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專案網>公共藝術
卓揆出席「第九屆公共藝術獎」頒獎 肯定得獎作品拉近生活與藝術的距離 盼持續營造「處處都有藝術品」環境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4)日出席「第九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肯定及感謝所有得獎人的貢獻,讓藝術與生活更接近。自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制定公布以來,政府已投入逾115億元獎勵或補助文化藝術創作者及相關作品,成功營造生活周遭「處處都有藝術品」的環境。他期許所有國人未來皆能在友善、合理、進步的人文環境中,成為幸福國家、文明社會的主人。卓院長致詞時首先恭喜本屆公共藝術獎所有得獎人,包含藝術創作者、經辦機關、策劃單位、相關執行與藝術團隊等,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誠屬不易。卓院長也感謝評審委員們的辛勞,尤其本屆共有11類獎項,其中新增的「管理維護獎」與「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更是藉以表彰與嘉勉行政人員的辛苦,別具意義。
卓院長說,本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獎作品為「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以「流水行雲・龍遊千里」為主題,分別對環狀線沿線進行藝術設計,使整條捷運路線成為動態流動的視覺饗宴,並將公共交通場域轉化為一座「活的藝術」,讓未來所有前來捷運環狀線的乘客,都置身在公共藝術品之中,進一步拉近我們與藝術的距離。
此外,卓院長表示,榮獲「評審特別獎」的「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平安回家》」,將當年貫通雪山隧道的隧道鑽掘機,變身為公共藝術品,不僅讓當時操作機器、開闢道路的施工同仁,能夠重新感受當年的工作場景,也讓前來參觀的民眾更認識雪隧工程的開闢過程,具有雙重意義。
卓院長特別肯定本屆「藝術實踐獎」得獎單位: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民間機構工作場域設置公共藝術裝置並非法定要求,但他們願意投入企業能量在公共藝術品之中,讓幼兒園師生更接近藝術文化,相信將能起帶頭作用,讓更多企業學習效法。卓院長也幽默建議公共藝術獎未來可新增「體育類」獎項,例如中華隊一壘手朱育賢在日前世界12強棒球冠軍賽中,於9局下半一氣呵成完成再見雙殺,就是一項令全國民眾印象深刻的活藝術。
卓院長提到,他擔任行政院長半年多來,經常利用公餘時間或假日到各地訪視,許多地方都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參觀臺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時,看到門口有一組裝置藝術,是兩隻約四層樓高的白色梅花鹿,頭頂的鹿角就是風力發電機,巧妙融合在地生態文化與智慧科技的發展,成爲該科學城最顯著的地標。
卓院長表示,自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制定公布以來,已有許多成功的藝術家與作品獲得獎勵,目前臺灣公共藝術作品已超過5,500件、參與藝術家及團隊超過6,200人次,總經費超過115億元,可以說生活周遭「處處都有藝術品」,印證所有文化藝術工作者的成功。
最後,卓院長再次感謝所有藝術創作者及團隊、策劃單位等,讓藝術與生活更接近,不再遙不可及。卓院長說,他有一個夢想,希望政治與行政工作更有文化底蘊、人文思考,以及智慧創新與合理溝通,而最重要的是能更進退有序,使整個政府工作成爲一項藝術品,讓所有國人皆能在友善、合理、進步的人文環境中,成為幸福國家、文明社會的主人,希望未來能達成這個夢想。
此行,卓院長抵達會場後,首先觀看本屆公共藝術獎作品得獎簡介影片,並欣賞由新媒體藝家「知覺野人」(賴俊廷)透過與AI虛擬人物「無常」對話,展現AI深度學習技術,在影像融合,並結合聲音和影像裝置下,運用大語言模型進行現場即時互動。
致詞結束後,卓院長觀看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獎作品「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簡介短片,並頒發「卓越獎」獎座予獲獎單位代表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鄭德發局長。接續,卓院長偕同行政院李慧芝發言人、文化部李遠部長、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蘇俊榮人事長、交通部陳彥伯次長、本屆公共藝術獎評審團與獲獎團隊合影留念。
第9屆公共藝術獎 獲獎作品備受矚目 展現公共藝術多樣性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4 18:19:58) 文化部今(4)日於松山文創園區誠品表演廳舉行第9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出席,並與文化部長李遠、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駿逸等人,共同頒發「卓越獎」、「評審特別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藝術策劃獎」、「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管理維護獎」、「藝術實踐獎」、「藝術創作獎」及「佳作獎」共11個獎項,32案得獎計畫。文化部每2年辦理1次的公共藝術獎,以具體行動鼓勵辛苦投入公共藝術的公部門機關、民間單位及藝術家,為臺灣公共藝術領域最具指標性、代表性的重要獎項。本屆得獎計畫與作品自全國17個縣市共161案中脫穎而出,呈現出臺灣文化底蘊與創作力的交融,過程中評審經歷激烈地討論、實地走訪各縣市,深入了解創作理念、作品現況及計畫內容,讓全民看見公共藝術的豐富、精采與美好。
文化部長李遠說,這是公共藝術獎辦理9屆以來,第一次有行政院長出席,在這個相對較於混亂的時局下,「只有藝術可以撫慰心靈,希望院長可以常常出席文化部活動,讓藝術安慰你」。李遠說,公共藝術推動30多年,代表的正是他對文化的想像「生活、知識、創作與傳播」,每個人一出門看到的就是藝術,它代表一個城市的名片,也代表城市的價值,更代表城市的生活方式。
李遠提到,文化部於今年8月公佈歷年修正幅度最大的《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歷經14場諮詢會及公開交流會、超過200多人次的諮詢,並產出20幾萬字的諮詢內容,完成達2/3幅度的條文修正,修正包含公共藝術設置的分級、執行過程的透明、申請程序的簡化等,期盼讓更多元的作品呈現於城市中,也鼓勵更多的年輕藝術家投入公共藝術。「人人都是文化人、日日都是文化日、部部都是文化部,臺灣到處充滿文化,這就是我的願望」。
行政院長卓榮泰特別出席並頒發卓越獎,卓榮泰一一細數他印象深刻的公共藝術及今年獲獎的作品,包含「臺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高聳的梅花鹿鹿角就是風力的發電,呈現出在地生態、科技智慧發展的連結;卓越獎「臺北捷運環狀線」將整個公共交通場域變成活的藝術,也讓所有的人置身在藝術中;評審特別獎「國道5號宜蘭段」將鑽掘雪山隧道時的機器保留在展示中,讓當年工作及現在進步的場景融合;藝術實踐獎的「玉山金控」及「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以企業的力量投注於社會服務,做了最好的起頭作用。

