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南島建築】原住民建築

持續攝取 滾動更新


台灣南島建築

臺灣因地處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

從荷西時期開始迄今臺灣開發400年對於更早的原住民族建築值得大家深入認識

因為有空間母語基金會我們可以快速瀏覽 

分項索引將提供更多關於南島建築的知識


財團法人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      https://kjmu.org.tw/

TWARCHINDEX財團法人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


空間母語基金會「台灣樣 Taiwan code」  南島台灣樣

台灣南島建築是 6,000 – 7,000 年前即生活在台灣的原住民族建築,也可稱為「台灣原住民族建築」,不同族群也因不同文化與居地之風土環境,衍生出不同的建築型態。

「台灣樣」廣邀建築學者、研究者及大眾,將南島建築之面貌一一呈現如下:


地域建材 — 吳昱瑩謝欣珈史任捷

構築形制 — 吳昱瑩許勝發林一宏

南島建築百科


家屋,是指台灣原住民族所居住的建築,過去多為風土建築(Vernacular architecture),選用來自聚落當地的建材,並以最能適應當地風土的方式建築而成;根據族群的信仰與生活習慣,地基、格局也有所不同。


穀倉,是指台灣原住民族用於存放糧粟的建築,在眾多的原住民族建築中,穀倉特別重視防鼠、防蟲、防潮以及防火,以確保存放於穀倉中的糧粟不會腐敗或意外減少;因而衍生出防鼠板、蛇鼠板等特殊構件。

南島建築故事: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臺灣大百科全書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臺灣史前時期

臺灣史前時期與歷史時期分界一般以1624年前後為分界點





分項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