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中央機關【內政部】資源與訊息索引





內政部:加速都市更新 保障居住安全,廣納各界建言,推動綠色友善環境

發布日期:113-05-30 16:30      單位:國土管理署

為保障國民居住安全,提供舒適的居住品質,符合國際推動綠色友善環境之趨勢,政府積極持續推動都市更新政策,並廣納建言,以期保障國人居住需求。

臺灣近年歷經過多次地震災害,以及0403花蓮地震,居住安全攸關國人生命財產保障,因此都市更新工作必須持續推動。本部已擬具「都市更新條例」第65條修正草案陳送請行政院審查後送請立法院審議。本修正案內容為放寬原容積獎勵適用範圍,期盼透過增加改建誘因提高建築物所有權人參與都市更新的意願,達到提升建築物與民眾居住安全目標,以強化國內居住品質及國人安全。

至於淨零碳排、綠色友善環境已經是全球發展趨勢,過去在建築環境上,透過綠建築指標搭配都市更新給予各項容積獎勵,促成綠建築推動顯著效果,奠定我國淨零碳排基礎。在後續推動建築淨零碳排,為求審慎及周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預計於6月中旬前,分北、中、南三區邀集不動產開發公會、建築師公會等公協會團體座談,進行雙向溝通,收集意見,並於8月份召開研討會,邀集產官學研各界,共同研討營建成本相關議題。

內政部表示,有關各界或業者所提建言都已納入考量,未來將持續與各界溝通,提出整體計畫。


內政部投入累計逾634億 改善道路、城鄉風貌及再生水工程 林右昌:照顧民眾生活及產業發展 推動最需要的公共建設

發布日期:113-04-26 09:30      單位:國土管理署

為提升更優質居住環境,內政部攜手地方積極推動符合民意所需的公共建設。部長林右昌表示,內政部執行國家多項公共建設,長期致力於道路品質改善、行人通行環境提升、城鄉風貌及再生水等多項公共建設的推動,迄今投入經費累計逾634億元,在中央及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整體達成率近75%,成果值得肯定。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將著重在加速建置人行安全串聯路網系統、強化水資源取得韌性及邁向2050淨零碳排等,為使計畫與時俱進,也提醒國土管理署持續檢視及蒐集外界意見,讓公共建設能符合民眾及社會需求。

從工程、教育及修法等措施互相搭配 有效提升國內整體道路品質

林右昌說明,中央去(112)年推動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總預算數41.5億元,已核定418件,截至今(113)年4月止,共有249件進行設計規劃、147件刻正發包施工中、14案已完工。整體而言,此計畫短期對於各縣市校園周邊的人本通勤環境,以及串聯便利又安全友善的道路網絡系統,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

林右昌提到,他曾多次到各縣市視察改善工程的推動情形,實地到校園周邊走過,並將不同縣市的改善經驗與地方首長、工程團隊進行經驗交流,就是希望能以校園為中心,一起把優化通學環境的成效,持續往居家環境的通行路徑來擴散,以達到全面改善。

具體成果包括宜蘭縣「羅東國小暨成功國小通學廊道工程」就是打破既有圍牆界線,建置舒適寬敞的公共通行空間,讓羅東及成功兩所國小學童及民眾等都能安心行走;新北市「美學示範基地」,從板橋及府中捷運站,再連接到林家花園,沿途的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的改善與串聯;以及淡水區重要道路中正路及周邊著名觀光景點如漁人碼頭、紅毛城等通行空間的優化,現在都已融入在日常生活,供大眾更便利使用。

林右昌指出,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截至今年3月底止,共完成無障礙空間串聯改善長度610公里、公共通行路障排除完成1,771處、孔蓋下地1,627座及展開多場教育宣導等;另生活圈道路系統6年(111-116)建設計畫刻正持續執行中,目前已完成嘉義市東義路及盧山橋改建、臺南北外環第3期新建工程(西段)等重大工程,積極建構城鄉串聯、均衡發展的道路網絡。此外,立法院在今年4月16日已三讀通過「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搭配中央正在推動的4年400億元「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可以加速行人交通安全推動及改善工作的進行,今年將會完成600處易肇事路口改善,提供用路人一個更友善且安全的通行區域與環境。

推動300座兒童遊戲場環境設施改善 城鄉風貌均衡形塑城市新亮點

林右昌表示,為提供一個讓孩子們快樂遊玩且家長也能安心陪伴的兒童遊戲場環境,行政院在去年8月核定「兒童遊戲場環境設施改善計畫」,匡列10億元經費,協助地方進行兒童遊戲場重建、改善及周邊無障礙設施設備優化,預計今年底可完成300座公園兒童遊戲場環境改善。

除此之外,攸關城鄉生活環境提升及景觀優化的城鄉風貌營造工作,自110年至115年編列的經費已達60億元,協助全國各縣市辦理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老街及城鄉改造等,以落實環境共生、永續共好的生活空間,包括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桃園桃林鐵道城市綠廊、臺南鹽水月津港的星空水畔綠洲、屏東縣民公園結合殺蛇溪水岸與工業遺址活化等,都是城鄉風貌營造及形塑城市新亮點的成果,這些也成為民眾日常生活、遊憩的重要活動場域。

因應氣候變遷 強化水資源取得韌性及擴大再生水運用範圍

林右昌進一步指出,除了生活環境品質提升之外,這世代也面臨了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的挑戰,其中一項就是要強化水資源取得韌性,在面對強降雨、乾旱等狀況,為使民生及產業用水供應穩定,政府在110年已啟動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相關計畫,將在全臺推動16案再生水建設。目前永康、安平、鳳山及臨海共4座水資源回收中心已在運作中,每日可供應12.35萬噸再生水。其中,112年南部在面臨近30年降雨量新低的狀況,安平再生水廠發揮救援角色,從每日1萬噸擴大供應至3.75萬噸,有效緩解當地缺水情形。

林右昌補充說明,現在其它案件陸續推動中,期望至115年讓全臺每日再生水供應量可達28萬餘噸,並預計在120年完成所有建設後,讓整體供應量可提升至62.81萬噸,同時也會結合再生水多元再利用計畫讓運用範圍,從高科技產業用水擴大至其它產業,逐步增加水資源取得韌性及循環效益。

林右昌最後表示,內政部會持續透過公務預算、前瞻經費及專案經費等,偕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公共建設的建置。另外,在道路改善、城鄉風貌等工程執行的過程,會納入民眾參與討論機制,經由共識凝聚,讓相關改造措施能符合在地期待,改變的不只是硬體建設,還有公民參與及生活美學素養提升等加乘效益,要讓整體建設資源發揮最佳成效,創造一個安全、安心的生活環境。




時藝多媒體


時藝多媒體    https://www.mediasphere.com.tw/


時藝多媒體 | Facebook


時藝多媒體具二十多年的策展經驗,以策展團隊源源不絕的創意,開創藝文活動新潮流,點亮藝術新生命。


餐飲品牌



藝文空間



戶外場域



桃園77藝文町


空軍三重一村



2024-12-27

第24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臺北市都發局〕特別貢獻獎

 