(前排左8起)行政院長卓榮泰、文化部長李遠與第9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獲獎單位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合影。
卓榮泰說,從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實施以來,共有超過5500件藝術品、6200人次的參與,高達115億元經費的投注,「讓藝術與生活不再遙遠」。卓榮泰也呼應李遠所說,每次參加文化部所辦的活動,都在心靈上得到短暫的平息。「如果我可以有一個夢,我希望我能夠把政治、行政的工作,更有文化的底蘊、人文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更進退有序,讓政府的工作成為一個藝術品,讓所有國人在友善、合理、進步、有人文的環境中,當一個幸福國家、文化社會的國家主人。
從色彩計畫改造到AR技術 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豐富而多元
卓榮泰說,從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實施以來,共有超過5500件藝術品、6200人次的參與,高達115億元經費的投注,「讓藝術與生活不再遙遠」。卓榮泰也呼應李遠所說,每次參加文化部所辦的活動,都在心靈上得到短暫的平息。「如果我可以有一個夢,我希望我能夠把政治、行政的工作,更有文化的底蘊、人文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更進退有序,讓政府的工作成為一個藝術品,讓所有國人在友善、合理、進步、有人文的環境中,當一個幸福國家、文化社會的國家主人。
從色彩計畫改造到AR技術 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豐富而多元
本屆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榮獲「卓越獎」,「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是由Daniel Buren與Emmanuelle Moureaux所打造的色彩計畫,跳脫一般設置場域思維,將作品融入捷運空間的成果讓人驚艷;獲得「評審特別獎」的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藝術家羅萬照將挖掘雪山隧道時使用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轉化為藝術作品,作品尺度具象化地重現建設過程的壯闊記憶與精神指標。

