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歷年高考三級〔景觀〕試題:景觀與都市設計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景觀與都市設計

112年試題

一、近年臺灣都市空氣品質惡化,備受各界關注。請提出三種改善空氣品質的景觀設計策略,並分別繪製圖說。(30分)

二、現有一段市區道路寬40米(總長1,030米),擬開闢為都市綠園道,提供居民休閒遊憩(詳見下圖)。請以適當比例完成下列圖說:基地分析、設計說明、分段或分區構想泡泡圖、植栽配置圖與植栽表、重要剖面圖2處、示意圖2處、重要設施設計2處。(70分)

111年試題

一、知名都市理論學者珍.雅各(Jane Jacobs)認為一個有活力且多樣化的城市需要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一)混合的土地使用

(二)小型街廓

(三)新舊建築並存

(四)高人口密度

請分別加以申論,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其理由。

二、近年來關於土地開發的爭議層出不窮,試舉例說明站在公部門都市設計專業者的立場,如何能影響開發過程?讓開發成果能保障人民權利,並且達到最大的公共利益。(20 分)

三、設計題目:利用下列資料進行設計(60 分)

(一)設計主題:都市校園住宅 由於少子化的原因,某些都會區中的國中國小就學人口大量減少,結果造成了部分教室空間閒置的現象。另一方面,由於房價與所得比過高,造成許多青年無法在都市中找到適當的居住空間。因此某地方政府就決定釋出小學的閒置教室,出租給家中有 3~12 歲學齡兒童的家庭,使學童家長可以住在校園內。本設計的目標即為針對此種校園空 間提出實驗性的設計方案與經營計畫。

(二)環境概況:(詳基地示意圖)

1. 本校園位於北部某城市的舊市區,基地東西長 200 公尺,南北寬 150 公尺。

2. 基地東、西、北側為商業區,建築高度約為 5~8 層之間。南側臨一 歷史街區,建築高度為 2 層。

3. 基地內現有 4 棟校舍,樓高皆為 4 層,其中北側校舍已指定為古蹟。

4. 校方預計釋出其校舍總樓地板面積之 1/2,作為出租住宅使用。

(三)設計要求:

1. 提出校園住宅經營與管理機制,包括入住家庭的義務、校園開放原則等(但不限於列舉事項)。

2. 決定那部分的校舍進行室內整建,作為出租住宅之用,並說明理由。

3. 基地開放空間的設計,考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包括校園內外的使用者。

4. 考量校園與歷史街區之間的關係。

(四)圖說要求(各圖面比例尺或示意圖由應考人自行決定,以清楚表達設計內容為原則):

1. 經營管理機制說明圖文。

2. 設計構想或設計準則說明圖文。

3. 全區平面配置圖。

4. 重點地區之剖面圖。



110年試題

一、為了減緩新冠肺炎的傳播,各國政府除了要求民眾戴口罩、勤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外,有些地方更採取封城的措施,禁止民眾跨區或外出,而此“隔離”想法事實上異於環境規劃設計的觀念(利用戶外空間鼓勵社交活動)。有鑑於以往實務界多依據敷地計畫進行環境規劃設計,從活動與基地兩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尋找可行方案,可惜此程序恐怕無法因應傳染病對環境空間衝擊的不確定性,急需加以調整。請說明敷地計畫的八項步驟,並提出可以針對未知狀態的環境規劃設計之補救方法。(30 分)

二、因應少子化社會對戶外空間的衝擊,家長逐漸重視兒童遊戲的多功能目的(例如:創造力、體能訓練、感知與認知的啟發、安全性、團體合作能力……等),請說明共融遊戲場的設置原則與參與方式。(30 分)

三、如圖給予的基地環境條件,考量極端氣候因子、都市設計理論(例如:positive space, small public squares……等)、地形變化與都市設計審議規範條件,以都市公園或是廣場的定位,規劃設計都市戶外空間,完成以下圖說。 (注意:平面配置圖如未符合基地條件,或是比例與圖說表達錯誤,後續的剖立面、植栽配置圖與示意圖得不予給分)

(一)整體構想(基地環境分析與定位、空間發展構想……)。(5 分)

(二)平面配置圖(圖比例 1/300)。(20 分)

(三)至少兩處剖立面圖(圖比例 1/300)。(10 分)

(四)植栽配置圖與示意圖。(5 分)