臺北市都發局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別貢獻獎」及廣慈社宅C標優等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舉辦「第24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頒獎典禮,都發局興辦社會住宅屢創佳績,連續5屆得獎獲頒「特別貢獻獎」、以及廣慈社宅第C標統包工程榮獲本屆建築類「優等」,都發局感謝評審委員們的肯定,獲獎代表市府努力不懈和團隊合作的成果。

廣慈社宅是台北旗艦型社宅,第C標為廣慈博愛園區整體開發計畫最後一塊拼圖,園區各工程包括廣慈社宅第A+B標、D標、E標皆獲得金質獎殊榮,展現市府為市民提供更好生活環境與服務的堅持。

第C標統包廠商為雙喜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及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監造單位為孫文郁建築師事務所,專管團隊為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與楊國隆建築師事務所。獲獎特色主要是統包團隊透過3D視覺化模擬,運用鋁模、預鑄飛樑及保護屏工法,提升工程品質及職場安全環境;屋頂層設有空中跑道及市民休憩綠化空間並採複層樓版設計,兼具隔熱、防水功能並促進社區情感交流,另建築配置因應城市風廊,基地內部通道寬達11至15公尺以上,建物棟距超過10公尺,讓風可以順利流入,可有效降低都市及體感溫度。

都發局戮力建構優質的社會住宅環境品質,也將持續精進維持此得之不易的榮耀,朝更高之設計、施工及營運品質目標邁進。


連續5屆得獎




2024-12-26

2024 行政院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院會議案〕


卓揆肯定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功 會議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4-117年)」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報告後表示,感謝各部會與科學界攜手合作,匯集學者專家建言,讓此次會議圓滿成功,後續將形成114年至117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作為未來政府推動科技政策的重要依據。

卓院長指出,科技界為先驅,政府為後盾,要讓科技發展引領國家發展齊步向前,因此政府明(114)年度已編列1,965億元科技預算,將投入具備臺灣特色的科學發展,持續深耕「五大信賴產業」,並加速進入AI(人工智慧)全面應用的時代,以協助中小微企業及傳統產業落實數位及淨零轉型。此外,政府將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計畫」,加上超過140項重要基礎建設,達到「健康臺灣」、「均衡臺灣」以及「團結臺灣」的目標,打造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與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報告_國科會 新聞稿
PDF

第 3932 次院會 113 年 12 月 26 日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聞稿

『第 12 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   院會報告案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於 113 年 12 月 18 日圓滿

落幕,為期三天的會議邀請近 1,500 位產官學研重要代表出席,其中業界代表佔 37%、學研代表佔 31%,匯聚各界共識,作為政府訂定未來科技政策與國家科技發展方向之依據。

籌辦期間廣納意見,確立策略措施及推動方向

籌辦期間舉辦 35 場策略研析會議、3 場跨部會討論會議、 8 場議題小組會議、4 場分區預備會議、1 場圓桌會議,透過系列會議及專家請益等方式,檢視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我國面臨的挑戰及社會需求等,確立「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臺灣」之整體推動方向,以及「智慧科技」、「創新經濟」、「均衡社會」、「淨零永續」四大主軸議題架構。

四大主軸聚焦我國面臨挑戰及政策推動方向

「智慧科技」主軸聚焦 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發展與地緣政治等挑戰,將以前瞻視野,透過強化科技布局、建立國際民主夥伴關係、優化跨域人才培育等,提升科技韌性。「創新經濟」主軸聚焦貿易短鏈化、產業轉型等挑戰,將以創新的思維,透過可信賴供應鏈、產業均衡與 AI 化等,提升經濟韌性。「均衡社會」主軸聚焦人口少子化及高齡化、區域發展、偏鄉醫療等挑戰,將以包容的價值,透過普惠多元大眾、提升包容共融、均衡區域發展等,提升社會韌性。「淨零永續」主軸聚焦氣候變遷、2050 淨零排放、資源稀缺等挑戰,將以永續的思維,透過綠色製造及消費、循環經濟、電力去碳化等,提升環境韌性。

正式大會提出科技發展願景,齊力支持臺灣產業均衡發展

總統賴清德強調,透過深耕「五大信賴產業」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及推動「六大區域旗艦計畫」,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表示,本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除了延續傳統,更納入前瞻、均衡、共榮特色,並透過運用半導體優勢與跨國、跨業、跨域合作,整合多元與尖端技術,協助各行各業導入 AI,達成均衡區域的發展目標,期許未來聯合國際民主夥伴,實現國政願景。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引言也指出,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節能減碳與能資源管理都是未來重要的產業趨勢,也是未來臺灣應用 AI 的重要領域,可運用半導體產業優勢攜手其他產業,帶動臺灣均衡發展。

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落實科技政策推動執行

經過三天正式大會產官學研代表充分討論,會議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 114 至 117 年)」,經行政院核定後,由各部會落實計畫推動,致力實現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臺灣之遠景。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報告_國科會 懶人包
PDF








總統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盼透過科技創新協助區域均衡發展 讓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出席「行政院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113年12月16日

賴清德總統今(16)日上午出席「行政院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可以協助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經發會上週四通過「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除發展臺灣各區域特色產業,也將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要建設,期盼打造更均衡、更有韌性的臺灣,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致詞時表示,四年一度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政府與科技界重要的盛會,同時也牽動國家的整體發展,感謝來自產、官、學、研各界的專家一起參與,擘畫未來科技發展的藍圖。

總統說,回顧八年前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當時政府剛開始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成為驅動臺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的核心;四年前召開會議時,「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已經是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當時結論是將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2030願景。

總統指出,面對人工智慧快速崛起、數位和淨零轉型、以及地緣政治變化種種的挑戰,我們必須站穩「5+2產業創新」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基礎,更要因應地緣政治變化,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進一步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

總統表示,這次會議主題充分展現出政府的目標,也就是「智慧創新、民主包容、打造均衡臺灣」。因應AI時代的來臨,我們要從科技、民主、人權等各面向著手,帶領產業和社會轉型。

總統說,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中央政府科技預算第一次突破1千億元,而明年中央政府總體的科技預算編列1965億元,比今年增加77億元,這代表政府對科技產業的重視,我們要繼續努力,讓臺灣成為全球科技的領導國家。

總統指出,為了打造均衡臺灣,上週四行政院經發會通過了「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不僅要發展臺灣各個區域的特色產業,也要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大建設,未來將推動140項的重要建設,其中有100多項建設已經在進行,希望持續強化各個區域的生活治理與連結。

