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歷年地方特考〔景觀〕試題:景觀與都市設計

 

TWARCHINDEX:歷年試題【都市計畫技師】【都市計畫技術、景觀】索引



景觀與都市設計    *考試時間:6小時

112年試題

一、理論題: 

因應全球極端氣候轉型,現階段臺灣從中央到地方積極推動低碳政策。請論述淨零(net zero)、碳中和(carbon neutral)及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的定義。(15 分)請舉例 3 種在公共空間減緩碳排放的景觀規劃設計原則。(15 分) 

二、設計題: 

臺灣即將全面進入超高齡社會,聯合國對「超高齡社會」定義為 65 歲以上人口占全體人口比率 21%,我國老人人口占比在 2025 年超過 20%, 2026 年底將逾 20.8%,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景觀建築師而言,超高齡社會中的公共空間友善設計成為重要的專業議題。 

在一個你熟悉的縣市中,你的設計團隊需要開闢一個「友善高齡使用者, 並且可以混齡使用」的戶外公共空間。戶外空間類型,可以選擇,但不局限於下列的空間類型:鄰里廣場、都市廣場、社區公園、河濱公園、運動場、廟埕、或者綠園林蔭道等等。

請自訂場地,結合適當比例尺之圖面表現方式,分析與設計: 

基地所在的社區社經概況、高齡人口比例,以及基地周邊概況。(10 分) 

(二基地分析與設計說明。(10 分) 

(三平面配置圖。(20 分) 

(四植栽設計圖說(植栽選用原則、配置構想、設計圖、植栽表)。(10 分) 

(五重要剖面圖兩處。(10 分) 

(六示意圖兩處。(10 分)

111年試題

一、近年公部門對於都市景觀設計開始要求參與式設計。請問:何謂參與式設計?民眾參與有那些方法?民眾參與有那些優點?民眾參與又有那些限制?(30 分)

二、現有一處市區基地將闢建為鄰里公園,要求必須因應氣候變遷,在兼顧使用者活動需求下,強調低衝擊開發、固碳、空氣淨化之環境設計(詳見下圖)。請以適當比例完成下列圖說:基地分析、設計說明、平面配置圖、植栽設計圖、重要剖面圖 2 處、示意圖 2 處。(70 分)


110年試題

一住宅區街廓,東西向寬 550 公尺,南北向寬 500 公尺,東、西、南側所臨道路寬 40 公尺,北側道路寬 70 公尺,區內多為 8~10 公尺巷道。區內建物多為 5 層樓,臨道路側分布有高樓層住商混合之建築。(圖 1) 住宅區內戶數約 2250 戶,人口數約 4700 人,男性約占 45%,高齡人口比例約為 23%。區內有一鄰里公園(圖 2),請就基地條件回答下列問題,並進行公園設計。

一、以社區為單元,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1. 徑流分擔與出流管制,2. 海綿城市。(8 分)

(二)思考在地表徑流及海綿保水建設角度下,說明低衝擊開發在此基地可能的應用方法及效益。(12 分)

二、以社區為單元,在考慮使用者狀況下,進行區內公園景觀設計。

(一)請說明本基地調查應有那些項目及內容?(6 分)

(二)提出本案的問題與對策。(6 分)

(三)提出本案的設計構想。(6 分)

(四)提出平面設計,需包括植栽設計(含植栽表)、鋪面、照明,比例尺 1/200。 (42 分)

(五)二處細部設計的平面、各二個剖面,此設計需包含與周邊環境界面關係的表現及處理。(比例尺自定)(20 分)



109年試題

一、面對都市開發對都市提供的多面向效益,以及對都市社會各階層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辯護式規劃有可能成為反映社會正義的有力工具; 請說明何謂「辯護式規劃」(advocacy planning)?又辯護式規劃在核心精神、關注重點、規劃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上與傳統的規劃有何差異?試申述之。(15分)

二、土地開發行為將造成環境衝擊眾所皆知,然而在開發勢在必行,卻無法兼顧環境保育的境況下,開發與保育始終形成兩難,遂有生態補償概念的提出,可視為開發行為的救濟措施;請說明生態補償的基本理念以及可能的方式與做法。 生態補償既為開發行為的「最終」救濟措施,則在研擬生態補償方案之前,必須先經由何種前置評估程序,以確認其為「最終」救濟措施,試申述之。(15分)