卓越獎_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超過30人團隊出席受獎,捷運局長鄭德發致詞時說,「這是一個歷經10年的公共藝術,也是把工程當成公共藝術在建」,捷運環狀線工程在設計一開始就將公共藝術導入,10幾公里的工程成為一個「走過、路過、開車經過都不會錯過」的「活的公共藝術」。鄭德發感性地說,「我們會帶著這個鼓勵繼續做下去,要做國家的公共工程藝術」。
「藝術創作獎」由李明道《自由呼吸》、豪華朗機工《波光之翼》、藝術家王千華與李偉晟《五公噸的垃圾》共3件作品同獲殊榮。彰顯藝術性與周遭環境結合的「環境融合獎」,頒發給以館藏書籍為空間對話靈感的「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生態土牆營造多元校園「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以工程媒材營造獨特精神表現「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本屆新增的「藝術策劃獎」由融合動漫主題與卡牌遊戲,為觀眾帶來互動性藝術體驗的黃彥穎工作室,以及策展串聯臺北五處社宅基地,強調公共藝術創造性與參與性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獲得。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超過30人團隊出席受獎,捷運局長鄭德發致詞時說,「這是一個歷經10年的公共藝術,也是把工程當成公共藝術在建」,捷運環狀線工程在設計一開始就將公共藝術導入,10幾公里的工程成為一個「走過、路過、開車經過都不會錯過」的「活的公共藝術」。鄭德發感性地說,「我們會帶著這個鼓勵繼續做下去,要做國家的公共工程藝術」。
「藝術創作獎」由李明道《自由呼吸》、豪華朗機工《波光之翼》、藝術家王千華與李偉晟《五公噸的垃圾》共3件作品同獲殊榮。彰顯藝術性與周遭環境結合的「環境融合獎」,頒發給以館藏書籍為空間對話靈感的「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生態土牆營造多元校園「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以工程媒材營造獨特精神表現「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本屆新增的「藝術策劃獎」由融合動漫主題與卡牌遊戲,為觀眾帶來互動性藝術體驗的黃彥穎工作室,以及策展串聯臺北五處社宅基地,強調公共藝術創造性與參與性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獲得。

「藝術創作獎」由李明道《自由呼吸》、豪華朗機工《波光之翼》、藝術家王千華與李偉晟《五公噸的垃圾》榮獲,文化部長李遠(前排右4)頒發獎座。
此外,「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的得獎計畫突顯了社會性與公共性的重要性,積極實踐公共藝術的扎根推廣,展現出創意及特色。獲獎計畫包括針對疫情期間的互動藝術探索「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為大眾帶來獨特的公共藝術體驗;國語實小的《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結合校內資源及社區夥伴,鼓勵居民共同探尋環境,激發多元互動;臺中市的社會住宅計畫透過居民故事的收集,創造出反映社宅情感與記憶的獨特藝術作品,展示社區的豐富歷史;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則以美感教育、生態聆聽及創新教育等活動,強調深入公共藝術體驗的必要性。
`
「藝術實踐獎」則是鼓勵民間對公共藝術的投入,由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榮獲。玉山金控邀請國際雕塑家,將其總部轉變為藝術收藏空間,展現企業中藝術的價值;而藝術家林舜龍為蒙特梭利幼兒園創作的作品《銀河樹》和《河畔水邊相愛久久》,透過馬賽克和鑄銅浮雕的形式,營造出鼓勵教育與成長的氛圍,豐富幼兒園的文化體驗。