總統說,相信科技的創新可以協助區域的均衡發展,並且落實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結合,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提到,今年臺灣在科技發展上取得亮眼的成果,根據「IMD世界數位競爭力」的評比,臺灣「每千人研發能力」是全球排名第二,在「研發總支出GDP占比」、「高科技出口GDP占比」及「學生在數學教育評估上的表現」也都位居全球第三名。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有能力、有技術、有人才,我們要持續創造豐碩的科技成果,「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就是集思廣益的重要平台。在大家的討論和確認之下,這次會議的各項議題、子題及策略措施,將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的執行依據,我們執政團隊也會全力以赴。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期待借重大家寶貴的經驗和意見,一起努力讓臺灣的科技政策更加完善,不只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也為全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並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誠文、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及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2024-12-24

id SHOW 一個與空間對話的居家生活平台

 

室內設計、室內裝修、居家裝修知識的居家設計平台 - idSHOW

https://www.idshow.com.tw/

"id SHOW"居家設計平台,除介紹設計師及設計作品外,也針 對消費者需求的生活居家知識及裝修學堂單元,不只是看見 一個空間作品的亮麗外表,還能仔細研究每一處關鍵細節。 同時也加入了新品建材單元,讓設計師及消費者能在第一時 間掌握國內外最新建材資訊。

(本網站由「亞洲商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及網站維護。)


"id SHOW"採數位雜誌發行,除了可在電子書城上購買,亦 可加入"id SHOW"平台會員後即可線上免費閱讀。

idSHOW好宅秀 | Facebook



2024-12-23

2024 台灣設計週


台灣設計週主題館延展至2025年2月2日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3 15:50:24)


主題館以The Gateway為策展主軸,打造多道未來之門,開啟設計xAI新想像。

第二屆台灣設計週圓滿落幕,9天活動吸引25萬人次參觀!今年以「設計x AI」為核心,結合全球AI發展趨勢,探索設計如何與AI協作,為人類開創更美好未來。首次推出「夥伴國」機制邀請波蘭參與,成為本屆亮點,同時透過主題展、國際趨勢論壇及多元週邊活動,全方位展現設計在創新應用與文化交流中的關鍵角色,強化台灣設計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今年主題展以「The Gateway」為策展主軸,邀請 34 組國內外設計團隊及產學界共同參與,透過各種應用思考AI 技術如何激發設計創新,並回應當代社會需求。展覽作品涵蓋互動設計、空間設計、建築設計、遊戲創作、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等領域,呈現設計與科技、人文融合的未來藍圖。亮點包括結合生成式 AI 互動裝置的作品,透過現場互動打造個人化居家風格體驗,讓觀眾感受 AI 如何將設計情境快速具象化;東海大學智慧設計班透過 AI 重建台灣過去的城市場景,帶來歷史與未來並置的視覺體驗;和碩設計、光林智能、上銀科技、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台灣企業也帶來精彩的AI應用展出。展覽獲得高度好評,不少觀眾表示,主題展不僅激發了對 AI 與設計未來的想像,也讓設計更加貼近生活。


夥伴國波蘭特展,展出波蘭精彩設計與背後思維。

今年首度推出「夥伴國」機制,邀請波蘭擔綱,可謂本屆活動的最大亮點之一。由波蘭台北辦事處與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共同策劃波蘭特展,以「字母與象徵」為主題,展出波蘭代表性字體與平面設計作品,敘述作品背後的波蘭歷史文化與設計思維;此外亦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辦「台灣波蘭未來設計對話」論壇,邀集兩國頂尖平面設計師對談,探討AI對平面設計領域帶來的機會與衝擊,以及設計如何回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需求,透過視覺語言傳遞創新思維與價值。


台灣波蘭設計對話,力邀兩國頂尖平面設計師與視覺藝術家同台,激盪創意火花。

除了主題展,台灣設計週亦精心策劃九場國際趨勢論壇,邀請美、日、韓、泰等多國講師,深化跨領域與跨國界的交流對話!搭配夥伴國波蘭特展,推出「設計無界:台灣 x 波蘭未來設計對話」,聚焦城市設計、公共空間與社會參與,展現設計如何回應環保、平權等全球性議題,並藉由AI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探索未來設計教育與應用的可能性,展現設計作為全球溝通新語言的價值,促進台波兩國設計師的深度交流。


系列論壇探討國內外設計最新趨勢,此為設計xAI創新專場,分享數位工具及應用案例。

其他場次則分別聚焦AI應用、城市發展與設計人才培育等多元議題,全面展現設計在科技與社會創新中的關鍵角色。論壇當中設研院分享近年開發的七支數位設計工具,展現AI如何協助提升設計效率並激發創意,同時探討人機協作的未來可能,強調設計應以人為本,兼顧倫理與價值觀。在城市美學主題,台南西門布市再造案成為範例,展示設計如何透過跨域合作賦予城市新生命。微移動論壇則倡議建立生態系統,整合公共運輸與共享機制,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健康、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此外,論壇也聚焦設計人才的跨領域培育,激發創新靈感並探索未來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論壇亦為2025年即將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IASDR國際設計研討會「Design Next」暖身,預告設計如何在全球挑戰中推動永續發展與科技創新。

除了精彩的展覽與論壇,今年設計週持續推出一系列豐富的週邊活動,包括與 Giloo 紀實影音合作的主題線上影展,以及與博客來、誠品合作的選書企劃展,邀讓民眾從不同角度體驗台灣設計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生延續設計思考的影響力,突破活動地理限制,共享創意視野。


台灣設計週主題館延展至2025年2月2日,歡迎前往松菸台灣設計館03展區參觀。

2024 台灣設計週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一系列展覽、論壇與設計之夜,匯集近20國數百位設計師與產業專家參與,不僅菲律賓設計中心組團來訪,設研院更與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與韓國釜山設計中心分別簽署合作MOU,成功為台灣設計界打造國際發聲與交流平台!本屆結合全球熱議的AI發展趨勢,展現設計跨域應用的無限潛能與強大影響力,突破設計同溫層,獲得更多社會大眾關注;同時透過首次與夥伴國波蘭的跨文化合作,深化設計作為全球溝通新語言的角色。台灣設計週感謝各界的支持與參與,主題展將好評延展至2025年2月2日,歡迎把握機會至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3展區,一同體驗設計與AI共舞的魅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6 15:51:34)

交流環節中,與會者踴躍提問,現場一同與線上日本講師討論設計界未來趨勢。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設研院)執行的台灣設計週壓軸場活動「台灣設計力 X IDDI 交流之夜」,於12月15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的「不只是圖書館」舉行,以此為2024台灣設計週畫下完美句點!本次活動匯聚設計產業及學界的領袖與專家,探討企業如何運用設計驅動創新、提升競爭力,吸引近百名與會者共襄盛舉。

活動內容分為兩大主軸:台灣設計力研究與日本AI設計工具短講,完整描繪企業運用設計之策略及工具。台灣方面聚焦於設計產業關鍵數據和AI衝擊,與企業設計創新之關鍵策略。國際方面則邀請到日本設計界兩大機構 – 日本綜合研究所與博報堂,帶來AI設計工具深度應用的全球視野。

