕、製糖工廠整修、停車及入口空間改善等。
糖廠東側倉庫10月將公告招租活化,西側製糖工廠因日久損壞,縣府已修繕並保存完整製糖設備及建置導覽系統;西側倉庫區域完整,具委外活化潛力,將訪視潛在廠商需求,與台糖公司合作共同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五分車由蒜糖延駛高鐵站10月就要通車了,明年8月五分車還要駛進故宮南院,最快的高鐵接軌最慢的五分車,將是台灣鐵路史上最吸睛的觀光賣點。
糖廠日式宿舍區部分,10楝木造宿舍已完成修復規劃設計,修復經費約2.2億元,將向中央爭取補助進行局部修繕,以提升潛在廠商經營意願。
一年一度的博物館日盛會來囉!今年嘉義市國際博物館日以「故事的盛放」為主題,串聯市立博物館與五家地方文化館推出在地文化特色系列活動,今(14)日於史蹟資料館正式展開。市長黃敏惠說,嘉義市就是一座城市博物館,承載精彩豐富的人文故事,在這片土地上滋養茁壯,正在綻放動人文化魅力。
「嘉義市是一座博物館,是一座人文城市,嘉義市就是好生活!」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人少地狹,然而人文厚實,且精彩堆疊,「建設可以讓城市變的巨大,文化可以讓城市變偉大」,文化就是嘉義市發展的根,而博物館就是最好的養分。感謝前人努力紮根,讓文化花朵在嘉義市綻放風采,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嘉義市正向發展。
黃敏惠市長強調,城市不在大小,而是在於豐厚文化內涵。嘉義市要走出自己的路,「東區大進步」將根源於文化新絲路,運用都市計劃融入圖書總館、建國二村、公園、舊城區活化等建設,擴大能量;「西區大發展」以鐵路高架為契機,縫合鐵路南北、建構交通路網,並針對沿線1200多公頃區域進行規劃。未來,嘉義市不僅兼具都市生活機能,還有鄉村濃濃人情味,歷史文化故事將繼續在這裡盛放,整座城市就是我們的博物館。
嘉義市博物館與地方館運籌計劃主持人邱宗成老師(台南藝術大學學務長)指出,城市不用大,但要有文化、記憶、意義,嘉義市有一片美好的土壤,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登場,適逢今年第一道梅雨滋潤,極感溫馨。前監察院長張博雅參加開幕活動也致詞表示,生活就是歷史腳印,博物館收藏其中點滴,進而累積成為共同記憶,嘉義市的文化厚度,將開拓市民朋友更多元視野。
2022嘉義市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局以「故事的盛放」為主軸,結合市立博物館及嘉義市立美術、許世賢博士紀念館、愛木村、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祥太文化館等五家地方文化館,從六館不同館藏特色視角,分別展出不同在地文化特色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從適合孩子的解謎桌遊體驗,到藝術家工作坊與小旅行,還有多樣的展覽、講座與惜物市集等,充分展現嘉義市就是一座大型博物館特色。
嘉義市博物館日活動內容:1.市立博物館-【謎玩嘉義】解謎桌遊體驗競賽、2.嘉義市立美術館-【人•間–陳澄波與畫都】特展系列活動、3.許世賢博士紀念館-【甜蜜的青春—百年職業婦女】特展、4.愛木村-【儲碳城市‧森林之嘉】特展暨優惠活動、5.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昭和J十八—昭和市集(愛惜篇)、及6.祥太文化館-【千峰萬彩宋磁之美釣窯】特展暨鑑賞講座,部分活動須事先報名,詳情請見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 https://www.cabcy.gov.tw/web/ )。
澎湖海洋資源館 https://phorh.phhcc.gov.tw/
二呆藝館 https://erdai.phhcc.gov.tw/
BUILDINGFOCUS:澎湖化石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