三、有一位於都市住宅區的河川,早期因都市排水需求而改造為三面光的排水渠道,目前河岸旁因河道與兩側道路高程落差及欄杆的阻隔,無法提供居民親水機會。市政府計畫以親近自然工法重新整建河道,使其恢復較自然的河道面貌,並提供民眾親水賞遊機會,以重新將河川與在地生活形成連結。 河道歷年豐枯水期水位變化約在1.5公尺範圍,目前河道通水斷面估計仍有約三分之一的安全餘裕空間,可進行局部河道的自然化改造;河道兩旁為既成道路,經交通評估,兩旁道路可縮減一個車道寬度作為河岸步道,既有河道兩旁已列植小葉欖仁,間距約5公尺,生長良好故設計時計畫保留。

圖面需求:(圖面比例尺請自行調整,配置圖無需繪出兩旁建築物)

(一)基地分析及設計構想說明(5分)

(二)河段整體配置圖(25分)

(三)於圖面中央兩步行橋間河段進行較細緻的景觀設計(10分)

(四)自行選擇3處河道斷面,繪製河道剖面圖(包含兩旁人行道及道路、建築界線),並以虛線標示原有河道剖面線。(請於配置圖上標明河道剖面線位置及方向)(20分)

(五)以示意圖說明淨水及水族棲地保全的設計概念。(10分)

108年試題

107年試題

一、永續性(sustainability)為當前全球最重要的環境議題,綠色基礎設施(Green Infrastructure)為先進國家在都市環境營造上重要的手段之一。 請就都市設計的專業角度至少列舉五項綠色基礎設施的類型,並說明其效益。(35 分)

二、公園設計:

(一)基地說明:基地(公園)周圍為住商混合區,其他條件請參考附圖。

(二)設計要求:基地除滿足一般公園之基本需求外,請以海綿城市觀點進行公園設計。

(三)圖說要求:

1. 設計思維論述及策略說明(5 分)

2. 基地分析及設計概念(10 分)

3. 平面配置圖(25 分)

4. 植栽配置圖(10 分)

5. 剖面圖兩個(10 分)

6. 透視圖一處(5 分)

7. 上列各圖比例自訂,必須在圖面上表示出來


106年試題

105年試題

一、夜市是臺灣城市非常普遍的景觀,也是一般市民消費與休閒的場所,甚至常常成為國際觀光景點。但在另一方面,夜市中的攤販往往因占據街道、人行道、騎樓等地點,影響了其他市民使用公共空間的權利。試從景觀與都市設計的觀點,提出五個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則。(20 分)

二、何謂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可食地景的發展對於城市居民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在可食地景的設計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原則?(20 分)

三、設計題目:利用「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理念,設計一個開放空間。

1. 設計主題:火車站站前廣場

2. 設計要求:請自行假定一個面積約為 4000 平方公尺的火車站前廣場,設計一個能 同時包容老人、婦女、兒童、身障人士、國際移工、遊民等各種人口,並使其能自在活動的場所。

3. 圖說要求(各圖面比例尺或示意圖由應考人自行決定,以清楚表達設計內容為原則):

(一)設計構想或設計準則說明圖文,須說明為何你的設計可以達成「通用設計」的目標。(15 分)

(二)全區平面配置圖。(20 分)

(三)重點地區之剖面圖。(10 分)

(四)經營管理機制說明圖文。(15 分)


104年試題

一、申論題:(30 分) 都市中的工業遺址為都市中的綠洲,請從文化、生態、經濟等層面論述工業遺址保 存與再利用的課題,並且提出歷史景觀分析架構與保存策略。

二、設計題:(70 分)