109年試題

一、永續性(sustainability)乃是當今全球共享的價值,其涵蓋層面包括生態 永續、經濟永續與社會永續等。試由下列3個尺度分別說明都市設計有那 些手法足以回應永續城市發展的要求:(30分)

(一)區域尺度,例如以交通節點為中心的都市成長。

(二)都市尺度,例如減少對汽機車之依賴。

(三)鄰里尺度,例如保存社區自然、文化與歷史的特質。

二、設計題:(70分)

在二十一世紀初的當下,全球各地都面臨了嚴重的發展議題,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氣候變遷、環境惡化、人口老化、貧富兩極化、資源分配不公、社會福利減縮、族群流動與衝突等,而這些議題則直接關聯到如何在全球、區域以及地方進行都市治理的改革。但是另一方面,科技與企業模式的長足進展,包括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物聯網、醫療技術、環保與節能科技、社會企業等,也為解決與改善人類生活帶來新的可能與機會。換句話說,社會在面臨都市治理的重大危機與前所未見的挑戰之際,同時也擁有了創新的科技與企業工具。由此浮現一個弔詭式,但又是充滿契機的問題:臺灣社會是否能運用這些創新的科技工具面對挑戰、化解危機、形成轉機,促成兼具智能(smart)、公正(just)、包容(inclusive)、韌性(resilient)的都市治理模式?

請選擇一個你所熟悉的城市或鄉鎮,設想透過參與式的規劃設計過程,提出創新的城鄉發展與治理藍圖,以創造符合生態、經濟、社會永續的環境。 你的規劃設計必須包括下列內容:

1. 選定城市或鄉鎮背景說明:例如人口特性、主要產業、生態環境、居住條件、就業狀況、社會生活等基礎資訊。

2. 該城市或鄉鎮議題說明:請說明你選擇的城鄉地點,3項最需要處理的主要議題為何(例如生態、經濟或社會等方面)?

3. 請說明上述新的科技發展有那些能被應用來解決這些議題?如何解決?

4. 這些結合科技之方案如何反映在城鄉空間的配置之中,包括土地使用方式及區位分布、其與現有自然與建成環境之關係。

5. 如何設計參與式的過程(例如:參與式設計、參與式預算等)與市民共同形成共識?

6. 針對你提出的3項議題各提出2組都市設計準則,請結合圖面與文字說明,共發展6組準則。


108年試題

一、近年內政部營建署積極推動「人本交通」,針對此項政策,請依序回答下列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一)何謂人本交通?為何要推動人本交通?

(二)人本交通在都市設計,主要在那些空間實踐?

(三)請分別以一個平面圖、一個剖面圖,說明人本交通的設計手法。

二、現有一座位於市區之基地,欲開闢為鄰里公園(詳見下圖),經過政府與民眾座談後,定位以「食農教育」為設計方向,而且要求基地上有三株受保護之老樹必須保留。請以適當比例完成下列圖說:

(一)基地分析與設計說明。(10 分)

(二)平面配置圖。(25 分)

(三)植栽設計圖說(植栽選用原則、配置構想、設計圖、植栽表)。(15 分)

(四)重要剖面圖兩處。(10 分)

(五)示意圖兩處。(10 分) 


107年試題

一、為了因應全球氣候的極端變化,減緩溫室氣體的被排放,都市永續發展指標常被作為規劃設計準則與監控工具,請以文字說明(含圖示)比較臺灣生態社區評估指標(EEWH-EC)與美國綠建築鄰里發展評價指標(LEED-ND)兩者間的異同。(40 分)

二、某一外島在軍事管制取消後,島嶼上聚落因為閩東式封火山牆舊建築的顏色鮮明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往遊覽。另一方面,當地部分民眾為了服務日益增加的外來者,將舊建物改成民宿或餐廳,設置廣告招牌,進而衝擊原有廟宇建築的景觀。近日該島嶼政府為了避免舊聚落的建築景觀的持續惡化,委託辦理環境美質總體營造計畫。請以都市景觀專業者立場,詳述景觀敏感控制點選取原則、評估方法(含評估準則)以及減輕景觀衝擊的策略。(20 分)

三、請依據背頁圖基地環境條件,規劃設計某一城市(北緯 25 度)的都市廣場空間,並完成以下圖面與說明。

(一)整體構想(基地環境分析與定位、空間發展構想…)。(8 分)

(二)平面配置圖(Scale 1/200)。(14 分)

(三)至少兩處剖立面圖(Scale 1/200)。(8 分)