此外,「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的得獎計畫突顯了社會性與公共性的重要性,積極實踐公共藝術的扎根推廣,展現出創意及特色。獲獎計畫包括針對疫情期間的互動藝術探索「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為大眾帶來獨特的公共藝術體驗;國語實小的《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結合校內資源及社區夥伴,鼓勵居民共同探尋環境,激發多元互動;臺中市的社會住宅計畫透過居民故事的收集,創造出反映社宅情感與記憶的獨特藝術作品,展示社區的豐富歷史;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則以美感教育、生態聆聽及創新教育等活動,強調深入公共藝術體驗的必要性。
`
「藝術實踐獎」則是鼓勵民間對公共藝術的投入,由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榮獲。玉山金控邀請國際雕塑家,將其總部轉變為藝術收藏空間,展現企業中藝術的價值;而藝術家林舜龍為蒙特梭利幼兒園創作的作品《銀河樹》和《河畔水邊相愛久久》,透過馬賽克和鑄銅浮雕的形式,營造出鼓勵教育與成長的氛圍,豐富幼兒園的文化體驗。

文化部長李遠(右3)頒發「藝術實踐獎」予獲獎單位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
公共藝術除藝術表現外,也非常重視後續管理維護及行政溝通層面的執行力與積極性,本屆增設的「管理維護獎」及「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即是為獎勵主動積極落實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及為延續作品生命而用心努力的單位與人員。「管理維護獎」由國立中央大學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獲得。「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則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局副工程師尹倩妮、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台電公共藝術課長侯力瑋、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張凱棠等人獲獎。
頒獎典禮現場邀請到新媒體藝術家知覺野人,透過AI運算打造獨特視覺饗宴,並由三稜鏡有限公司進行精彩的舞蹈表演,呈現出新媒體藝術和表演藝術在公共藝術中的無限可能。文化部表示,一件公共藝術平均需要花費2-3年的時間,不論是藝術家、執行小組、審議會委員或興辦機關,都要投注相當的心力才能完成,期待這些獲獎作品能深化公共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激發更多創意,為國內公共藝術開創更為多元的未來。有關公共藝術獎相關訊息,請見「文化部公共藝術獎」網站(publicartawards.moc.gov.tw)。
本屆自6月中旬徵件,針對110至111年間完成的公共藝術計畫進行評選,從全國17個縣市共161案中,初審選出45件進入複審,評審團親赴作品設置地實地勘查,現場確認作品與環境融合度、管理維護情形與作品現況,並聽取各案簡報及答詢,深入了解創作理念、作品意義及計畫效益後,最終決選出各獎項得獎者。





