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院會議案〕
卓揆肯定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功 會議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4-117年)」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報告後表示,感謝各部會與科學界攜手合作,匯集學者專家建言,讓此次會議圓滿成功,後續將形成114年至117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作為未來政府推動科技政策的重要依據。卓院長指出,科技界為先驅,政府為後盾,要讓科技發展引領國家發展齊步向前,因此政府明(114)年度已編列1,965億元科技預算,將投入具備臺灣特色的科學發展,持續深耕「五大信賴產業」,並加速進入AI(人工智慧)全面應用的時代,以協助中小微企業及傳統產業落實數位及淨零轉型。此外,政府將推動「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計畫」,加上超過140項重要基礎建設,達到「健康臺灣」、「均衡臺灣」以及「團結臺灣」的目標,打造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與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報告_國科會 新聞稿〔PDF〕
『第 12 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 院會報告案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於 113 年 12 月 18 日圓滿
落幕,為期三天的會議邀請近 1,500 位產官學研重要代表出席,其中業界代表佔 37%、學研代表佔 31%,匯聚各界共識,作為政府訂定未來科技政策與國家科技發展方向之依據。
籌辦期間廣納意見,確立策略措施及推動方向
籌辦期間舉辦 35 場策略研析會議、3 場跨部會討論會議、 8 場議題小組會議、4 場分區預備會議、1 場圓桌會議,透過系列會議及專家請益等方式,檢視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我國面臨的挑戰及社會需求等,確立「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臺灣」之整體推動方向,以及「智慧科技」、「創新經濟」、「均衡社會」、「淨零永續」四大主軸議題架構。
四大主軸聚焦我國面臨挑戰及政策推動方向
「智慧科技」主軸聚焦 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發展與地緣政治等挑戰,將以前瞻視野,透過強化科技布局、建立國際民主夥伴關係、優化跨域人才培育等,提升科技韌性。「創新經濟」主軸聚焦貿易短鏈化、產業轉型等挑戰,將以創新的思維,透過可信賴供應鏈、產業均衡與 AI 化等,提升經濟韌性。「均衡社會」主軸聚焦人口少子化及高齡化、區域發展、偏鄉醫療等挑戰,將以包容的價值,透過普惠多元大眾、提升包容共融、均衡區域發展等,提升社會韌性。「淨零永續」主軸聚焦氣候變遷、2050 淨零排放、資源稀缺等挑戰,將以永續的思維,透過綠色製造及消費、循環經濟、電力去碳化等,提升環境韌性。
正式大會提出科技發展願景,齊力支持臺灣產業均衡發展
總統賴清德強調,透過深耕「五大信賴產業」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及推動「六大區域旗艦計畫」,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表示,本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除了延續傳統,更納入前瞻、均衡、共榮特色,並透過運用半導體優勢與跨國、跨業、跨域合作,整合多元與尖端技術,協助各行各業導入 AI,達成均衡區域的發展目標,期許未來聯合國際民主夥伴,實現國政願景。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引言也指出,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節能減碳與能資源管理都是未來重要的產業趨勢,也是未來臺灣應用 AI 的重要領域,可運用半導體產業優勢攜手其他產業,帶動臺灣均衡發展。
總統賴清德強調,透過深耕「五大信賴產業」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及推動「六大區域旗艦計畫」,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表示,本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除了延續傳統,更納入前瞻、均衡、共榮特色,並透過運用半導體優勢與跨國、跨業、跨域合作,整合多元與尖端技術,協助各行各業導入 AI,達成均衡區域的發展目標,期許未來聯合國際民主夥伴,實現國政願景。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引言也指出,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節能減碳與能資源管理都是未來重要的產業趨勢,也是未來臺灣應用 AI 的重要領域,可運用半導體產業優勢攜手其他產業,帶動臺灣均衡發展。
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落實科技政策推動執行
經過三天正式大會產官學研代表充分討論,會議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 114 至 117 年)」,經行政院核定後,由各部會落實計畫推動,致力實現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臺灣之遠景。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報告_國科會 懶人包〔PDF〕
總統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盼透過科技創新協助區域均衡發展 讓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出席「行政院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113年12月16日
賴清德總統今(16)日上午出席「行政院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可以協助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經發會上週四通過「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除發展臺灣各區域特色產業,也將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要建設,期盼打造更均衡、更有韌性的臺灣,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致詞時表示,四年一度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政府與科技界重要的盛會,同時也牽動國家的整體發展,感謝來自產、官、學、研各界的專家一起參與,擘畫未來科技發展的藍圖。
總統說,回顧八年前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當時政府剛開始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成為驅動臺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的核心;四年前召開會議時,「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已經是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當時結論是將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2030願景。
總統指出,面對人工智慧快速崛起、數位和淨零轉型、以及地緣政治變化種種的挑戰,我們必須站穩「5+2產業創新」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基礎,更要因應地緣政治變化,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進一步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
總統表示,這次會議主題充分展現出政府的目標,也就是「智慧創新、民主包容、打造均衡臺灣」。因應AI時代的來臨,我們要從科技、民主、人權等各面向著手,帶領產業和社會轉型。
總統說,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中央政府科技預算第一次突破1千億元,而明年中央政府總體的科技預算編列1965億元,比今年增加77億元,這代表政府對科技產業的重視,我們要繼續努力,讓臺灣成為全球科技的領導國家。
總統指出,為了打造均衡臺灣,上週四行政院經發會通過了「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不僅要發展臺灣各個區域的特色產業,也要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大建設,未來將推動140項的重要建設,其中有100多項建設已經在進行,希望持續強化各個區域的生活治理與連結。
總統說,相信科技的創新可以協助區域的均衡發展,並且落實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結合,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提到,今年臺灣在科技發展上取得亮眼的成果,根據「IMD世界數位競爭力」的評比,臺灣「每千人研發能力」是全球排名第二,在「研發總支出GDP占比」、「高科技出口GDP占比」及「學生在數學教育評估上的表現」也都位居全球第三名。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有能力、有技術、有人才,我們要持續創造豐碩的科技成果,「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就是集思廣益的重要平台。在大家的討論和確認之下,這次會議的各項議題、子題及策略措施,將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的執行依據,我們執政團隊也會全力以赴。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期待借重大家寶貴的經驗和意見,一起努力讓臺灣的科技政策更加完善,不只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也為全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並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誠文、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及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