(四)植栽配置圖。(6 分)

(五)示意圖。(4 分)


106年試題

一、申論題:

韌性城市與城鄉綠系統的景觀治理方式

議題說明:「韌性城市」是目前因應氣候變遷的永續性都市治理的主要思維之一。「韌性城市」意指城市能夠在不確定的挑戰與衝擊(生態的、社會的、經濟的等,例如天災,社會經濟衰退,恐怖攻擊事件及能源危機)中存活(容受力高)並且恢復(回復力高)。容受力強調城市將衝擊所造成的影響最小化的能力(capacity to minimize the disturbances),回復力則關注在受衝擊後達到新平衡所花費的時間(time to recover)。

申論議題:從景觀建築的思維體系中嘗試發展五種綠系統的治理原則,有助於提升 臺灣都市在不確定性衝擊發生時,在生態方面、社會方面,以及經濟方面的容受力 與恢復力。試論述各系統的提升城市韌性之方式,並進一步闡述真實案例。

提示:(可以圖面說明)

(一)景觀建築思維的系統可以包括,例如:都市公園系統、公寓大廈綠屋頂系統、行道樹系統、校園系統,等等。(5 分:每一系統 1 分)

(二)各種綠系統在概念上以何種方式提升生態、社會與經濟等面向的城市韌性?例 如,在天災發生時,如何透過公園綠地提升生態-社會-經濟的韌性?(20 分:每一 系統 4 分)

(三)不同景觀建築系統,在提升城市韌性方面的真實案例為何?例如,日本災後重建過程中將鄰里及區域性公園調整成為能蓄水的防災公園。(15 分:每一系統 3 分)

二、設計題:

永續城市綠系統的景觀與社會設計

選擇一種您熟悉的景觀生態綠系統,在您所熟悉的城市或鄉鎮中,嘗試透過參與式 的規劃設計過程,調整現有的制度限制,提出適合永續城市的規劃設計體系,並進 一步分析您的規劃設計準則如何影響市民的社會關係與生活價值。

提示:

(一)主題城市鄉鎮背景說明:請說明您選擇的城鄉地點基本背景,例如,生態、人口、 社經、產業等基礎資訊。(5 分)

(二)主題城市鄉鎮議題說明:請說明您選擇的城鄉地點,希望對抗的永續城市議題為何?例如,六月梅雨季暴雨侵襲下,臺灣諸多城市的水處理出現問題。(5 分)

(三)針對您選擇的綠系統,在您確定的主題地區進行規劃設計及繪圖,並說明:

3-1. 如何設計參與式的過程(例如:社區參與、參與式預算等)與市民共同形成永續綠系統的共識?(10 分)

3-2. 實質景觀的規劃設計準則,(30 分)請結合圖面與文字說明,發展 6 組設計準則,每一組準則 5 分。

(四)進一步分析您所提出的參與式過程及永續城市綠系統的設計準則,如何改變城市中市民的社會關係與生活價值?(10 分)


105年試題

一、何謂「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社區?請說明「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社區其景觀規劃與設計原則。(20 分)

二、請就下列基地條件規劃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社區,並依環境生態規劃的觀點以及整體計畫單元(PCD)的原則研提生態社區配置圖。

基地條件:基地約 30 公頃(630 公尺×520 公尺),位於熱帶地區都市邊緣,10-2 月春季、3-6 月夏季、6-9 月雨季。基地現況為水稻田、西北與東北邊多為一層樓的干欄式住宅區,其周圍仍是水稻田。

(一)請說明規劃目標、基地分析的步驟、規劃的特點等。(20 分)

(二)道路系統規劃圖(比例自訂):包括可能公共交通系統、環路、小路、步行道、自行車道等。(10 分)

(三)開放空間系統規劃(比例自訂)。(10 分)

(四)土地利用模式(中低密度居住地、商業或社區中心、學校/公園等)。(10 分)

(五)綜合規劃圖(比例自訂)。(30 分) 


104年試題

一、永續性(sustainability)乃是當今全球共享的價值,其涵蓋層面包括環境永續、經濟永續與社會永續三個面向。試解釋上述三個面向的定義,並分別舉例說明它們與景觀及都市設計之間的關連。(15 分)

二、在都市設計過程中通常有下列幾種主要的利益關係人,包括政府相關部門、開發 商、地主、周邊社區使用者、非政府組織(NGO)等。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說明上述利益關係人對都市空間的需求。(10 分)

