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博客來 -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0873

 


作者:殷寶寧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4/20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多元的藝術書籍、豐富的文化觀點


典藏 ARTouch.com | Facebook


目錄

推薦序
城市的懸念──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搭建一座改變建築思維的橋頭堡──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記憶與想像:生產與剩餘的城市地景──陳正菁|浮光、春秋書店創辦人

序 設計:在建築與文化之間

第1章 建築現代性的想像及其終結:中華商場的誕生與死亡

中華商場的誕生:一個現代性的想像方案
——中華商場史前史
——為何是「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的營造與落成
中華商場的建築空間生產與文化形式分析

——趙楓與中國興業-趙楓建築設計風格初探
——中華商場的空間生產與建築風格分析
建築量體、屋頂形式、外觀立面、開窗方式、中式語彙

中華商場的死亡:現代性的終結或再生?
結論:永不衰竭的夢?

第二章 都市生活與街道記憶考現:重描臺北市赤峰街

赤峰街:空間的生產
從有機發展到城市規劃:從清領以降到殖民統治
——聚落有機發展的城市軌跡:從清領到日治時期
——臺北市都市計畫的形構力量
都市計畫與公有零售市場政策、公學校、公園綠地的出現
——有機發展與都市規劃下的空間生產:赤峰街

從都市規劃到產業空間生產:戰後赤峰街與城市有機發展軌跡
——違建與佔用下的街道景觀
——視覺清理與城市景觀打造:有限的空間實踐介入
——產業群聚的歷史累積:朝向生產空間之轉向

街道的再現空間:文學與新聞報導中再現的赤峰街
——《赤峰街5號的那些事》

——新聞報導與再現空間:性別與階級視角
性產業與女性生活處境、銷贓、

結語:街道為何重要?

第三章 全球化下都市再生與名牌建築——庫哈斯與臺北藝術中心

設計文化(Culture of design)與都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
中山北路-劍潭-基隆河舊河道都市開發歷程
臺北藝術中心開發案與周邊房地產
庫哈斯(Rem Koolhaas) OMA團隊及其專業論述
建築量體與士林夜市的戲劇性言說

第四章 建築變身演藝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行動者網絡研究

研究對象與分析取徑:行動者網絡理論

——臺北藝術中心:多元行動者作用下的產物
——行動者網絡理論

臺北市政府的文化治理軌跡概述
——地方與中央文化治理競逐的想像
——自行開發或邀請民間投資:從財務角度詮釋文化政策想像?
——「文化引導都市再生」與「城市品牌行銷」的文化治理核心作用

建築設計團隊視角
——為何來臺灣參加國際競圖?
——建築設計的重要概念
——建築生產過程中的作用者:「被」缺席的使用者
——建築設計團隊提出的其他觀察

非人行動者:建築物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專業詮釋
——經營使用團隊何時(應該)可以進場?
——表演經營團隊的空間經驗與見解
——北藝中心經營團隊的自我定位與期許

第五章 審計新村變身記:城市文化治理與創意場域形構

前言:審計新村變身記?

從網絡治理到「創意場域」
——從治理到網絡治理
——從創意城市到創意場域

從臺中地區五大村到審計新村的誕生
——「審計新村」、公有眷舍與中臺灣發展歷程
——審計新村空間構成概述

多元網絡治理實踐下的審計新村變身故事
——都市研究專業者引燃的熱情火種
——社區組織工作者的網絡化角色:如何建立積極溝通橋梁
——教育部、大學的角色與力量

——國有(非公用)財產的活化議題
——地方政治作用與選舉因素的影響

第六章 以設計人類學反思學校設計過程:阿里山達邦國小個案研究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分析架構

臺灣戰後教育體制與校園空間變遷圖繪
個案分析:達邦國小
——達邦國小個案概述
——設計目標-校園成為具鄒文化自明性的族群空間認同所在
——參與式設計過程與設計轉化
——設計策略


殷寶寧《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以深層關注與提問串接建築、設計與文化 | F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