(一)主題:工業遺址歷史景觀保存與再利用

(二)基地概況:主基地(220 公尺× 205 公尺)位於工業遺址的工場區內,區內有既有 工場與老樹,基地周邊是住宅區與廠區以及河川區。

(三)設計內容:1. 提供市民休閒場所 2. 提供工業遺址環境教育的場所 3. 提供都市藝文活動的場所 4. 提供生物棲地 5. 設置自行車道 6. 標誌系統

(四)圖面要求(自訂比例):1. 基地與動線分析 2. 配置圖(含植栽計畫圖) 3. 全區兩向剖面圖 4. 兩項細部詳圖


103年試題

一、永續性(sustainability)乃是當今全球共享的價值,其涵蓋層面包括生態永續、經濟永續與社會永續等。試列舉五項符合永續都市設計(sustainable urban design)的原則,並回答下列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一)說明這五項原則為何有助於達成城市永續發展的目標。

(二)請依據你列舉的五項原則,以圖文說明如何處理都市公園中的遊民問題。

二、近年來社區參與已逐漸成為都市設計策略中重要的環節之一,請列舉都市設計師在社區參與過程當中所需注意的課題,並舉例申論之。(20 分)

三、設計題目:利用下列資料進行設計

(一)設計主題:社區可食地景公園 近年為減少食物里程所造成的碳足跡,許多城市開始嘗試在都會地區的鄰里開放空間中種植可食性植物,以取代傳統的觀景植物。在都會區發展可食地景的好處除了可縮短食物里程之外,也提供居民更多元活動選擇。本設計的目標即為利用既定的鄰里公園基地,發展一個社區共同使用的可食地景公園。

(二)環境概況:詳基地示意圖

1. 本公園位於北部某城市的重劃區,基地東西長 100 公尺,南北寬 80 公尺,地勢平坦。

2. 基地西側為一條溪流。北側為商業區,建築高度約為 20 層樓左右。南側為住宅區,建築高度約為 15 層樓左右。東側為一國小。

(三)設計要求:

1. 在公園用地內選擇適當區位建置可食地景,面積不得小於基地 1/2。

2. 考量經營可食地景相關空間的需求。

3. 選擇適當的可食作物,考量其視覺美學的特質。

4. 考量與西側溪流建立生態系統。

5. 串連可食地景與其他公園所需的休憩設施,建立完整的空間系統。

(四)圖說要求:各圖面比例尺由設計者自行決定,以清楚表達設計內容為原則。

1. 基地分析與設計構想說明。(10 分)

2. 平面配置圖。(20 分)

3. 植栽設計圖說及植栽表,含可食作物與非可食作物。(10 分)

4. 二處重點地區之橫向及縱向剖面圖。(10 分)

5. 細部圖說(含使用材料說明)二個。(10 分) 


102年試題

一、申論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一)為能獲得較大面積之地面開放空間,政府政策常放寬樓高限制以鼓勵開發商縮減建蔽率,請就該政策對都市景觀品質之正向與負向影響提出看法。

(二)請以跨鄉鎮市之高架道路建設為例,說明如何應用「綠色基盤設施」理念進行規劃設計。

二、設計題:

(一)設計主題: 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必須回應整體系統功能之發揮,以創造個別基地與系統之最大公共效益。一公頃以下的鄰里公園在都市中分布最多,面積雖小但是民眾最容易親近之開放空間,早期鄰里公園充斥各種休憩體健設施,早已不符現代環境所需,請就公園更新基地提出可因應時代需求之設計。

(二)基地概況(參見附圖):

舊市區中一個既有已開闢 30 年的鄰里公園。

1. 基地東西長 80 公尺、南北寬 70 公尺。

2. 基地南側及西側為住宅使用,建築多為 5~8 層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東側有一地方級醫療院所,北側鄰 12 公尺道路與溪流。

3. 現地已有許多植栽,其中有三株米高徑約 50 公分之大榕樹及一株米高徑 70 公分之大樟樹。

4. 周邊原有 1 米寬之人行空間(屬四周道路路權範圍)。

(三)設計要求:

1. 公園最佳的可及性。

2. 與北側溪流之生態系統考量。

3. 導入周邊活動所需的空間設施。

(四)圖說要求:

1. 設計構想說明。(10 分)

2. 配置圖(比例1/300)。(20 分)

3. 整地排水構想(每 20 公分一條 等高線)。(10 分)

4. 兩向剖立面圖(比例自訂)。 (20 分)