首先,由設研院摘要《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部分研究成果,指出設計產業規模擴展所面臨的挑戰包含:企業使用者的設計價值認知待提升、市場需求多元性待加強,以及人才供需等問題。研究建議透過策略性扶植、跨領域整合協助與人才培育等計畫強化產業體質與擴大市場。此外,AI帶來的工作機會與挑戰並存,建議設計師強化AI所不能取代的關鍵技能,例如溝通、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科技適應力等,以迎接AI衝擊的時代。

有關產業扶植策略,設研院透過「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來協助企業提升設計力。設研院前瞻研發組研究員李思婷針對此計畫進行解析,以設計補助政策為實際案例,探討設計如何在不同層次促進企業創新,並提供實踐設計策略的方法論。研究歸納出九個關鍵策略領域,並根據企業背景、經營概況與策略行為進行分群分析,揭示企業設計驅動創新的九大特徵。

日本綜合研究所的田中靖記資深經理,線上分享如何透過企業自主願景設計來應對快速變遷的未來挑戰。


下半場國際趨勢短講則介紹了企業成長所適用之AI設計工具。首先,由日本綜合研究所未來設計實驗室的田中靖記資深經理分享「設計未來:探索自主定義企業願景之路」,剖析企業如何透過未來設計洞察需求,定義信念與願景。AI科技應用於未來設計中,可生成更多假設情境供創意發想,創造更多可能的路徑。

博報堂的入江謙太創意總監,分享生成式AI在創意應用上的實務經驗,提供各界跨領域協作與創新實踐的寶貴靈感。


博報堂DXD部門的入江謙太創意總監分享「AI for Imagination」,展示自行開發的AI使用者研究工具,將消費者視作「生活者」,以AI工具生成剖析日常生活的人物誌,達成具體而精準的使用者研究,可有效應用在產品的設計和行銷上。

本次活動匯聚設計產業及學界的領袖與專家,吸引近百名與會者共襄盛舉。


最後的交流環節中,與會者踴躍提問,熱烈討論企業提升設計能量與AI設計工具發展的潛力。本活動所摘要之《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預計於2025年1月正式出版,內容將提供設計產業在策略制定與實踐上的重要指引。此外,明年設研院將持續啟動台灣設計人才調查及「IDDI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補助計畫,歡迎各界積極參與,共同為台灣設計未來注入新動能。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3 14:11:47)

經濟部連錦漳次長親自參與台灣設計週交流晚會。

2024台灣設計週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設研院)執行,於12月7日至1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盛大展開。今年活動主題以The Gateway(門)為概念,象徵通往AI技術與創意設計無限可能的入口,並致力於連結全球設計力量。今年共有34組設計團隊、9場論壇及5場設計夜,邀請國內外設計領域人士與大眾共同見證創意的無限可能。

設計交流晚會於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隆重舉行,設研院與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韓國釜山設計中心及韓國東南設計產業協會於晚會儀式中,共同簽署設計合作備忘錄,透過設計週平台,持續深化台灣與國際設計界的合作,促進跨國設計交流與創新發展。出席交流晚會的嘉賓包括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產發署副署長鄒宇新、立法委員謝衣鳯、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聯合創辦人Rene Wawrzkiewicz、韓國釜山設計中心執行長姜必顯及各國大使等。此外,來自設計跨域百位設計師與業界人士也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經濟部連錦漳次長、立法院謝衣鳯委員參觀主題展。

自台灣設計週開幕以來,活動主題展覽《The Gateway》便成為焦點。展覽聚焦 AI 技術與創意設計的結合,展出台灣藝術家、設計師、產業界的作品,共同成就一場人類與 AI 共舞的創作大會。除了主題展,同時還有年度夥伴國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以及《金點設計展》等精彩展出,帶領觀眾探索多元文化視角下的設計魅力。

同時,台灣設計週也舉辦多場國際趨勢論壇,邀請來自波蘭、荷蘭、美國、韓國、日本、泰國等地的設計專家,深入探討未來城市設計、設計人才培育與AI技術應用等重要議題,帶來思想激盪與無限靈感。本週五、六、日三天還有三場精彩論壇, 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上網報名參加。2024台灣設計週不只有豐富的實體主題展與國際論壇活動,更再次與博客來合作去年大受好評的設計主題書展,並與 Giloo 紀實影音共同策劃線上影展,延伸設計週的精彩內容至線上世界,為更多民眾創造參與的可能性。設計愛好者不容錯過這場年度盛會,更多展覽活動訊息歡迎關注「2024台灣設計週」社群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6 16:33:04)


2024台灣設計週以The Gateway為題,主題展以門的意象呈現。


第二屆台灣設計週(Taiwan Design Week)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12 月 7 日至 15 日再度於松山文創園區展開。主題展由策展人謝宗諺及協同策展人游麲、林唯哲企劃,主題以The Gateway (門) 為起點,象徵著一個通往世界的入口,代表著 AI 將我們與世界現有與未知經驗無縫串接,讓創意不斷延展,催生出全新的創作與生活。 AI 不僅作為一個工具,更是一個啟動點,迎來嶄新的全球設計新紀元!今年共有 34 組國內外設計團隊、9 場論壇、5 場設計夜活動,邀請一般大眾及設計圈夥伴共襄盛舉。

還記得1990 年代的網路革命讓世界大翻轉?又或者2007年iPhone問世徹底改變生活?現在輪到 AI 這股強大科技力,來挑戰人類的效率與創造力極限了!這次台灣設計週的主題展《 The Gateway 》以「門」為主題,帶你探索 AI 如何重塑創意與設計的可能性。策展靈感來自電影《 2001:太空漫遊》中猿人觸碰黑方塊的經典場景,象徵著科技與人類智慧相遇的那一刻。策展人謝宗諺:「 AI 的世界就像我們剛進入新石器時代,手握原始工具,滿心好奇地摸索。AI 並不是完美無瑕的超能力,它需要我們的情感與創造力來驅動。最珍貴的是,人類擁有犯錯和試驗的自由,而這正是設計的泉源。」這次展覽超豐富,除了主題展,同時還有《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金點設計展》等精彩展出,帶領觀眾探索多元文化視角下的設計魅力,快來親身感受設計與創意交融的驚喜時刻!