本屆獲獎計畫與作品表現出高度藝術價值及宏觀創新的精神,文化部期望透過頒發公共藝術獎的殊榮,具體鼓勵辛勤耕耘的藝術家、興辦機關及策劃團隊,讓精采的作品進一步提升公共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促進藝術家與各單位之間的經驗交流,彰顯公共藝術的豐碩成果,並推動國內公共藝術的持續發展。
公共藝術除藝術表現外,也非常重視後續管理維護及行政溝通層面的執行力與積極性,本屆增設的「管理維護獎」及「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即是為獎勵主動積極落實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及為延續作品生命而用心努力的單位與人員。「管理維護獎」由國立中央大學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獲得。「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則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局副工程師尹倩妮、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台電公共藝術課長侯力瑋、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張凱棠等人獲獎。
頒獎典禮現場邀請到新媒體藝術家知覺野人,透過AI運算打造獨特視覺饗宴,並由三稜鏡有限公司進行精彩的舞蹈表演,呈現出新媒體藝術和表演藝術在公共藝術中的無限可能。文化部表示,一件公共藝術平均需要花費2-3年的時間,不論是藝術家、執行小組、審議會委員或興辦機關,都要投注相當的心力才能完成,期待這些獲獎作品能深化公共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激發更多創意,為國內公共藝術開創更為多元的未來。有關公共藝術獎相關訊息,請見「文化部公共藝術獎」網站(publicartawards.moc.gov.tw)。
第9屆公共藝術獎名單揭曉 獲獎作品展現創新與多樣性 突顯藝術社會價值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05 11:17:58) 文化部第9屆公共藝術獎獲獎名單出爐,共11個獎項、32案獲獎。本屆公共藝術獎除原有獎項外,增設「藝術策劃獎」、「管理維護獎」、「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及「佳作獎」等獎項,鼓勵藝術家、興辦機關、策劃單位及相關團隊投入公共藝術領域。本屆自6月中旬徵件,針對110至111年間完成的公共藝術計畫進行評選,從全國17個縣市共161案中,初審選出45件進入複審,評審團親赴作品設置地實地勘查,現場確認作品與環境融合度、管理維護情形與作品現況,並聽取各案簡報及答詢,深入了解創作理念、作品意義及計畫效益後,最終決選出各獎項得獎者。

卓越獎_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
眾所矚目的「卓越獎」,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奪得,計畫作品由法國藝術大師Daniel Buren與Emmanuelle Moureaux打造,透過色彩策略將捷運空間打造成七彩寶盒般的視覺饗宴。「評審特別獎」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獲獎,重現隧道建設過程的作品,展現雪山隧道建設歷程的壯闊記憶與精神指標。
眾所矚目的「卓越獎」,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奪得,計畫作品由法國藝術大師Daniel Buren與Emmanuelle Moureaux打造,透過色彩策略將捷運空間打造成七彩寶盒般的視覺饗宴。「評審特別獎」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獲獎,重現隧道建設過程的作品,展現雪山隧道建設歷程的壯闊記憶與精神指標。

評審特別獎_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平安回家》
為鼓勵具獨特觀點、表現優異及創新的策展計畫,今年特別設置「藝術策劃獎」,由「臺北市公共住宅五基地公共藝術設置案」及「台電高雄第二期計畫-子計畫D」獲得。前者以獨特視角串聯城市4個行政區5處社宅,強調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及創造性;後者融合動漫主題與集換式卡牌遊戲元素,為觀眾打造具互動性的藝術祭體驗,展示新穎的藝術策劃思路。
本屆另增設「管理維護獎」與「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以表彰行政人員及單位的貢獻。「管理維護獎」由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臺灣美術館分別獲得,鼓勵其日常的用心維護。個人部分,則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尹倩妮、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營建處侯力瑋、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張凱棠、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姜淑芳等人獲得「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鼓勵行政人員在公共藝術發展中的努力。
為鼓勵具獨特觀點、表現優異及創新的策展計畫,今年特別設置「藝術策劃獎」,由「臺北市公共住宅五基地公共藝術設置案」及「台電高雄第二期計畫-子計畫D」獲得。前者以獨特視角串聯城市4個行政區5處社宅,強調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及創造性;後者融合動漫主題與集換式卡牌遊戲元素,為觀眾打造具互動性的藝術祭體驗,展示新穎的藝術策劃思路。
本屆另增設「管理維護獎」與「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以表彰行政人員及單位的貢獻。「管理維護獎」由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臺灣美術館分別獲得,鼓勵其日常的用心維護。個人部分,則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尹倩妮、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營建處侯力瑋、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張凱棠、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姜淑芳等人獲得「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鼓勵行政人員在公共藝術發展中的努力。

