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日治時期臺灣鐵道建築圖面清查整理及數位化典藏計畫




2018-09-04

文化部今(4)日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日治時期臺灣鐵道建築圖面清查整理及數位化典藏計畫(第一期)」第二次成果發表會,本計畫案由國立成功大學C-Hub創意基地執行,本次成果發表會將以日治時期遺留圖資史料為主題,呈現其對當代鐵道文化資產保存所產生之影響。

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指出,過去的文化資產保存較屬於單點的保存,鄭麗君部長上任後推動的再造歷史現場則以系統性及整體性去打造臺灣文化資產的保存及再生。本案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團隊執行日治時期臺灣七大車站鐵道建築圖面修復暨數位化,是臺灣鐵道歷史再建的第一步,未來文化部將整合鐵道部園區、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等鐵道文化場域,為民眾呈現臺灣鐵道歷史的整體脈絡,並使臺灣鐵道文化資產保存更趨完整。

鐵道文化資產保存是文化多樣性的展現,本案推除了保存珍貴的圖檔資料及其數位化,未來亦擴大做為相關研究、修復再利用的鐵道史料。此計畫之基礎為1998年於臺鐵舊總局發現之日治時期七大車站(基隆、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及高雄)相關的建築設計和施工圖面以及管理圖冊,總計完成439張攤平及數位化,本次發表會,亦展出其中11張的七大車站經典建築圖檔,包括3張珍貴的原件。

本活動以日治時期臺灣七大車站之圖面為核心,採學術研討會之方式,探討由建築圖面衍生之相關議題,包含:紙質文物修復、鐵道歷史、鐵道建築等,並依此三大主題分別進行三個場次的會議,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學者發表學術成果,或擔任與談人,交換及分享研究心得。

保存臺灣鐵道文化資產,也是全國文化資產會議討論熱烈的項目,文化部將持續推動珍貴鐵道建築圖面保存及數位化工作,除以專業環境收藏原件外,並透過公開展示,將具有建築、歷史、人文等價值之珍貴文物資產呈現在大眾之眼前,使臺灣鐵道文化資產之典藏與研究架構更趨完整。本次成果發表會正可視為此後一系列相關規劃、活動的開端,作為文化界、鐵道、紙質修復、歷史、建築等領域之盛事,邀請各界賢達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在歷史建築圖面後所蘊藏之深厚文化內涵。

更多日治時期臺灣七大經典車站鐵道建築圖: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PIHD-HqqKlsTZfuuoZFHoChi2VV7T-v

「日治時期臺灣鐵道建築圖面清查整理及數位化典藏計畫(第一期)」第二次成果發表會活動現場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致詞

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助理研究員林一宏導覽



2018-03-2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21)日於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日治時期臺灣鐵道建築圖面清查整理及數位化典藏計畫」成果發表會。此計畫由國立成功大學C-Hub成大創意基地執行,將日治時期臺灣鐵道圖資史料運用數位技術進行典藏。文化部政務次長楊子葆表示,文化部正在推動的臺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計畫,除了國定古蹟建築修復及實體展品蒐集外,也將以數位典藏為基礎,並透過國際合作,建立世界級的「雲端資料庫」。

 文化部政務次長楊子葆致詞

 介紹圖紙修復過程中所需使用的工具

 高雄火車站平面與外觀圖面

高雄驛本家新築其它成工圖本家ノ部 正面詳細圖

本計畫的緣起頗具故事性。1998年,目前由臺博館建置博物館空間的國定古蹟鐵道部裡,發現日治臺灣七大車站(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及高雄)建築圖面及圖冊。由於鐵道形塑了當代臺灣的空間結構和城市紋理,這批珍貴的史料除展現臺灣建築工藝及交通工程技術的演進外,更是臺灣城鄉社會發展,最好的佐證。

文資局借重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及歷史系對圖面內容的專業分析,結合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在紙質文物修復與保存技術方面的專長,並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建構數位典藏制度,使史料不但得以妥善典藏,有利相關研究工作的進行,更可以強化史料的推廣與再運用。

楊子葆指出,隨著數位化與網路應用的發展,以數位典藏為基礎,整合實體與虛擬世界中不同型態文化資源,並能被充分分享的「雲端資料庫」,是世界各國博物館規劃的最新趨勢。透過雲端科技應用,博物館的實體典藏,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為遠方的使用者參觀研究,而博物館也能透過網路,與國內外的博物館相互連結,擴展博物館的展示能量。台灣的鐵道文化資產,兼具在地獨特性與世界性,因此臺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將會是文化部第一座全面落實「雲端資料庫」概念的博物館。未來臺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將會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鐵道資料中心,也將使臺灣成為國際鐵道文化交流的樞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