極具未來感的展覽空間,邀請觀眾走進AI與設計共舞的未來。


主題展從門的意象出發,打造極具未來感的展覽空間!匯集產業、學研與知名KOL,用製造所、實驗場、靈感池分別呈現AI技術融合創意設計所帶來的突破性創新。由 StudioMMR 與設計師鄭偉君共創的《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透過生成式AI創造故事與圖像,預測使用者的個性、喜好和生活習慣,勾勒居住者與空間的互動情境,探索未來生活的全新可能。志祺七七與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張志祺無私分享《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破解小型團隊如何透過AI工具全面提升效率,提高新創公司在科技時代的應變力。


VS AI 街頭對戰與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探索溝通與創作的可能性。


由超維度團隊創作的兩件作品更進一步探索溝通與創作的可能性:《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運用AI技術校正表達方式,打造共享語言平台,打破溝通障礙;而《VS AI街頭對戰》則是一場人類與AI的創意對決,以文生圖技術比拼創作,挑戰觀眾的腦力極限。

另一方面,成大 SYNC LAB 與上銀科技合作完成的《人機共舞+Praxis》,結合即時動作轉譯與智能模擬,重新定義人機協作的藝術與工業潛力,展現科技與人文的完美結合。科技藝術家周柏慶的《無垠光景》,以光、運動與機械動態為核心,以8個圓環之間燈光明暗與相對位置的變化,打造出無限延展的時間與空間視覺,極富詩意的表現手法,展現AI另類的生命力。今年台灣設計週,還有更多精彩作品,展現AI時代下,設計如何跨界合作,務必親臨現場體驗。


藝術家周柏慶光電作品:無垠光景。


台灣設計週交流場論壇邀請設計界及產學研共同參與,「波蘭」更首度作為台灣設計週夥伴國,今年邀請多位波蘭設計師以及插畫家來台參與講座,替 2024 台灣設計週設計論壇,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機會。此次包含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釜山設計中心及泰國孔敬大學、日本、荷蘭、美國等設計單位來台交流,將促進台灣與國際設計師、城市設計中心等開展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亦特別邀請產業參與,為明年 IASDR 國際設計研討會增加更多鏈結機會。


今年夥伴國為波蘭,特別策劃: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


從 12/7 至 12/15,交流場國際趨勢論壇與設計夜正式展開,論壇囊括各式主題:微移動情境應用趨勢論壇、設計人才培育指引交流、設計思考- AI 創新方法論、城市美學、 IASDR 交流會、未來設計論壇、城市設計力 x 設計中心交流、台灣 x 波蘭未來設計對話、企業 AI 導入創新與挑戰。其中3場論壇為邀請制,6場論壇開放免費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上網報名參加。

第二屆台灣設計週不只有豐富的實體主題展與國際論壇活動,更再次與博客來合作去年大受好評的「主題書展 feat. 開箱設計師書櫃」、與 Giloo 紀實影音協力策劃「2024 台灣設計週」線上影展,由策展團隊選出 7 部電影,以「觸碰 AI 的指尖」為主題,在科技持續塑造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人工智能( AI )的崛起猶如史丹利·庫柏力克在《 2001:太空漫遊》中那塊神秘的黑色方塊,一次觸碰便引發了靈感與知識的洪流,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軌跡。如今,AI 不僅深刻影響著全球各產業,也挑戰了我們對創造力、意識和設計實踐的傳統認知。策展人邀請觀影者透過影像作品,探索未來世界對設計與創作的多元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12月登場,設計趨勢論壇打開未來創新之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5 10:48:51)


2024台灣設計週國際設計趨勢論壇,即刻開放報名。


2024台灣設計週將於12月在松山文創園區盛大舉行,設計論壇即日起開放報名。本次論壇呼應年度主題「The Gateway」,探索AI新工具將帶領人類走向什麼樣的未來。為期一週的活動將舉辦六場國際設計趨勢論壇,邀請超過40位國內外跨領域專家同場交流,涵蓋未來城市設計、設計人才培育與AI技術應用等領域,以設計與科技的前瞻思維,為聽眾打開一扇扇通往未來設計創新的大門。

微移動產研論壇(12月7日)邀請國內外專家聚焦「微移動」的未來發展,包括荷蘭TU Delft 大學公共交通與共享移動系副教授Niels van Oort,將分享歐洲蓬勃發展的微移動生態系,探討如何利用創新交通工具重塑城市生活;亦邀請日本筑波市政策創新部智慧城市策略總監中山秀之,分享當地的智慧交通經驗。未來設計論壇(12月13日)匯聚台灣、韓國、美國的設計專家,交流未來設計趨勢與科技應用,帶來 AI 科技融入設計的實務經驗與跨界見解。邀請韓國釜山設計中心執行長姜必顯,深入探討 AI 在價值創造設計中的關鍵角色;世界設計組織(WDO)美國理事Meghan Preiss將分享包含達美航空在內的案例,講述適應性設計如何在數位化浪潮中創造充滿生命力的用戶體驗。此外,台灣業界專家FAB DAO創辦人黃豆泥及叁式總監曾煒傑也將帶來各自精彩的案例分享。

設計人才培育指引分享交流會(12月9日)探索設計領域人才未來發展方向,除了台灣設計研究院(設研院)將發表重點產業設計職能研究及人才培育指引,行之有年的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也將分享設計實作國際培訓經驗,共同為企業與教育機構提供清晰指引,幫助產學界迎接未來設計人才的需求變化​。設計xAI 創新方法論壇(12月10日)邀請多位產研界專家齊聚,包括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主持座談,預見設計與生成式 AI 相輔相成的未來。此外,設研院研究員也將與Generative AI 社群、夢想動畫、資策會專家,共思AI技術如何賦能設計創新​。

在全球設計合作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本屆台灣設計週以波蘭為夥伴國,與波蘭臺北辦事處、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合作,舉辦設計無界:台灣與波蘭未來設計對話(12月14日),波蘭與台灣平面設計界極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將齊聚一堂,共同激盪未來設計無邊無界的發展潛力。最後一場論壇是企業AI導入的創新與挑戰(12月15日),泰國孔敬大學經濟與國際貿易法研究所所長Taenrat Kunngern,專研AI在經濟與法律領域的應用,將分享人工智慧在企業實務的創新保護與挑戰。同場還邀請和碩設計、光林智能、唯晶科技代表,分享AI應用於企業的第一線實戰經驗,幫助聽眾掌握AI技術的最新應用方向​。

2024台灣設計週由經濟部產發署主辦,設研院執行,一系列國際趨勢論壇創造絕佳交流場域,集結來自台灣、波蘭、荷蘭、美國、韓國、日本、泰國等地的頂尖講師,內容涵蓋未來城市設計、設計人才培育與AI技術應用等多個重要議題。無論是設計師、教育者、業界人士,或是對創新設計有興趣的觀眾,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與創意靈感!即日起開放免費報名,論壇會場為松山文創園區設研院創意劇場,部分場次提供線上直播,詳情請見Accupass報名頁面 https://bit.ly/tdw2024_forum


⊙國家建築金獎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採購工程>工程獎項


國家建築金獎        台灣誠信品牌認證&國家建築金獎甄選活動官網



副總統盼臺灣建築界持續朝永續及安全方向發展

副總統接見「第25屆國家建築金獎」暨「第19屆台灣誠信品牌得獎」單位代表
113年12月23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978     