(二)試舉例說明站在公部門的都市設計專業者的立場,如何能影響設計過程,讓設計成果趨近最大的公共利益。(15 分)

三、設計題目:利用下列資料進行設計

(一)設計主題:水圳開蓋後親水空間設計

(二)環境概況:臺灣中部某城市水圳在三十年前被加蓋作為停車場使用,在市民團體的呼籲下,市政府決議重新開蓋作為親水空間。水圳旁為 6 米道路及住商混合 區,水圳深約 3 米,水質可供親水之用。試利用圖中的基地進行一段水圳親水空間之示範設計(詳基地示意圖)。

(三)設計基本要求:

1. 請考慮枯水期的保水與洪氾期的排水。

2. 請考慮生態多樣性的要求。

3. 請注意土地公廟所帶來的活動。

4. 車道寬度可以縮減以增加行人活動空間。

5. 考慮不同屬性使用者的需求。

(四)圖說要求(各圖面比例尺或示意圖由應考人自行決定,以清楚表達設計內容為原則):

1. 基地分析與設計構想說明圖文,包括保水與排水計畫。(15 分)

2. 全區平面配置圖。(20 分)

3. 重要地點剖面圖三處以上。(15 分)

4. 細部圖說(含材料使用說明)二處。(5 分)

5. 植栽設計圖說及植栽表。(5 分)


103年試題

一、根據《都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書,有五個元素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城市的空間並形成心中地圖,請寫出其名稱後,解釋並舉實例說明之。(20 分)

二、試列舉四種有助於促成「交通寧靜」(Traffic Calming)之街道設計手法。請先寫出名稱,(8 分)再以平面或剖面簡圖說明之。(12 分)

三、某宗教團體在某市的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路口購得土地一筆,已興建集會堂乙棟 (如圖所示,單位為公尺),其餘空地擬作整體規劃以提供三項主要設施:

(一)主要設施(任一設施之數量、尺寸或面積需求未滿足者,本題以零分計):

1. 停車場(30 個 2.5 m × 6 m 標準停車位,4 個 3.5m × 6m 無障礙車位及 6 m 寬雙 向車道)。

2. 幼稚園(25 m × 25 m)。

3. 兒童遊戲場(1000 m2 )。

(二)限制條件(任一限制條件未符合者,本題以零分計):

1. 自基地各邊建築線、地界線至少退縮距離:⑴ 中山路側-10 m  ⑵ 中正路側-7 m ⑶ 鄰地側-5 m。退縮地內,不得配置任何上述主要設施。

2. 距十字路口中心 50 m 之內不允許任何私設道路出入口。

3. 兒童遊戲場須緊鄰幼稚園,不得穿越車道或停車場。

4. 提供 6 m 寬雙向車道自中山路及中正路連接上述主要設施。車道邊緣距幼稚園外牆至少 5 m 至多 15 m 距離。

5. 提供處理基地地表自然排水之集水地一處 200 m2 。

(三)圖面要求:

1. 請以 1/200 配置圖表達上述主要設施及限制條件,並標示下列內容:

⑴ 在三項主要設施與集水地位置標示名稱。(8 分)

⑵ 在兒童遊戲場標示尺寸。(2 分)

⑶ 在停車場以連續數字標示兩類停車格之數量。(4 分)

⑷ 在車道標示車道寬度及迴轉半徑尺寸與圓心位置。(4 分)

⑸ 標示尺寸以證明符合限制條件 1.2.3.5.。(22 分)

2. 以簡圖(至少兩個)說明設計概念。(10 分)

3. 局部透視:

⑴ 停車空間局部透視。(5 分)

⑵ 表達幼稚園與兒童遊戲場關係之局部透視。(5 分)



102年試題

一、從都市計畫的主要計畫及細部計畫重點策略內容,說明景觀與都市設計有那些原則及方法可呼應建構生態城市的理念。(15 分)

二、有一個生態豐富的地區,具生態保護的價值,但同時也有賞鳥、生態觀察及遊憩等活動在這裡進行著,民眾說這裡是假日踏青的好地點。要讓保護與遊憩利用同時存在的前題下:

(一)景觀設計要如何操作以取得二者的平衡?(7 分)

(二)在生態保護原則下,這個地區應該劃分那些分區?這些分區的景觀設計原則為何?(8 分)

三、設計題目:利用下列資料進行公園設計

(一)本公園位於南部某都市,且臨近海岸地區,公園基地東西向長 90 公尺,南北向寬 60 公尺,地勢平坦。公園東西二側各臨 15 公尺及 20 公尺寬的南北向道路。