管理維護藝術獎_國立臺灣美術館_綠晶典
「藝術創作獎」共有3件作品獲獎,李明道《自由呼吸》以AR作品,彰顯疫情期間藝術創作在空間基地及民眾參與上的創新突破;豪華朗機工《波光之翼》融合燈光計畫,讓作品成為場域空間、觀眾、視覺擾動的主要角色;王千華與李偉晟的《五公噸的垃圾》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垃圾經焚化處理後的底渣,轉化成可供休憩的公共藝術。
「環境融合獎」展現藝術與自然或人文環境相互對話的巧妙融合,臺南市立圖書館以圖書館藏書為靈感,讓作品成為圖書館空間的主要角色;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以國道5號導坑TBM等媒材創作出尺度壯闊作品,在場域中展現獨特精神表現;竹北市東興國民小學以一面融合生態的土牆作品,營造多層次的多樣性校園環境,讓公共藝術可以每日與學生一同成長、生活。
「藝術創作獎」共有3件作品獲獎,李明道《自由呼吸》以AR作品,彰顯疫情期間藝術創作在空間基地及民眾參與上的創新突破;豪華朗機工《波光之翼》融合燈光計畫,讓作品成為場域空間、觀眾、視覺擾動的主要角色;王千華與李偉晟的《五公噸的垃圾》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垃圾經焚化處理後的底渣,轉化成可供休憩的公共藝術。
「環境融合獎」展現藝術與自然或人文環境相互對話的巧妙融合,臺南市立圖書館以圖書館藏書為靈感,讓作品成為圖書館空間的主要角色;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以國道5號導坑TBM等媒材創作出尺度壯闊作品,在場域中展現獨特精神表現;竹北市東興國民小學以一面融合生態的土牆作品,營造多層次的多樣性校園環境,讓公共藝術可以每日與學生一同成長、生活。

環境融合獎_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的得獎計畫,則突顯公共藝術作品強調社會性與公共性,實踐公共藝術扎根推廣,並具創意特色的特質。包括為疫情時期的公共藝術互動帶來獨特體驗的「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將國語實小校內與社區夥伴共同捲入環境探索、激發多元互動的《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以及透過居民故事採集,創造出反映社宅情感與記憶的獨特藝術計畫的臺中市社會住宅計畫。另外,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和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則透過美感教育、生態聆聽及創新教育等活動,強調深化公共藝術體驗。
為鼓勵民間投入公共藝術,本屆「藝術實踐獎」由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獲得。玉山金控邀請3位國際雕塑家,將總部變為藝術收藏天地,展現藝術在企業中的價值;藝術家林舜龍為蒙特梭利幼兒園創作《銀河樹》和《河畔水邊相愛久久》,以馬賽克和鑄銅浮雕營造出教育與成長的氛圍,豐富幼兒園的文化體驗。
「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的得獎計畫,則突顯公共藝術作品強調社會性與公共性,實踐公共藝術扎根推廣,並具創意特色的特質。包括為疫情時期的公共藝術互動帶來獨特體驗的「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將國語實小校內與社區夥伴共同捲入環境探索、激發多元互動的《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以及透過居民故事採集,創造出反映社宅情感與記憶的獨特藝術計畫的臺中市社會住宅計畫。另外,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和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則透過美感教育、生態聆聽及創新教育等活動,強調深化公共藝術體驗。
為鼓勵民間投入公共藝術,本屆「藝術實踐獎」由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獲得。玉山金控邀請3位國際雕塑家,將總部變為藝術收藏天地,展現藝術在企業中的價值;藝術家林舜龍為蒙特梭利幼兒園創作《銀河樹》和《河畔水邊相愛久久》,以馬賽克和鑄銅浮雕營造出教育與成長的氛圍,豐富幼兒園的文化體驗。

藝術實踐獎_玉山金控第二總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本屆獲獎計畫與作品表現出高度藝術價值及宏觀創新的精神,文化部期望透過頒發公共藝術獎的殊榮,具體鼓勵辛勤耕耘的藝術家、興辦機關及策劃團隊,讓精采的作品進一步提升公共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促進藝術家與各單位之間的經驗交流,彰顯公共藝術的豐碩成果,並推動國內公共藝術的持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