蕭美琴副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第25屆國家建築金獎」暨「第19屆台灣誠信品牌得獎」單位代表,感謝獲獎者對臺灣堅實建築的努力與貢獻,期盼臺灣建築界持續朝向更永續及安全的方向發展,讓國人可以居住的更安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有機會在總統府歡迎「國家建築金獎」及「台灣誠信品牌」獲獎者。期許大家透過持續努力,讓臺灣的房屋除了安身立命的功能外,也能加入永續、綠色的元素,並且能因應地震及氣候變遷等各種挑戰,讓國人居住的更安心。

副總統提到,台灣永續關懷協會於921大地震後成立,因為看見臺灣人民面臨天災地變的風險,期盼透過創辦「國家建築金獎」及「台灣誠信品牌」,讓建築界可以朝向更永續及安全的方向發展。

副總統再次恭喜所有獲獎者,並感謝大家對於臺灣堅實建築的努力與貢獻。她也希望臺灣百工百業都能越來越好,讓每一個臺灣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家,「大家一起加油,讓臺灣更好」。

訪賓一行包括社團法人台灣永續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暨常務理事張清芳、理事長馮智能、國家建築金獎甄選委員會主任委員江永昌等,由內政部次長吳堂安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接見建築金獎暨台灣誠信品牌得獎代表 副總統:2050年淨零轉型 營造與建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副總統接見「第22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10年台灣誠信品牌」得獎單位代表

賴清德副總統今(19)日上午接見「第22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10年台灣誠信品牌」得獎單位代表,肯定得獎單位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臺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的目標,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才有辦法達成。副總統期許未來的建築如果能從規劃、設計、材料及營造工法上注意盡量減少碳排,或能設計出低耗能建築,相信對臺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會很有幫助。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國家建築金獎及誠信品牌獎是屬於國家級的榮耀,不僅肯定個人及企業,也是表彰大家對國家社會永續發展的貢獻,他今天特別代表蔡總統在此歡迎大家,與大家在總統府共聚一堂。

副總統說,所有得獎者都是用誠信經營品牌,每一個建案、每一棟建築都兼顧消費者及環境永續的作為,對社會有典範作用,引起非常大的迴響。他也要特別利用機會感謝台灣永續關懷協會張清芳理事長,多年來用鼓勵的方式,彼此同舟共濟激勵成長,讓整個社會的建築能往美、好、安全及兼顧文化與環境保護的方向前進,他也在此代表蔡總統表達肯定之意。

談及永續議題,副總統表示,大家應該都深刻感受到氣候的變遷,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地天然災害的情況頻傳。他舉例,過去沒有暴風雪的地方,出現暴風雪;以前每年都有颱風的臺灣,已經連續兩年沒有颱風來襲;過去沒有強降雨的歐洲也都出現災情。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一定要群策群力,共同克服氣候變遷的種種挑戰。

副總統接著說,蔡總統在去(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已經揭櫫臺灣與其他先進國家的目標一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這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才有辦法。除了政府一定要提出好的政策外,各行各業也都應該共同參與,因為全球2000大企業,大約有三分之一也宣布要達成目標,未來在全球產業鏈的供應之下,包括蘋果、微軟、Amazon等公司都將要求協力廠商所生產製造的產品須符合綠能規定,在此狀況下,臺灣的經濟產業勢必會受到衝擊。

副總統提到,在淨零轉型的過程當中,營造與建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營造的過程大概約佔碳排30%,未來如果能從規劃、設計、材料的選擇,以及在營造的工法上能注意盡量減少碳排,對2050淨零轉型將有很大的幫助;或者未來設計出來的建築是低耗能建築,除了智慧住宅外,也能減少能量的消耗,相信對臺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談及COVID-19疫情,副總統說,我們要謹慎面對疫情的衝擊,他非常感謝每一家公司、每一個團體在過去2年來支持政府共同防疫,我們的成績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提供民眾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生活。此外,Omicron已經來了,大家應該嚴陣以待,除了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以外,副總統也呼籲國人要接種疫苗。

副總統說,目前臺灣民眾已接種第一劑疫苗達八成,第二劑達七成,但75歲以上的長輩年齡層打得相對少,大概六成左右,如果能繼續提高疫苗接種率,並且繼續施打第三劑,應該可以減少感染,即便是突破性感染,病況相對比較輕,不至於那麼嚴重。政府已經準備好疫苗,也感謝民間社會的參與,共同合作讓大家接受疫苗的施打。

副總統指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恐怕會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再來是在淨零轉型過程當中,會促成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有些會跟得上,有些則會跟不上。除了政府會協助盡量幫助外,他也請大家盡力幫助弱勢民眾、協助公益團體,讓他們有更多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社會將更加穩定,這樣的永續社會才可以看出意義所在。

副總統提到,另一個影響永續發展的是區域平衡,最近中美貿易的衝突,除了造成產業鏈的重組外,很多人都關切印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他也特別向訪賓說明,蔡總統領導的政府在大家支持之下,基本上是堅持幾個原則,第一任的時候堅持臺灣對中國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也不會走回過去對抗的老路。第二任就職典禮上面則主張要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最近蔡總統也談到兩岸的政策,她說,「永遠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副總統表示,我們謹守臺灣的民主、捍衛臺灣的主權,也尊重中國,希望大家能彼此互相尊重往和平的方向發展,並認為只有區域的穩定與安全達到和平的目標,才有辦法促成永續的發展。

訪賓一行由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吳欣修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分享 110.12.13 第22屆國家建築金獎 頒獎典禮活動訊息










副總統接見「第21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09年度台灣誠信品牌」獲獎單位代表

110年01月18

賴清德副總統今(18)日下午接見「第21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09年度台灣誠信品牌」獲獎單位代表,肯定得獎公司,不僅興建建築,也提升建築專業及居住環境品質,以良善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貢獻良多。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蔡總統歡迎第21屆國家建築金獎,以及109年度台灣誠信品牌獎項得主前來總統府,並感謝主辦單位台灣永續關懷協會張清芳理事長、現任立委暨國家建築金獎甄選委員會江永昌主委及團隊,多年來為建立消費者購屋的安全指標,設立國家建築金獎,也為確立品牌對社會的責任,提供了台灣誠信品牌獎項,用鼓勵、輔導、協助的角色,促成建築與品牌的進步。

副總統說,他與張理事長過去一起在立法院奮鬥,張理事長對臺灣的永續發展非常堅持,不論是在擔任立委任內,或是卸任後在社會上服務,張理事長一直都堅定地站在同樣的立場。國家建築金獎及台灣誠信品牌獎項是張理事長永續國家的理念,而要得到這兩個獎項需要符合幾個條件。

副總統接著指出,第一是要能夠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第二,過去建築講究的遮風避雨及安全,現在還必須顧及景觀、地方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特別是因應氣候變遷,也要考量到低碳及綠能等,因此得獎其實非常不容易。他感謝每個得獎公司,善盡社會責任,不僅興建建築,也提升建築專業及居住環境品質,以良善的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貢獻良多。

