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大航海時代


112-11-23。出席故宮「無界之涯」特展開幕式 陳揆:呈現大航海時代的臺灣歷史 締造國際文化交流具體成果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3)日出席國立故宮博物院「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特展開幕式時表示,此次特展以16世紀「大航海時代」為主題,並由國內外12個館所與單位出借寶貴珍藏,讓參觀遊客能夠近距離欣賞16世紀歷史文物,以及臺灣參與當時全球互動的身影,進而找尋臺灣在海權時代的地位與角色,可說是故宮作為世界級博物館所達成國際文化交流具體成果之一。

陳院長表示,今(2023)年3月他曾到故宮出席「梵蒂岡宗座圖書館暨明清宮廷藏書特展」,對豐富飽滿的藏書記憶猶新,很高興今日再次前來故宮,參加今年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特展開幕式。

陳院長指出,此次特展以16世紀「大航海時代」為主題,透過瓷器、繪畫、古籍、地圖等文物,述說16世紀人們在無邊無際大海上的活動、探索與交流,以及大航海時代如何帶動世界經濟與文化交融的巨大變化,喚起民眾在小說、電影或漫畫看過有關航海、尋寶,甚至海盜故事的回憶,而這些生動的人物與情節,也帶給大家許多冒險闖蕩海洋與探索世界各地的想像。

陳院長表示,明(2024)年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南安平建築堡壘、發展市鎮滿400年,從此次故宮特展的豐富文物可看出,早在16世紀臺灣參與當時全球互動的身影,以及與世界各地人們頻繁的交流接觸,不僅能感受當時人們往來於海上的足跡,也能找尋臺灣在海權時代的地位與角色,並從中汲取經驗與智慧,進而繼續面向世界,迎接未來挑戰。

陳院長指出,此次展覽除了故宮本身豐富的珍品外,也借重國內外12個館所與單位鼎力協助,出借寶貴珍藏,尤其部分珍寶從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大阪遠渡重洋到臺灣,可說是身為世界級博物館的故宮所達成國際文化交流具體成果之一,相信透過此次難得的展出機會,將能讓所有參觀遊客近距離觀看與欣賞16世紀的歷史文物。院長也感謝策展團隊辛勞付出,以及海內外提供協助與合作的單位,並預祝活動順利圓滿成功、大家滿載而歸。

陳院長提到,故宮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向來是國內外旅客來臺必訪景點之一。而故宮北部院區現有建築與設施已陳舊,正館展覽空間現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因此行政院投入超過100億元推動「新故宮計畫」,以提升故宮參觀品質、觀光量能及拓展文化外交;今年7月,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已上樑,此為重要階段性里程碑,明年6月竣工後,所有行政人力將集中於山下行政園區,全力推動整建具現代化博物館規格的第二展覽館(圖書文獻大樓)。

陳院長到場後,手持「無界之涯」手板,與行政院林子倫發言人、故宮蕭宗煌院長、黃永泰副院長、余佩瑾副院長,以及借展單位、駐臺代表等貴賓一同合影留念;隨後,院長聽取余副院長及書畫文獻處蘇峯楠助理研究員說明本次特展背景,並於致詞結束後前往展場參觀亞洲新圖、沈船文物、隆慶像、安平壺、扇面與扇形盒等國內外館所典藏,院長也實際操作互動螢幕,了解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航行路線與交流活動。


國立故宮博物院

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

https://theme.npm.edu.tw/exh112/Boundless/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卡蒙斯(Luís Vaz de Camões,?-1580)筆下的兩句話,訴說著陸地的盡頭,卻正是大海的起點。話中語境見證當時歐洲人嚮往海外探險的風氣,更為世界不同端點人們的相遇,立下一個絕佳的註腳。

那個時候,人們不再安於陸地或特定的海域,而是遠赴重洋,一次次越過陌生的海洋,尋求更多的機會與資源。期間,人類首次繞行地球一周,逐漸凝聚出亞、歐、非、美各大陸串連成一個航線的視野,也從中勾勒出世界的輪廓。許多前所未見的事物出現在世界各地人們的眼中,輾轉醞釀出與此前不同的想法。法國歷史學家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即以「漫長的十六世紀」(the long 16th century)來形容這個令人目不暇給,又充滿曲折變化的時期。

本次從大海出發的敘事脈絡,集結了本院及國內外各大館所的珍貴典藏,共同呈現十六世紀經由海上航行所展開的匯聚與交流的故事。展覽分成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大海的時代」,在海圖、銀幣及沉船貿易瓷等物件的引領下,進入歐亞雙方相遇與彼此騷動的海上霸權時代。第二單元「不期而遇」,於文獻、商品與物產中,追尋各方人群移動、互動及競奪的蹤跡。值此同時,同為匯流場域的臺灣,也開始浮現她的身影。第三單元「多元新貌」,則從書畫、器物、地圖等物件,探索藝術、知識與文化層面的交融,以及初次映現人們眼前的「全球」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