5. 一處重點設施大樣圖(比例至少 1/50)。(10 分)


101年試題

一、申論題:(30 分)

面對嚴峻而快速的氣候變遷,我們都市景觀規劃設計如何從下面三個面向做短期、 中期及長期的回應:(一)水循環的改變,例如如何處理暴雨排水與旱季節水降溫 (二)糧食危機,例如都市景觀與可食性地景如何結合 (三)高低溫差變化不定,例如如何以節 能減碳的方式因應夏季不正常高溫。(針對三個子題的回答不限於題目列舉的提示)

二、設計題:(70 分)

(一)設計主題:

人口外流鄉鎮地區的國小國中的廢校校園是臺灣從北到南處處可見的閒置空間。作為景觀規劃設計的專業經營管理人,地方政府、社區、民間經營者以及其他關心環境與教育的非營利組織,應該如何將活化地方與永續環境的機制,透過景觀專業的技法帶入這些公共空間?

(二)基地概況:

本基地位於城鄉交界的非都市計劃區,距離熱鬧的商業區約在開車距離約一小時, 其中包括40分鐘高速公路與省道加上20分鐘左右的地方產業道路。設計基地位居的區域內人口密度大約是一平方公里有 50 人居住。居民主要的產業是丘陵地區的農業及礦業。L型兩層樓的瓷磚貼面教室雖有外廊及花臺,與周遭的豐富淺山生態有些格格不入。校舍面對著PU跑道及球場也是臺灣常見的校園運動設施。雖然校舍背後的樹林與步道提供了天然的多元生態教室與運動空間,校舍建築體與山林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水泥圍牆圍住校園。

(三)設計要求:

應試者請自定基地坐落區位的基本生態氣候環境條件,再以自定的條件思考下列的要求中,空間規劃設計之配合:

1. 基地的建築物及開放空間應與在地生態的結合

2. 基地引入活化在地居民生計的機制

3. 基地承載多元教育的功能

4. 基地醞釀社區文化再生的實驗

(四)設計內容:

依據丘陵淺山系的生態特色及應考者自定的細部生態條件,結合基地的農礦業社區紋理,提出設計要求的四項重點。設計表現法需圖文兼具,應考者可自行決定設計圖面的比例尺或示意圖面表現法。在社經文化面向的機制創造,除了文字說明機制形成的過程及運作的可能步驟外,應與在地空間的元素細緻結合。


100年試題

一、申論題:

(一)林蔭大道是都市景觀中極具特色並可提高都市形象的重要景觀空間,請就一條 50米的都市道路提出林蔭大道設計的平面配置構想與說明。(20 分)

(二)近年許多校園陸續拆除圍牆以綠化方式提供更通透且具親和性的校園邊界空間。請輔以圖說提出五種校園的友善介面設計構想。(20 分)

二、作圖題:

(一)設計主題:社區濕地環境教育園

環境教育應從小開始,社區中的環境教育空間有利於社區民眾,尤其是親子活動接觸自然,學習與自然的良性互動。利用公園基地上既有的環境特色打造「社區濕地環境教育園」,有別於一般設施型的鄰里公園,可以提供更多元的環境學習機會並創造綠地生態美質。

(二)環境概況:(詳基地圖)

1. 基地位於社區中,北側鄰小學,以圍牆相隔。

2. 基地中由東北向西有一 2 米寬之舊有水圳穿越,深約 1.5 米。

3. 基地內有三株苦楝,樹冠冠幅均達 8 米。

(三)設計要求:

1. 社區濕地環境教育園應具有多重的環境功能。

2. 基地上具有的環境資源應予以妥善保護並強化成為公園空間的特色。

3. 應同時處理與國小的介面空間。

(四)設計內容:

1. 濕地面積不小於園區 1/3。

2. 小型解說廣場及自導式步道系統。

3. 全區運用生態工法。

(五)圖說要求:

1. 設計理念與構想說明。(10 分)

2. 平面配置含植栽計畫 (S:1/400)。(30 分)

3. 重點地區橫向及縱向剖面圖各一 (S:1/100)。(10 分)

4. 重要設施之生態工法設計。(10 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