副總統認為,消費者最擔心購買到不良的商品,所以品牌信任度的建立非常重要,就像有些民眾並非醫療專業,但某家醫院或醫師長期的信用,病人自然而然會信任醫師,同樣地,公司長久以來推動建案符合各項條件,確立了公司的品牌指標,這對社會或消費者幫助非常大。

副總統也提到,前一個階段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臺灣達成相對於其他國家較好的防疫成果,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案例不斷增加,且過年要到了,許多臺灣民眾陸續回來,不論是在外經商、就業、念書或旅遊等,境外感染的病例就會增加,最近有報導北部某家醫院的醫師及護士被感染,副總統請大家要謹慎小心,但不必恐慌,因為臺灣的醫療水準,醫院有能力去解決院內感染的問題,衛福部及相關專業單位也都在協助。

副總統接著說,總統非常關心防疫,除了口罩國家隊,也要有疫苗才能夠達到防疫的目標,守護國人的健康。臺灣的疫苗採兩個策略,一個是國際採購,另一個是國內研發。國際採購還算順利,如果沒有其他的意外,今年第一季左右應該就可以開始施打疫苗,雖然不是同一時間全面施打,但採階段性地讓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抵抗比較弱、上年紀的長輩先施打;而國內的研發也算順利,後續接軌應該很有機會。武漢肺炎雖然方興未艾,大家要提高警覺,但不必恐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部長請大家配合的防疫措施,要請大家嚴格遵守。

副總統也說,總統除了關心防疫,一方面也拚經濟,去年雖然有些業別比較辛苦,但總體經濟來說,臺灣相較其他國家的表現還不錯,武漢肺炎對全球是嚴重的挑戰,但我們在挑戰中,大家團結合作,守住了健康,也把經濟衝擊降到最低;建築業是經濟的火車頭,大家成功,建築業才能夠繼續推升。最後副總統也祝大家身體健康,事業成功。

訪賓一行由台灣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清芳率領,內政部次長邱昌嶽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副總統接見「第20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08年度台灣誠信品牌」獲獎單位代表

1081022

陳建仁副總統今(22)日下午接見「第20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08年度台灣誠信品牌」獲獎單位代表時表示,優質的建築產品與環境,不僅關係到全民的生活福祉,也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他期望能藉由這個獎項的評鑑與頒發,能夠結合誠信的業者、負責任的政府、覺醒的消費者,儘速根除購屋交易糾紛,共創「政府、業者、消費者三贏」的新局面。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與「第20屆國家建築金獎暨108年台灣誠信品牌」獲獎代表見面,一起分享他們建築從業歷程的心得與願景。得獎者們能夠以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的信賴,並在嚴謹的評選過程中脫穎而出,相當不容易。對於他們在提升建築專業及居住環境品質所做的努力與貢獻,表達最高的感謝與肯定。

副總統指出,他要感謝主辦單位「台灣永續關懷協會」用心舉辦這項有助於提升消費者購屋權益的活動。國家建築金獎的宗旨,就是要強化營建工程品質、保護消費者購屋權益、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健全房地產公平交易制度,並為消費者建立「安心購屋指標」,對於保護消費者購屋權益、提升建築企業專業能力及環境品質,貢獻非常多。

副總統提及,國家建築金獎自2000年開辦以來,今年已邁入第20屆,主辦的「台灣永續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張清芳,不僅從政資歷豐富,而且熱心各項公益活動,2000年設置「國家建築金獎甄選委員會」專職辦理國家建築金獎甄選活動以來,已經對臺灣的建築專業帶來了很正向的影響。

副總統說,他由衷期望能藉由這個獎項的評鑑與頒發,能夠結合誠信的業者、負責任的政府、覺醒的消費者,儘速根除購屋交易糾紛,共創「政府、業者、消費者三贏」的新局面。

副總統表示,總統上任後,政府為建立有利於營建產業的環境,努力推動各項簡化行政程序的改革措施,來提高國家競爭力。

副總統指出,在每年公布的世界銀行全球經商便利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 EoDB)中,臺灣的排名由2008年第61名開始逐年進步到第13名。其中的「申請建築許可」全球排名,更由2008年第127名提升至第2名。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就是因為我國持續提升建築許可的辦理效率,減少申辦時間,才被認列為有助提升經商便利度的「正向改革」指標;在這個部分,除政府很努力之外,民間團體的激勵也相當重要。

副總統表示,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前瞻性基礎建設,全面鋪建國家未來30年發展的根基,除了由中央主導的大型計畫外,也支持各縣市提出符合地方需求的建設主題,希望透過切合真實需求的建設項目讓人民有感,並經由高度整合的計畫來確保永續經營,彰顯在地風格,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需要鼓勵縣市政府選任優秀的設計師與營造廠商共同參與才能完成。

副總統認為,優質的建築產品與環境,不僅關係到全民的生活福祉,也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獲獎代表獲得國家建築金獎的肯定,除了表揚建築同業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激勵大家的榮譽感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希望經由這樣的肯定,來帶動建築產業發展,喚起全民重視提升建築及生活環境品質的觀念,使其成為一股風潮,為我們生長、生活、工作的地方,能夠注入更多的關心,為美好的將來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心力,使建築文化不僅能向下紮根,而且更加茁壯。最後,副總統除再次恭喜得獎者,也感謝張清芳理事長及國家建築金獎全體工作人員與評審委員的辛勞。

訪賓一行由「台灣永續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張清芳率領,內政部次長邱昌嶽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接見「台灣誠信品牌」暨「國家建築金獎」獲獎代表 副總統盼建築文化向下紮根、日益茁壯 讓各國學習

副總統接見107年度「台灣誠信品牌」認證暨第19屆「國家建築金獎」獲獎單位代表

10712月18

陳建仁副總統今(18)日上午接見107年度「台灣誠信品牌」認證暨第19屆「國家建築金獎」獲獎單位代表,除感謝主辦單位「台灣永續關懷協會」為消費者建立「安心購屋指標」所做貢獻;並期盼得獎者能帶動建築產業發展,讓臺灣的建築文化向下紮根且日益茁壯,也讓全世界都能夠看到,臺灣的建築文明是值得世界各國參觀與學習的。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與「國家建築金獎」及「台灣誠信品牌」獲獎代表見面,一起分享建築從業歷程的心得與願景。得獎者都是以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信賴,並在嚴謹的評選過程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副總統對於他們為提升建築專業及居住環境品質所做的努力與貢獻表示感謝。

副總統也感謝「台灣永續關懷協會」舉辦這項很有意義且有助於提升消費者購屋權益的活動,肯定協會積極建立優良建商遴選及優質建案評鑑制度、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健全房地產公平交易制度,以及為消費者建立「安心購屋指標」所做的貢獻。

副總統說,蔡總統上任後政府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全面鋪建國家未來30年發展的基礎公共建設,希望透過切合真實需求的建設項目,高度整合的計畫,優質的在地設計風格,讓人民有感。