(二)基地周邊環境,北側及西側臨住商混合區,南臨長途客運轉運站,東側有住宅區。如附圖所示。

(三)本公園設計的目標:⑴作為長途客運轉運站旅客休息點,⑵作為附近居民的休憩公園, ⑶其它用途。

(四)長途客運轉運站於平常日每隔半小時會有一班車,假日每隔半小時會有 2-3 班車進出轉運站。

(五)設計需求,各圖面比例尺由設計者自行訂定,但要能夠清楚表達圖面之各項內容。

1. 基地分析及設計說明。(5 分)

2. 平面配置圖。(27 分)

3. 植栽設計原則、設計圖及植栽表。(20 分)

4. 東西及南北向剖面圖各一個。(10 分)

5. 細部圖說(含使用材料說明)2 個。(8 分) 



101年試題

一、對於改善人本環境空間,校園傳統水泥圍牆的移除,而以綠圍籬或穿透性圍牆取代 的作法似乎已成未來趨勢,但也有校方以有安全疑慮而反對,請提出你對校園圍牆移除的看法,並提出兼顧學校安全與師生家長需求之圍牆設計考量,並圖示設計概念圖。(30 分)

二、在內涵與程序上都市設計與都市計畫有何異同?請說明在臺灣的都市設計審議包括有那些項目?其內容為何?(30 分)

三、利用下圖作一休閒農場之規劃設計圖,並作必要之基地分析圖、配置圖、立剖面圖、植栽計畫圖、公共設施圖以及文字說明。(40 分) 


100年試題

一、申論題:

(一)由於長期建設過多的人工環境並忽略與自然環境相依互存的重要性,導致城市環境結構及生態環境基礎的破壞。生態城市的建設可視為重建都市生態系統的積極 方法。Van der Ryn and Cowan(1996)提出有關傳統設計與生態設計之差異,對生態城市建立中都市設計層面的操作有極大參考價值。試分別由能源、材料利用、 有毒物、污染及可參與性之觀點,列表比較生態設計與傳統設計的差異。(15 分)

(二)城市建設除須涵蓋傳統都市設計有關空間美學與運輸等機能的考量外,更須關注都市本土化、資源高效率及師法自然的設計目標。試分別說明該三個目標在都市 設計上之應用策略。(15 分)

二、作圖題:(70 分)

(一)設計主題:社區公園更新 臺灣地區都市快速發展,都市人口急劇膨脹超過都市公共設施和地區資源負荷,致使都市居住環境品質日趨惡化。加之諸多老舊公園綠地因缺乏妥善管理而乏人問津,導致都市綠資源的浪費。都市更新是延續都市生命的必要手段,透過都市更新將窳陋地區予以拆除、重建、保存維護等措施來增進都市機能,促進都市整體健全發展。本都市公園將配合地區更新,提供周邊居民一處具環教性、生態性及可參與性的公共休憩場所。

(二)基地概況:(詳基地圖)

1. 位置:基地位於某市的都市更新地區,二處公園為-15 公尺寬的計畫道路所分隔。

2. 基地現況:目前兩處公園內有冠寬 5 公尺的樟樹,除部分因生長空間受限而生長不良外,其餘大致情況良好。零星種植的灌木和黃金榕則因乏人管理而生長情形欠佳。基地內現有違建和機車停車處將配合更新予以拆除。

3. 周邊狀況:目前多為 1 至 4 層樓不等的傳統磚造住宅和鐵皮屋,未來將更新為生態社區,由不同社會階層、年齡結構和職業的居民所組成。

(三)設計要求:

1. 依據生態社區居民特性,研擬公園主題。

2. 依據擬定之公園主題,界定基地空間機能和土地使用。

3. 空間屬性須具有環教性、生態性和可參與性。

4. 除現有樟樹必須保留,必要時可作適度移植之外,其餘現有植物由設計者自行決定處理方式。

(四)設計內容: 依據自定的空間機能和土地使用,提出適當的設計內容。

(五)圖說要求:

1. 設計說明:主題說明、土地使用、動線規劃及設計構想。

2. 全區配置圖(含植栽計畫、設施及照明計畫,比例 1:200)。

3. 全區剖立面圖(含二處公園之縱向各一,跨二處公園之橫向一,比例 1:200)。

4. 二處局部設計構想示意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