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歷年公務人員高考二級〔都市計畫技術〕試題:都市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計畫理論與實務

 

都市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計畫理論與實務

114年

一、「15 分鐘城市(15-min city, 15mc)」概念由學者 Carlos Moreno 2015 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提出後,持續受到都市規劃實務界廣泛討論與實踐。 

請說明此概念的意涵。(10 分) 

請申論如何在都市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計畫中實踐此概念。(15 分)

二、都市運輸規劃在分析運具選擇行為時,經常使用個體選擇模式,為估計個體選擇模式,樣本資料會透過兩種偏好調查來取得:顯示性偏好 (revealed preference)與敘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

請說明這兩種偏好調查之特性與適用情境。(10 分)

若國內某市政府計劃引進自駕公車(autonomous bus)作為深夜 (100500)大眾運輸系統,想評估票價跟班距如何影響自駕公車的使用,你負責這項評估,請說明應該使用那種偏好調查,並設計主要題項內容。(15 分)

三、Karen Lucas 2012 年提出「運輸貧窮(transport poverty)」概念,用以描述個人或群體因為同時具有社會弱勢與運輸弱勢的條件,而導致「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現象。近年持續受到都市規劃實務界廣泛注意,並運用「可及性規劃(accessibility planning)」來改善此現象。

請說明運輸貧窮可能導致的社會排除現象(請舉出兩項)。(10 分)

請申論如何在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計畫中,運用可及性規劃(accessibility planning),改善運輸貧窮所導致社會排除現象。(15 分)

四、重大的土地開發計畫常被要求進行「交通衝擊評估(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TIA)」,假設某個基地將開發為大型購物中心,你負責進行該基地開發之 TIA,請說明你的評估程序。(25 分)


109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