副總統提及,政府積極落實「新南向政策」,加強與區域的連結,為臺灣創造優勢互補之效益,包括優先與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與越南等6個核心國家,推動投資保障或避免雙重課稅等各項協定,並透過「政府開發援助計畫」,參與新興區域議題的雙邊與多邊合作,提升臺灣在亞太地區的角色。

副總統表示,近年來,為建立有利於營建產業的環境,政府也努力推動各項簡化行政程序改革措施,來提高國家競爭力。每年公布的世界銀行全球經商便利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 EoDB),臺灣的排名由2008年第61名,逐年進步到今年的第13名。其中「申請建築許可」的全球排名,因為我國持續提升建築許可的辦理效率,減少申辦時間,因此被認列為有助提升經商便利度的「正向改革」指標,臺灣排名由2008年第127名提升至今年的第2名。這代表政府這些年來的努力,已經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希望政府能夠再接再厲,讓大家在獲得申請建築許可時,能夠確實、又快又好。

副總統指出,優質的建築產品與環境,關係全民的福祉,更攸關社會生存的命脈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各位菁英代表獲得國家建築金獎的肯定,除了是表揚建築同業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激勵大家的榮譽感之外,更希望藉由這些肯定獎勵活動,能帶動建築產業發展,喚起全民重視提升建築及生活環境品質,使其成為一股風潮,為我們生長、生活、工作的地方,注入更多的關心,為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心力,讓臺灣的建築文化不僅向下紮根且日益茁壯,也讓全世界都能夠看到,臺灣的建築文明是值得世界各國參觀與學習。

最後,副總統再次恭喜得獎者,也感謝台灣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清芳、執行長馮智能及國家建築金獎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勞。

獲獎單位一行由台灣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清芳率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副總統接見「106年度『臺灣誠信品牌』認證」暨「第18屆國家建築金獎」獲獎單位代表

107年01月11

陳建仁副總統今(11)日上午接見「106年度『臺灣誠信品牌』認證」暨「第18屆國家建築金獎」獲獎單位代表,除肯定獲獎單位的表現,也強調政府積極落實各項住宅政策及加速推動臺灣經濟發展,並期勉得獎者繼續為優質建築及居住環境品質做出貢獻。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誠信品牌」認證及「國家建築金獎」已辦理10多年,每年主辦單位都秉持公開、公正的態度,為消費者把關,選出優良產品,深受社會重視與肯定。各位獲獎人能獲得評審肯定,代表在建築美學工藝及品牌經營上,已深具專業優良品質,值得肯定。

談及政府住宅政策,副總統指出,為了保障所有民眾都能享有安身立命的居所,新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動各項住宅政策。目前除了已修正《住宅法》,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落實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社會政策目標,在去(2017)年12月也完成制定《租賃住宅市場發展與管理條例》,為健全臺灣租屋體系奠定重要基礎。

副總統說,在蔡總統指示下,政府也積極加速危險及老舊建築重建、推動都市更新、強化公辦都更能量;同時透過前瞻基礎建設,結合地方政府推動城鄉、水資源等基礎建設,將使國人可以享受更安全、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在臺灣經濟發展上,副總統提到,為提振經濟景氣、促進投資動能,行政院已提出六項具體措施,包括政府帶頭加薪、優化賦稅制度、號召投資臺灣、推動法規鬆綁、加速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持續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等,希望藉由刺激民間消費、擴大公共建設、帶動民間投資、落實經濟轉型升級,來加速推動臺灣經濟發展。此外,日前立法院也通過修正《勞基法》,這些努力都使臺灣經濟更加蓬勃發展,增加人民福祉。

針對政府產業政策,副總統表示,為了協助企業發展品牌,持續打造友善的品牌經營環境,建構資源網絡,政府也推動包括輔導企業發展自有品牌、推動MIT微笑標章、推動新南向連結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內需市場,並於全球重點市場形塑臺灣優質產業及國家品牌形象等,都是目前政府積極努力的重點;2017年臺灣20大國際品牌企業的總價值已達到95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了近3%,成果相當豐碩。

副總統強調,優質的建築與環境不僅關係全民的生活福祉,也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尤其,建築產業向來是各項產業發展的龍頭指標,當政府持續大力推動安心安全的居住、永續發展的環境等目標時,他期許在座各位菁英代表能勇於擔當國家建設的表率,及政府推動優質施政的重要支柱。

副總統認為,面對國際競爭挑戰,臺灣產業需要透過產業轉型來提升附加價值,過去我們所累積的技術創新及優異製造能量,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利武器,未來再藉由品牌的結合,以及產品和服務面的不斷創新,相信一定可以帶給客戶更多價值,贏得市場對臺灣企業品牌的肯定。

訪賓包括「台灣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清芳及「國家建築金獎」甄選委員會評審委員長游明國等人,由內政部次長林慈玲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總統接見第17屆「國家建築金獎」各獲獎單位代表

1051222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接見第17屆「國家建築金獎」各獲獎單位代表,除肯定獲獎單位的表現,也重申政府落實「安心住宅計畫」的決心,並將加速推動老舊房屋以及都市的更新。

總統致詞時表示,過去多年來,這個獎項爲臺灣建立了優良建商遴選,以及優質建案的評鑑制度;恭喜所有的獲獎單位,通過了嚴格的評選,不論是在專業、品質跟誠信經營上,都得到最大肯定。

總統表示,買房子對很多人來說,是人生重大的決定。國家建築金獎甄選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最安心的購屋指標,讓民眾能夠「買的安心、住的放心、用的順心」。此獎項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預防消費者和建商之間發生購屋糾紛;另一方面,則是要提升營建工程的品質,避免因為劣質的建築物,造成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總統指出,與會獲獎代表能得到「臺灣誠信建商」、「臺灣誠信廠商」及「臺灣誠信企業」等優良品牌的認證,就代表大家對於消費者的需求有一份同理心;而當臺灣所有的營建業者都能與每位獲獎者一樣,重視誠信與品質,把所負責的建案都當成自己的房子來看待,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一定能夠有效降低購屋糾紛,興建出更多令人滿意、優質房屋,帶動產業的正向發展。

總統進一步說明,政府的施政重點「安心住宅計畫」,目標是完成8年辦理20萬戶的社會住宅。而有社會住宅,是城市的驕傲,也是進步的象徵,她期勉所有參與「安心住宅計畫」的人,都能夠把社會住宅,當做打造自己的理想家園,共同來努力推動、用心設計及堅持品質,讓每一分資源都發揮到極致,一起讓這個國家更進步。

總統提到,政府也將加速老舊房屋以及都市的更新,這一連串的計畫,都與建築業、營造業及相關業者有關,而這些計畫的成功,也須仰賴各業者及專業人員,所以每位業者都是政府的重要夥伴。期勉所有獲獎單位,共同努力達成「國家建築金獎」的終極目標,在2020年之前,完成終結臺灣購屋交易糾紛。

訪賓一行包括臺灣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清芳、副理事長羅致政及執行長馮智能等,由內政部次長林慈玲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